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上海枢纽“疑难杂症”问题详解(一)
1.上海南翔编组站,到底是几级几场规模?

很认真地告诉你,南翔站现在应该是三级六场规模。(我知道甚至连Wikipedia上写得都是“三级五场规模”),别引战,容我慢慢说。如果你想看历史上以前的故事,请手动跳转到2。
“翔客”这个“东西”,你总听说过吧?就是设置在华翔路跨线桥以西K1437的京沪线上的那个小站。既然听说过,那尚可,现在我反问你一句,这个翔客的全称应该是什么?在1959年,也就是所谓的南翔编组站正式建设之前的他的名字又叫什么?
众所周知,在南翔编组站建设之前,他的名字应该就叫“南翔站”。那么,后来为什么又不叫南翔站了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去仔细地看看的话,所谓的“南翔编组站”,它不叫南翔编组站。毕竟,他在翔铁西路上的大门上写的名字就是“南翔站”。所以换句人话就是“南翔编组站”也好,简称“翔编”也罢,这都只是火车迷的通称。那好了,问题就来了。此南翔站和彼南翔站不就重名了么?又人说“这很对呀,京沪线上的那个南翔站,不是改名叫做翔客了吗?翔客的全称不应该就是南翔客站吗?”
说到这里,其实问题已经暴露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把翔客和“翔编”孤立开来看问题。有人也许会说,你这个说法很搞笑诶。你看嘛,翔客不也就“I-II-4-6”【不计料1、料2、与货经专】,总计四条股道吗?那跟他拥有相似规模的,也设置在南翔站周边用以连接“翔编”与翔客的车站/线路所,比如翔南与翔西线路所,这都不是和“翔编”孤立开来的吗?
对,你这句话说的很对。但问题在于,翔南、翔西所如此,翔客则与之不同。
继续普及基础常识,如何判断翔客和南翔站的关系,可以从联络线来入手。毕竟,南翔站站内的联络线,都有其对应的编号。(具体的例子我也不说了,如果你是上海车迷,那你也肯定知道的)大脑飞速地转一下,你会发现:接入翔客的联络线:I场—翔客【西BK线】;IV场—翔客【翔客联络线】;救援基地—I场【救援联络线】;和站场之间的联络线,进出库线,都是有编号的;但是V场—翔西所【翔西联络线】;V场—翔南【东BK线】是没有编号的。那也不就是说明,翔客在南翔站站内,是“翔编”的一个站场来着?再者,事实也告诉你,翔客叫做“南翔客场”与“南翔n场,n∈{I , II , III , IV , V}”并列,而且翔客的别称叫做“南翔VI场”。
由此,我们来大体总结一下翔编的六个车场~~
南翔I场,原则上是京沪线下行到达场,兼顾沪昆线上行到达、沪昆线下行出发业务;
南翔II场,原则上是沪昆线上行到达场,兼顾南何支线上行到达业务;
南翔III场,原则上是下行系统编组场,兼顾南何支线下行出发业务;
南翔IV场,原则上是上行编发场,历史上兼顾过沪宁下行方向的黄渡通勤列车停靠业务,直至2007.04.08;
南翔V场,原则上是下行出发场,兼顾南何支线下行车流通过,历史上(虽然不太久远)兼顾过沪昆上下行封浜(截止至2019.07)/七宝(截止至2021.04)/南翔(截止至2022.01.09)通勤车停靠,后因上海地铁L14的开通而停运 ;
南翔VI场,原则上是京沪线上、下行通过车场,兼顾若干专用线取送作业。
2.沪昆线的“环到线路所”到底存不存在?
先来引用一段话“……南翔站成为三级五场规模编组站,占地1.89平方公里,东西长10多公里,有93条股道,有2座机械化驼峰,用雷达测速和计算机控制。管辖5场、4站、4所,即下行到达、编组、出发,上行到达、编发5个车场,南翔客、江桥镇、匡巷、封浜4个小站,翔东、翔南、环到、金港巷4个线路所。日办理列车能力414列,日均办理辆数由1976年的5203辆提高到12000辆,成为全国铁路特等编组站之一、上海铁路枢纽的心脏。”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因而历史上的情况,也就是1992-2006年间,我记得上铁地方志上记载的那张表格上,好像的确也有这个线路所来着……大体一看,似乎没有问题。

不对啊,我刚刚才论证完为什么“翔编”是“三级六场”而不是“三级五场”,你还打算拿着这一段过时的消息来怼我是吧?好好读一读,我觉得你估计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反应过来匡巷和翔东所在现在哪条线的哪个并且是干什么用的……
但是仔细一判断,这张图的出产日期和有效期怕不是1991.10(翔II场建成)~1998.04(西长支线拆除)。
好家伙,那也就是说,当年有过环到线路所这个东西,但是,现在呢?怕不是和翔南所合并了,啊呸,翔南所都已经升级成翔南站了。那证据是什么呢?我觉得吧,我手上最有力的证据目前就是沪昆线K9+550附近的那两个信号机。我们假设,现在还是翔南与环到所分家的情况,那么沪昆上行线就应该是区间信号(代号0105或0085),同理沪昆下行线就应该也是区间信号(代号0095)。但是实际上设置的上行接发车进路(SL)信号机与下行接发车进路(XL)信号机,那也就是说,从翔南站的管辖范围是从K10到K8……
3.南何支线全长为什么大约是23公里,但是何家湾路道口公里表却是K15+535m? 何家湾路道口不是非常的接近何家湾站的中心公里标吗?
第二个问题说的很好,何家湾路道口的确非常接近何家湾I场。但是,比较明确的是,南何支线的终点不是在何家湾I场,而是在何杨支线的起点:南何支线K17。然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南何支线何家湾路道口房“K15+535m”的这个公里标的起点,实际上是江桥镇。这个点的确是非常的离谱……
行吧,有图有真相。

可能有车迷说:“那他大概是把南何支线和南何立交线搞一起去了,但是南何立交线从金港所到江桥约也就2.4km呀,而金港所到翔编也就4.8km。那么这样来算的话,应该是17.4-2.4+4.8=19.8km。那么还差3.2km,跑哪去了?”
首先需要讨论一下这2.4km有没有必要减去这件事。
由下图可知南何立交线在江桥镇-金港巷线路所路段,并不是和南何支线完全重合的关系。在计算南何支线这个大概念的总长度时,采用的是以17.4km为基数,向上做加法。

还需要弄懂一个很搞脑子的问题,南何立交线的起点是在哪里呢?根据1987年立交线一期建成投用并增设翔东线路所的历史情况,南何立交线的起点应该是南翔站下行场,也就是今天的翔III场。
可问题就在于,现如今,南何立交线是按照翔II场东咽喉所在位置计算的,于是这当中还有1.25km的距离差。距离差在现实中的线路意义则是:翔II场-翔V场联络线+翔V场8道线路长。
于是,南何支线全长计算公式应该是17.4+4.8+1.25=23.45km,和百度百科上的23km基本一致了。
这篇文章已经很长了,希望能够对作为车迷的你有所启示。
再次强调,笔者并非是路内人士,难以避免有所疏漏或者出现错误……望车迷们谅解。还有想要了解的上海铁路枢纽知识,可以再聊天框里留言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