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吉祥草王相关名词解释

2022-11-09 17:48 作者:不懒惰瞌睡了捏  | 我要投稿

在有关小吉祥草王的命之座,天赋等命名上,基本可以确定小吉祥草王的原型来自于佛教里的大乘唯识学派(这也是当年玄奘去西天取的经)。纳西妲的原型可以确定为佛陀。

纳西妲相关的命名蕴含了非常多难懂的佛教知识,因此接下来我会花较大篇幅来解释。可能有解释不清楚的地方,但我已经尽力了。

命之座方面:

纳西妲的六个命座遵循种—根—芽—茎—叶—实的顺序,从一颗种子发育直到长出一颗果实。基本上是按照唯识设计的。

1.心识蕴藏之种

即唯识里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根据心识、蕴藏、种子,可以很确定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也是整个唯识的立论根本。

2.正等善见之根

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旧译曰无上正遍知,无上正遍道。新译曰无上正等正觉。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

善见,应为善现。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六位。此位菩萨,修智慧行,悟入法无自性,三业寂静,不受系缚染著,而随机教化众生,称善现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现行?此菩萨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住无所得,示无所得,身、语、意业能知三业皆无所有。

3.熏习成就之芽

熏习: 我人身、口所表现的善恶行为,或意识所生起的善恶思想,其‘气分’留于阿赖耶识中,如香之熏衣,即谓之熏习。 换句话说,阿赖耶识,能将经验的痕迹保下来,这就是气分或种子。而经验(身口意三者的行为)的痕迹,能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性格及行为,这就是熏习。一个人习于为善,这善行是一种熏习,一个人惯于为恶,这恶行也是一种熏习。熏习不是刻意造成的,而是不知不觉任运进行。如人行雾中,他无意使衣服受湿,也不觉得衣服受湿,而事实上他的衣服己布满了湿气。

习气:又作烦恼习、余习、残气。略称习。就是我人经常生起的思想及行为,其熏习于我人心中的习惯、气分、习性、余习、残气等,称为习气。如由纳香之箧中取出香,箧内犹存香气;用以比喻虽灭除烦恼之正体,尚存习惯气分。唯识宗以习气为种子的异名,乃现行熏习之气分,具有产生思想、行为及其他一切有为法之能力,含藏于阿赖耶识中。

熏习沟通种子与现行,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能生的种子是因,所生的现行是果当种子生起现行之际,现行有强盛的势用,刹那间熏习起现行的种子、成为新种子。在种子生现行时,种子是因,现行是果。而现行熏种子时,现行是因,受熏的新种子是果。

4.比量现行之茎

现行: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之功能,此能生之因,谓之种子,自此种子生起色心诸法,谓之现行。

量:人的认识,犹如以尺量布,所以比喻为“量”。

比量: 以一定的理由(即“因”)为媒介,从已知经验推到未知事物。因明学的概念。(因明学的集大成者,陈那,同时也是唯识宗/瑜伽行派的学者)

5.妙谛破愚之叶

妙谛指的是唯识学,破愚为破除愚见

6.大辩圆成之实

圆成之实,即唯识三性里的圆成实性

圆成实性:此为空烦恼、所知二障而显的真理,亦即诸法真实的体性。此亦名真如、实相、法界、法性、皆同体而异名,为**成就诸**德之实性,故名圆成实性。也就是唯识里的诸法实相。

天赋方面,同样也是来自于唯识

1.行相

行相: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认识作用。心、心所以各自的性能,游履于所缘境相上,此称为行相。唯识宗以‘万法唯识,识外无境’立论,不承认心外有可直缘之境,而主张一切影像必于心内显现,以之为所缘,更生起能缘之相,即心内有能缘、所缘之二相,所缘之相称为相分,能缘之相称为见分,此见分即所谓之行相。所以见分行相,属于心识的认识作用,而非影像等物。

2.所闻遍计

即唯识三性里的遍计所执性。

遍计所执性:凡夫之妄倩,周遍计度种种因缘生起之诸法,执取为实有,曰遍计所执性。

一般人把世间事事物物,都认为是实有,妄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为实我、实法,因而周遍计度。实则这一切都是“唯识所变”,是有情的虚妄分别所造成的,此谓之遍计所执性。

所闻遍计,为遍计所执里的所遍计,遍计所执之法,虚妄的分别心识,对所缘境周遍计度,分别执为实我实法,此被分别的事事物物,即是所遍计。《成唯识论述记>》九曰:“此即心外非有法也,即是由有能计心体计有物也。”所遍计并不是说心识之外有实境,而是此能遍计之心,误将幻有的事物当作真实。

草木之神既已于空藏中照见诸法实相,乃可究尽三际因缘起灭之机

空藏,即虚空

诸法实相: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槃、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的异名。实相超越一切相对相,超越一切语言效用,因为一切语言都是相对性,而实相则是绝对的真理。也就是唯识里的圆成实性

三际:过去、现在、未来

因缘起灭:即缘起缘灭,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唯识宗讲赖耶缘起, 谓由藏识所执持之本有种子遇缘生现行,次由所现行之万法新熏种子于藏识中,而后更遇缘,则自种子再生现行,自现行再熏种子,如此经由本有种子、现行、新熏种子三法辗转轮回、互为因果而无穷始终。

灭净三业:三业:一、身业:身业出之于身体的一切动作,此有二种,一者身表业,二者无表业。二、语业:语业出之于口上的造作。三、意业:意业出于第六识的思维,这是思心所的作用。

灭:四谛之一的灭谛。

净:净法。《成唯识论》卷三载:‘杂染法者,谓苦、集谛,即所能趣生及业惑。清净法者,谓灭、道谛,即所能证涅槃及道。’此谓生死不净之法为染法,涅槃或灭、道二谛为净法。’。

蕴种:蕴,即五蕴,色受想行识。

3.心景幻成

在智慧之神的眼中,或许森罗万象也不过是颠倒幻成的摩耶之梦。

颠倒: 指违背常道、正理,如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等反于本真事理的妄见,这是产生烦恼的根本。

摩耶:梵语maya的音译,意为幻,幻术。同样也是一种早期的印度哲学,同样也在后期的商羯罗处得到进一步阐述发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

同时摩耶也是佛母的名讳,被尊称为摩耶夫人(mahamaya)

《本生经》记载:妃见而起游戏沙罗林之念,大臣等送妃乘驾入沙罗林。妃如王者往沙罗树下,思捉沙罗树枝,树之一枝如芦茎加温而垂下,接近妃手之方。妃伸手捉枝同时,催动胎气,诸人以幕围妃而退其场。妃捉娑罗之枝立而生产。尔时四大梵天具清净心,手持金网,接受菩萨,立佛母之前曰:「贵妃喜庆,产生具大伟力之儿。」

4.净善摄受明论

摄受:谓佛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众生

5.慧明缘觉智论

缘觉:缘觉乘,梵语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音译钵剌医迦佛陀、毕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即于现在身中,不禀**,无师独悟,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声闻与缘觉,称为二乘;若共菩萨,则为三乘。游戏内饰金与草套的副本为缘觉塔。

6.诸相随念净行

随念: 与意识相应,以念心所为体,而能明记过去事之追想、记忆作用


总的来说,这篇非常花时间,纳西妲的整个人物设计都是基于唯识设计的,但我没有出过家,唯识又是有名的难懂,一些名词甚至得结合英文文案进行推测,因为同一名词在不同宗派里的意思还不一样,希望看完的能点个赞。下期考虑一下更新草系神之眼持有者的共同特征或者须弥主题的探究。


小吉祥草王相关名词解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