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松吹雪《美国海军巡洋舰简史(1886~2020)》——序章:美国巡洋舰的发展历程

开幕提示:
1.如有错误,欢迎指出(这点很重要),毕竟头一次写正经八百的历史书籍,出点小问题还是比较正常的,但不喜勿喷,如不喜欢,请点退出。
2.本文是我个人著作的序章部分,之所以决定放出是希望得到一些更好的帮助,同时抛砖引玉;可以部分引用,但禁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复制转载,侵权必究(啊这,不会真有人偷我这个19岁学生的文吧23333)。
3.本文纯粹是对军事历史的相关研究,切勿与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相挂钩。
“美利坚合众国不再需要对它海军的嘲弄,就像一个温顺的巨人不再需要裹了棉花的棍棒和锡制的刀剑一样。”
——亨利·乔治(1882年)
仅仅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还仅仅是一支充斥着陈旧气息的二流海军,在那个时候,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大多数还是南北战争时期的旧式低舷铁甲舰和快速帆船,大多数舰艇都已废旧不堪且落后于时代,如此不堪的海军根本无法满足美国保卫领海以及对外扩张的需

要,也许一般人根本无法从这支老旧的舰队上看到百年后那支令全世界羡慕不已的世界第一海军的影子;而相对于海军装备的过时和衰老,还有更为致命的一点,就是人们开始认为海军不再是必要的,毫无疑问,美国海军的威信自美墨战争和南北战争之后便开始衰退,他们的存在感正在逐渐被淡化,甚至在联邦政府中也开始有人在大肆宣扬这种“海军无用论”;史蒂芬·豪沃思在他的《驶向阳光灿烂的大海:美国海军史》一书中写道:“不管人们认为美国海军应当是以蒸汽为动力还是以风帆为动力,是现代的还是古老的,那已经没什么区别了。无论是哪种情况,海军显然已经走向衰落。舰队要么比过去差,要么就是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政府和国家只有一件功劳,那就是没有把海军解散……”
不过随着美国的崛起,美国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谋求取得属于自己的地位与势力范围,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终于开始意识到建设一支强大的“新海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个时代,海军越强大,自己的手才能伸得更长,才能获取更多的利益,于是在联邦政府和海军的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美国海军便在19世纪80年代——美利坚合众国第二个百年开始的时候——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变革,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新海军”运动,美国海军由此将脱胎换骨,告别木与铜、拥抱钢与铁,美国海军也将成为一支拥有铁甲战列舰、防护巡洋舰以及大口径火炮的一流海军,毋庸置疑,这场“新海军”运动为日后美国海军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支舰队中的中坚力量,巡洋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新的造舰计划当中,美国海军提出应当在8年内拥有108艘钢质或木质的巡洋舰,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ABCD”型军舰,即“亚特兰大”号(Atlanta)防护巡洋舰、“波士顿”号(Boston)防护巡洋舰、“芝加哥”号(Chicago)防护巡洋舰以及“海豚”号(Dolphin)炮舰;而这些崭新的军舰与她们的前辈相比,将会在各方面都大有进步——尽管这种进步可能十分有限,但美国海军已经跨出了变革的第一步,因此后面的事情,就要容易许多了。

1886年7月19日,在震耳欲聋的鼓号声中,美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钢制巡洋舰——“亚特兰大”号防护巡洋舰(USS Atlanta)缓缓地从纽约海军船厂的船台上中滑入大海,美国海军新的时代由此便拉开了序幕;随着美国海军跟随世界其他海军强国的步伐,越来越多的钢铁战舰——战列舰、巡洋舰、炮艇、鱼雷艇、运输舰——被投入使用,原先破旧不堪的低舷铁甲舰、铜壳船和木船都被这些新锐战舰迅速替代;在“亚特兰大”号完工服役的11年后,也就是1897年(美西战争爆发前一年),海军部部长约翰·D·朗在一次讲话中骄傲地说道:“我们的海上力量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增强了一倍还多。”而在那一年,美国海军仅北大西洋支队就已经拥有了3艘一级战列舰、2艘二级战列舰和2艘装甲巡洋舰。
海军实力的逐渐强大,使美国的帝国主义野心更上一层楼,1898年,以古巴反殖民运动和“缅因”号事件为契机,美国悍然向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美西战争就此爆发,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美国海陆军便在美、亚两洲大败西班牙军队,成功将波多黎各、关岛、威克岛收入囊中,同时控制了菲律宾和古巴并在次年将菲律宾变为了自己的殖民地;

美国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的巨大胜利,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威望,成功使美国跻身于世界一流列强之列,拉开了美国大规模对外扩张的序幕;同时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开始由陆上扩张转变为海上扩张,充分验证了阿尔弗雷德·马汉所提出的“海权论”是正确的理论,此时的美国,再也不会出现二十年前的那种荒谬的“海军无用论”了,因为所有人都通过这场战争认识到了维持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于保证美国的国际地位和海外利益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进入20世纪,随着世界形势(尤其是大英帝国与德意志帝国之间的矛盾)的逐渐激化以及太平洋彼岸日本的急剧扩张,美国选择进一步充实自己的海军实力以保护自身利益;1901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遇刺身亡,“大舰队主义”的忠实信徒、曾任海军部副部长的西奥多·罗斯福(下文称“老罗斯福”)接任总统一职,在老罗斯福任职期间,他大力推动美国海军现代化,鼓励海军研究和建造新一批的现代化军舰(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和“圣路易斯”级防护巡洋舰),并且充分利用海军进行外交活动,1907年,

在老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下,由16艘战列舰以及一些护航舰艇组成的“大白舰队”从汉普顿锚地出发,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环球航行,这次环球航行使世界各国对于这个新兴的列强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美国也成功地通过这次环球航行对外展示了美国快速增长的军事实力和美国蓝水海军的力量;在老罗斯福卸任后,他的继任者们也是选择将发展海军作为一件要事,在一战期间,美国海军也为保证本国的利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协约国随即便开始了对德国海外殖民利益的瓜分与对国际格局的调整,在大西洋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凡尔赛体系”,而在太平洋则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体系”,为了限制其他国家海军军备的发展,同时遏制日本的扩张势头,美国与世界各大海军强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

条约禁止各国建造新的主力舰并规定了各国海军规模的比例,同时也首次以主炮口径为标准将巡洋舰区分成了“轻巡洋舰”(主炮口径大于5英寸/127mm而小于6.1英寸/155mm的巡洋舰)与“重巡洋舰”(主炮口径大于6.1英寸/155mm而小于8英寸/203mm的巡洋舰);在1930年,为了进一步限制各海军强国的海军扩张,同时补住之前《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缺漏,各国又签署了《伦敦海军条约》,而这份条约则对巡洋舰以及驱逐舰的总吨位作出了限制并将重巡与轻巡(主炮口径)的分界线改为152mm;总之,这两份条约为美国提供了一个超越英国、并将日本甩在身后的好机会,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逐渐地将自己当面的假想敌从英国皇家海军变更为日本帝国海军——自1868年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天皇政权开始,日本的对外政策便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治天皇一反之前德川幕府所坚持的和平主义外交,转而开始凭借自己坚实的国力开始对外进行军国主义侵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接连打败了清帝国和沙俄并且在一战中作为协约国与德国作战,在此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思潮达到了顶峰,这让美国开始担心日本的下一步动作会不会对其亚洲利益造成损伤。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世界各海军强国都开始严格按照条约规定设计和建造自己的新一代战舰,这就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海军假日”——海军史上一个极其古怪的时期;不过尽管有条约管控着各大海军强国的海军主力舰发展,但各国——包括美国在内——则另辟蹊径,大力发展巡洋舰与驱逐舰以填补主力舰的空白,这就是所谓的“条约型巡洋舰”,许多令我们耳熟能详的二战巡洋舰便大都出自这一时期,比如美国的“北安普敦”级、“新奥尔良”级、“布鲁克林”级,英国的“肯特”级、“约克”级、“南安普敦”级,日本的“妙高”级、“高雄”级、“最上”级(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为了规避条约限制,在一开始将其定义为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5mm舰炮,但在条约过期后,日本海军就立刻将其改装为装备10门203mm舰炮的重巡洋舰)等,但这些“条约型巡洋舰”毕竟是基于国际政治环境所产生的,在实际运用中必然会暴露出她们的弱势与缺点,而这一时期各国“条约型巡洋舰”的表现,也成为了战后海军专家们一直热衷研究的话题之一。
时间来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世界局势再度紧张了起来,大萧条的影响越来越深,法西斯主义也开始抬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公然占据中国东北,1933年,德国纳粹党赢得选举,阿道夫·希特勒开始掌握德国政权并在两年后撕毁了“令德国人感到耻辱”的《凡尔赛条约》,而随后的进军莱茵兰、西班牙内战、日本全面侵华、苏台德危机等事件更是将整个世界推向了战火的边缘……在这种背景下,由《凡尔赛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伦敦海军条约》组成的(战间期)军控体系逐渐走向崩溃,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失效,世界各海军强国终于又可以像从前一样自由的设计和建造自己的新一代战舰了,在《中立法案》的保障下,美国没有在1939年就被卷入战争,因此获得了一段极其宝贵的机会来根据欧洲战场的局势来调整自己的武装力量,美国海军凭借杂乱的欧亚局势和自身的中立地位继续扩大自己的海军规模,从而为将来的太平洋战争累积实力。
1941年12月7日早上,日本海军六艘航空母舰偷袭了位于夏威夷瓦胡岛的珍珠港海军基地,重创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该来的总是会来,美国最终还是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在珍珠港遇袭后,美国随即宣布向轴心国宣战,美国的战争机器随即开动,一船接着一船的战争物资跨过大西洋送到了英国和苏联手中,一艘艘战舰就像是饺子下锅那样从船台上滑入大海……尽管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但他们丝毫没有放弃,仍然在坚持与占尽优

势的日本海军作战,在1942年年初,日本尚且还能在东南亚迅速击败同盟国军队,将他们赶到澳大利亚,但仅仅在几个月后,战争的形势便被扭转了,美国海军开始绝地反击,在中途岛大败日本海军,日军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损失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艘航空母舰,而美军仅仅有一艘“约克城”号被日军潜艇击沉,而与此同时,“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亚特兰大”级防空巡洋舰、“弗莱彻”级驱逐舰……美国大量的新一代舰艇纷纷加入了战斗,日本显得更加难以支撑,在日本海军还在使用20年代服役的老式5500吨级轻巡洋舰的时候,美国海军便已掏出了万吨级的“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与以火炮数量众多而著称的“亚特兰大”级防空巡洋舰前来迎战,而新锐

重巡“巴尔的摩”级也毫不逊色于炮雷兼备的日本重巡,事实证明是美国海军的战舰更胜一筹,“海伦娜”、“新奥尔良”、“旧金山”、“印第安纳波利斯”、“圣地亚哥”、“克利夫兰”……这些美国巡洋舰的名字被永远的刻在了胜利的丰碑上;1943年,随着美国海军最新型“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服役,太平洋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倾向于美国海军以及背后的同盟国,从1943年的塔萨法隆加海战、到1944年的莱特湾大海战、再到1945年的坊之岬海战,美国海军连战连胜,最终,随着柏林国会大厦上升起的红旗和广岛、长崎升起的蘑菇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是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用他那颤抖的双手从投降书上签下了他的名字,随后美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掏出钢笔,潇洒地在投降书上签名以表示接受日本的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紧接着又开始了长达44年的冷战,但随着核武器和喷气飞机的出现以及美国空军的成立,美国海军迅速被政府和国会所冷落,在上层的眼中,相比于航空母舰,美国空军所拥有的战略轰炸机以及核武器才是遏制苏联(或者说是打赢对苏战争)的王道,1949年4月,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刘易斯·约翰逊公开指出“没有理由保留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因为布拉德利将军告诉我,两栖作战已成为历史,我们永远都不会再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所以没有必要保留海军陆战队。除此之外,空军能够做到一切海军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也没有必要保留海军。”于是“海军无用论”的幽灵,在漂浮了数十年后又回到了美国;在空军的竞争与国会的压制下,海军被迫取消了包括“合众国”级(USS United States)超级航母在内的多个造舰计划,将自己的拨款拱手送给了空军,而与此同时,苏联海军


则在十几年内建造和装备了十余艘巡洋舰、几十艘驱逐舰以及数百艘新型潜艇,海军实力大为增强;那些刚刚经历了太平洋战争的老将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为之付出的一切遭到如此冷落,于是以丹尼尔·加勒瑞少将为首的一些海军将领开始在美国国内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反对政府增强空军、削减海军的文章和讲话,而加勒瑞更是在一篇题为《不要让他们击沉海军》的文章中怒称防长约翰逊是“不折不扣的罪犯和恶棍”,要求政府应当立即将其罢免,与此同时,刘易斯·登菲尔德、阿利·伯克(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海狸中队”的司令官“31节伯克”,如今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便是以他命名)、切斯特·尼米兹、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威廉·哈尔西等海军著名将领也对美国政府现今的国防政策表示强烈不满并向国会指控称“空军的B-36轰炸机计划是欺诈舞弊和贪污受贿的产物”此言一出便招致空军高层将领的不满,两军随即便在国会进行交锋,最后空军赢得了胜利;随后海军和空军的冲突又持续了数年,直至艾森豪威尔上台才得到缓解,而此时苏联海军来自水下的威胁则越来越强,同时苏联空军也已在1950年列装了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喷气式轰炸机更高的速度将使军舰和传统的防空武器更加难以应付,而此时的美国海军却还都是清一色的二战军舰,即便是最新服役的“得梅因”级重巡洋舰和“伍斯特”级防空巡洋舰也开始在设计上落后于时代了,美国终究是品尝到了军种间内斗的恶果,在这个时候,美国海军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一方面设计出能够对抗苏联潜艇的驱逐舰(即“米切尔”级与“谢尔曼”级)和能够起降喷气式飞机的超级航母(即“福莱斯特”级),一方面对那些二战期间的老军舰做改装以使她们能够应对更加先进、新锐的苏军舰艇和战机,同时利用核动力和导弹这两个高科技项目来争取国会足够的支持和拨款;

1955年11月,美国海军“波士顿”号导弹巡洋舰(USS CAG-1 Boston)改装完成,1961年9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USS CGN-9 Long Beach)正式完工服役,同年11月,美国海军又装备了世界首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USS CVAN-65 Enterprise),此时的美国海军终于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进化,成功向政府、向国会、向空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与价值。
进入60年代,美苏冷战愈发激烈,1964年8月,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驱逐舰(USS DD-731 Maddox)在北部湾海域遭到了疑似北越海军鱼雷艇的袭击,这次事件史称“北部湾事件”(又名“东京湾事件”,不过这个“东京湾”并不是日本的那个东京湾,而是北部湾的别称),随后美国便以此为借口宣布派遣武装力量介入越南战争,而海军在越战当中虽然没有像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那样与丛林中的越共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但也为战斗在沿海地区的联军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并出动舰载机配合空军轰炸北越,在1972年南越军夺回广治(Quảng Trị,越南中部城市,广治省省会)的战斗中,美国海军数艘巡洋舰与驱逐舰全程配合南越海军陆战队多次击败北越人民军并最终将战线推回了广治—溪山一线;越战结束后的70年代,美国海军展开了一波“退役狂潮”,那些二战时期的老军舰纷纷被更加先进的军舰所取代,然后不是被拆解,就是卖到了墨西哥、巴西、智利、西德、希腊、韩国等国家;进入80年代,美国海军在各方面都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1983年1月,美国海军迄今为止最新的一级导弹巡洋舰的首舰“提康德罗加”号(USS CG-47 Ticonderoga)完工服役,标志着美国海军巡洋舰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但在“提康德罗加”级之后,一直到现在(2020年)美国海军都没有再建造哪怕一艘巡洋舰,而转而将重心转移到了导弹驱逐舰(阿利·伯克级与朱姆沃尔特级)。
也许巡洋舰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