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BlackList补全计划之二——不可轻看的名作ScoolDays

2022-11-06 10:48 作者:月光如水照缁衣  | 我要投稿

久仰诚哥大名,看了这部传说中的名作,才知道这个“传颂之梗”、“万恶之源”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下有剧透)



1、大赞的结尾


总体上来说,这部作品是从一个无比普通的开始,一步一步向不普通发展,最后以日式hentai的极端方式收尾。

前两话看完,我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心想:就这???诚哥看起来是个好少年嘛,哪里像“人渣”。。

从第三话开始,剧情就开始渐渐偏离正常的“青春校园番”轨道,在扭曲、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就在我对剧情的忍耐程度要达到极限时,最后一话如同一声惊雷,让我为之一震。

干净利落、大快人心的收尾,忽然间一下子拉高了整部作品。


从各方面来讲,这个结尾都非常赞!因为这个结尾的存在,使得之前12话的耐心铺垫,一下子全部获得了意义。


有人认为这个结局太过极端、血腥,我反而认为,这个结尾的血腥和残暴,恰好可以和前面12话的各种“丧失”相平衡。否则,这部番就真的是大失败了。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看这部番时,我的脑海中一直回旋着一个词——因果


从最终结局逆向来看,酿成这一结果的,是这部番中的所有人物。

诚哥的错不用再说了。事实上这部番里最让我反感的倒不是他,而是世界。因为世界是让事情逐渐变得不可挽回、最后一步步滑向深渊的最初推手。各种荒谬到离谱的举动,使原本应当正常发展的故事线,开始严重偏离正轨,以致最终酿成悲剧。当然,我后来觉得,世界的一些选择可能是“心机”的表现,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言叶是这部番中最可悲的人物,毫无疑问。

原本单纯如白纸的她,最后彻底黑化。起初,她从正常转变为“祥林嫂”时,我以为这只是性格使然。

后来发现并非简单如此。我认为,言叶之所以始终抓住“我才是诚的女朋友”这个念头不放,是一种抗争的表现。这种抗争并不是简单对应世界、刹那等单个的人,而是针对校园霸凌!

看到中段的时候我就发现,言叶这个女孩子在学校是孤立的——她没有归属的“圈子”,没有战友,没有朋友。

对比起来可以看到,无论是世界一方,还是乙女一方,都有一个众人构成的小团体做后盾。在校园祭的组织过程中,这种霸凌已经发展得非常明目张胆了。

孤军作战的言叶,没有选择隐忍、妥协,她选择了抗争,方式就是——哪怕失去再多,也要参与伊藤诚争夺战。

言叶最后的黑化,让人唏嘘,但也必须承认,这是按照剧情走向的必然结果。最后,由她亲手把一切画上句号,也算是一种圆满。。


我之所以认为剧中所有人物都要对最后结果负责,是因为故事发生的舞台——这所榊野学园,氛围设定实在是。。。在看开始几话的时候我就想,你们都不用读书做作业的吗?不考学吗??——咳咳~话说回来,这个学园的“风气”从其校园祭的三大名物即能看出——全是和男女关系有关,甚至还有明确的x暗示。当然,这些都来源于这部作品的整体世界观——Overflow就是为成人H游戏做的设定。


所以,诚哥的为所欲为,人际关系的各种混乱不堪,其实也都离不开周围人的各种推手。



3、“不许掉头”


西恩潘有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就是不许掉头,但汉语里这个“掉头”始终让我接受不能,因为我无法将这个词和断头台之类的东西完全分割开来。因此,每当我在路上见到“不许掉头”的牌子,都要吐槽,为什么不写作不许“调头”呢???

之所以说这个点,是因为“掉头”这个词诡异地和这部番最终的结局吻合了。。


话说回来,世上没有回头路,做了行为选择,就要有此觉悟。

《SchoolDays》从第二话开始,就给我一个强烈感受,即主要人物始终是在暗暗后悔的。

比如诚哥追求言叶,最初成功之后,被言叶拒绝了“过分”的肢体接触,变得很郁闷。因为他发觉,爱情并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样。成为了恋人的人,并不是变得可以随便,而是变得相敬如宾。这一点他始料未及。

因此,再后来他发觉,和世界才能找到他希望的恋人的那种轻松随意的感觉时,他有些后悔。可是,却回不去了。。


这种回不去的哀叹,在最后无疑达到了最高潮。第一话里关系融洽的民娜,到了最后,相爱相杀。腥风血雨之际,也许这些人物会有一瞬回想起最初,想起:“要是当初没有。。。该多好!”但是,过去永远回不去了。。



4、糟心不虐心,更不致郁


我想区分几个概念。首先,这部番里的恋情不虐心,而是糟心。悠久之翼里的是虐心。虐心是因为你对人物都抱有好感,想让他们在一起却不能如愿。

前面我已经分析了,我觉得《SchoolDays》这部番里,每个人都有错,虽然过错程度不同。这些人物至少对我而言,实在难以产生好感。因此,对于剧情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波折,我只感到糟心。(这一点完全是我的主观看法,对于世界党或言叶党,应当会感到虐心)


其次,有人将“致郁”的标签贴在这部番上,我觉得并不合适。

所谓“致郁”是你知道会有一个坏结果,但对事态的发展和走向无能为力,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和从中而来的悲哀混杂在一起,让人无法释怀、欲哭不能,似乎一颗心被捆绑起来、置于枯井深底。这种才是“致郁”。

《SchoolDays》这部番的剧情没有这么深沉、复杂,反倒清楚明白。所以,谈不上致郁。最后的结局也算是善恶终有报。



5、成功之作


《SchoolDays》的故事主要人物虽然不多,但剧情架构却很好,同时也留给了观众大量的讨(zheng)论(chao)空间。核心的三角恋情,每一个人物都值得单独拎出来认真剖析——事实上,网络上大量的分析文章已经这么做了。这表明剧本是很成功的。

*有一个有趣的解读视角,是将这部番中的主要人物和日本近现代史某个段落中的重要人物对号入座,也能够完全吻合。


同时,这种从平淡如水的小溪,逐渐发展成暗潮涌动的大河,最后一瞬从悬崖跌落,变成华丽的瀑布,这也是最为标准、最为文艺的剧情“格式”。能做好这种“格式”的动画番剧少之又少。


不少初次接触这部名作的人,都会潜意识里轻看这部番,关注的焦点往往放在一些表象上。但实质上,我认为这部作品并不简单,从剧本的架构铺陈,到人物关系的营造,都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最后必须说一句,我们必须承认《SchoolDays》里人性层面的某种真实性,这点颇让人有点悲哀。



*说明:本文写于2020-9-8. 原文为《BlackList补全计划》系列其中一篇。此系列的用意在于,按照相关部门发布的动画BlackList逐一补番,并选择有价值的撰写推介和观后感。此次“搬家”再做筛选,仅保留这个系列中的几篇。 


BlackList补全计划之二——不可轻看的名作ScoolDays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