关于帮助的江湖

有时候人们苦恼于,曾施以援手的朋友,当你寻求帮助时遭到拒绝。你怒火万丈,不懂对方怎么这样,于是耿耿于怀,主动疏远甚至断绝往来。对方反而莫名其妙,为何你变成这样。
从此,你开始谨慎,衡量利益对等,甚至开始怀疑朋友们;你发现你更加痛苦,因为你做不到这样,现在强迫自己要这样;气愤根本没有缓解,只是硬生生地打出一拳到墙上,受伤的只是自己。你开始质疑,如果以后每次发生同样事,疏远一个朋友,是不是过于感性和幼稚。
这样应对过于草率,我们需要新思路新视角来解答。几经探索发现,采用意识形态来分析再适合不过,或者说世界观。
你气愤,源于施与受不对等,意料之外导致了失望,演化为受伤。施以援手,初衷单一,出于自身本能反应,绝非为了他日索取;但你会从自身意识形态出发,想当然以为他人跟你一样,你乐于帮助,他人也是;你心直口快,他人也是;你讲人情,他们不能讲界限;你是周瑜,他们不能是诸葛亮。世界观狭隘了。
认识到问题所在,症结迎刃而解。
归根结底,你同化了他人,把自我强加于他人,对方无法做出相同回应时,你爆炸了。你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对方寻求帮助时,你可以选择拒绝,对方能坦然接受拒绝,不会觉得天塌地崩,他们看来根本不是事。当你给予帮助时,对方真的认为你是乐意的,无条件的,所以,你的气愤对方无法理解。
你依然想狡辩,无法接受对自己不利的结局,你认为对方太自私,换个角度,你何尝不是。试问:人生在世,谁不自私?谁最爱的不是自己?
生活总有交集,没人能避开帮助。所以,当你答应施以援手时,量力而行,别把好花变坏果,得不偿失,反而损己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