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左传导读 晁岳佩】041 臧孙纥出奔邾

2022-06-02 09:51 作者:眼晕的账号  | 我要投稿

       鲁国各大族之间关系十分的微妙和复杂。当季孙宿准备废长立幼的时候,臧孙纥用突然袭击,造成既成事实的方式,帮了他一把。孟孙氏家的丰点本来是一个养马的小官,但是他却主导了,孟氏家族继承人的废长立幼。并且还拉拢公鉏,坑了臧孙氏一下。

       所以从这段里边我们看到了,大族之间的矛盾和勾心斗角。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各诸侯国当中屡见不鲜,各国都有。同时从王室的衰落,到各国君主的衰落,最后到私家大族家族长的衰落。一脉相承。都是当你的部下太强的时候,就会把你干掉。就会干扰你,就会不听你的。

       本文主要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九章导读部分的第三节臧孙纥出奔邾部分的内容。资料为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的慕课教程的文字版,收集整理以作学习。

  • 左传导读——爱悼子,欲立之

       这两篇有相近之处,都是在讲诸侯国的私家之争。我们有点冷落鲁国,鲁国讲得太少。课本的是563页。季武子无適子,適读为嫡。找到了吗。季武子就是季孙宿,无適子,適读嫡借为嫡。

       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公弥,下文又称公鉏。弥应该是名,那鉏是不是字呢,不清楚。悼子,名纥。也就是说季孙宿,有两个庶子。一个是公弥,一个是纥。公弥年长,纥年幼。但是呢,喜欢小儿子,欲立之。

       访于申丰,访就是问,也就是与申丰商议。申丰也是《左传》当中的,鲁国智者。这时候他是季氏家族的家宰,总管。曰,弥与纥,吾皆爱之,欲择才焉而立之。大家看到里面的内涵了吧。这两个儿子我都喜欢,现在立的时候呢,我想,谁有才我立谁。这里面的内涵是,他要破坏原来的无嫡立长原则。

       就是在《公羊传》中,他认为圣人的垂教之义是,首先是立嫡子。当没有嫡子的时候,以贵为单位,以贵为标准,叫立子以贵不宜长。谁的生母地位最高,最贵,就立谁的儿子,这是《公羊传》的说法。在《左传》中没有这个说法。

       《左传》中认为春秋时代,所以我们在读《公羊传》,和读《左传》的时候,一个区别开来的是。《公羊传》讲的是圣人垂教后世的原则,它认为这是圣人之意。《左传》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原则。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学者呢,把这二者不加区分。说《公羊传》是什么 《左传》是什么。我说这是不一样的。

       《公羊传》当中的原则,他认为这是圣人垂教后世设定的原则。《左传》是在描述春秋时代的原则,这是两码事。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史实。在《左传》当中他基本上主张,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应该在众庶子当中立长。按年龄论,按年龄排。谁老大,谁继承家族长的位置。

  • 季孙宿欲立季纥——其然,将具敝车而行

       所以季孙宿,如果按照原则的话,他就应该立公弥。他现在说他要商量商量立谁,那明显就是不想立公弥嘛。你要想立公弥按照原则做,你还商量什么啊。所以这大家都是聪明人,他一问申丰就知道了。

       申丰趋退。归,尽室将行。他一听你这不明显着要立小儿子嘛。你立小儿子就意味着对规则的破坏,破坏规则之后往往会引起家庭的矛盾。现在作为家务总管,作为季孙宿的高级谋士。他既不想让季孙宿破坏原则,又不愿意公开批评主人的做法。那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撤退,你爱怎么办怎么办去吧。尽室将行,那就是把家里的财产,都收拾起来,打包,随时准备走。

       他日,又访焉。季孙宿第一次没有得到正面回答,第二次又去问这件事。申丰对曰,其然,这个其然就是若然,如果这样。将具敝车而行。如果你这样做,我将套好我的车,走人。乃止。是季孙宿乃止。这个止就是不再和他商量这件事。这是他明显不答应嘛,也就是他明显不支持。不支持就不再找他商量,再商量等于赶走他。

  • 季孙宿欲立季纥——饮我酒,吾为子立之

       访于臧纥。在申丰那里没有得到支持,他又找臧纥来商量。臧纥,武仲。他的爷爷臧孙辰,称臧文仲。他的父亲臧孙许称宣叔。他称武仲。臧氏在鲁国历史上一直是智者。臧纥曰。所以我们在读《左传》一定要注意这些东西。《左传》省略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我们读的时候,你心里要补上它。

       访问臧纥呢,就是把他要,破坏规则的这个事情,问他。臧纥曰,饮我酒,吾为子立之。饮我酒,请我喝酒。请我喝酒呢就是摆一场,我们今天讲摆上一场。摆上一场我来给你办这个事。那怎么办呢,没说。

  • 臧纥助立季纥——命北面重席,新尊挈之

       季氏饮大夫酒。季氏就是季孙宿,请众大夫来喝酒。这个场够大的。臧纥为客,这个客就是主客,也是主宾。在来客中他的地位最高,让他做主宾。实际上就是让他主持,整个酒场里面的事情。其实我们现在还有主宾。

       既献,就是主人,第一次向客人敬酒。这既献就是第一次敬酒之后。臧孙,臧孙就是臧孙纥。命北面重席,新尊挈之。也就是这是酒席刚一开始,臧孙纥让那些管打杂的人,重新布了一席。这一席是,北面,是面朝北。南面是面朝南嘛,那么北面意味着什么啊,和主人对坐。

       主人是季孙宿,他现在是,面朝南的。现在在他的对面,布了一席。并且这个席是放了两层,重席就是两层席。在春秋时代两层席,体现的是,大夫的爵位。也就是一般人只能坐一层席,尊贵者才坐两层席。也就说他又安排了一个贵宾位。

       新尊,这个尊就是酒杯,令人拿了一个新酒杯。挈之是又刷了一遍。拿一支新酒杯再刷一遍,放在这个席上。召悼子。召悼子,就是召季纥。降,逆之。降,是臧孙纥亲自走下台阶,逆之是迎之,来迎接季纥。这很明显把季纥的地位抬起来了。

       一是南面,二是重席,三是新杯,四是主宾来亲自迎接。大夫皆起。主宾起来了,其他的大夫也都站起来迎接。这都是在表示对季纥的一种,隆重接纳。及旅,旅,有时候也称酬,也称旅酬。也就是大家相互按照,尊卑长幼敬酒的时候。所以我们说的酒文化,很重要的是这一块。幼者要向长者敬酒,卑者要向尊者敬酒。所以酒场上的文化,很重要的就是要体现,长幼之间,尊卑之间的等级名分。

  • 臧纥助立季纥——及旅,而召公鉏,使与之齿

       及旅,而召公鉏,使与之齿。在大家按照,长幼尊卑互相敬酒。同时,也是确定大家在席上的位置的这个时候。召公鉏来。公鉏就是公弥嘛。这时候叫公弥出来,上来。上来干嘛呢,与众大夫齿。齿就是论长幼。

       我们在说到牛马生物的时候,往往说几个牙了,几个牙就代表的是长幼。这里说齿是个动词,实际上就是论长幼。请注意,这是让公鉏,公弥与各位大夫论长幼。那就标志着他不再是,季氏家族的继承人。纥坐的那个位置,才是季氏家族继承人的位置。

       所以臧孙纥在这里采取的是,造成继承事实的一种做法。不打招呼,不吹风,突然决定。季孙失色。季孙宿也没想到他会搞这种突然袭击。为什么会失色,大惊,为什么惊。因为万一出事怎么办。如果他大儿子当面反抗,怎么收这个场。但尽管如此,臧孙纥这个事情做成了。也就是季纥确立了在季孙氏家族的,继承人地位。

  • 季鉏愠——季鉏愠而不出

       既然季纥已经成了季氏家族的继承人,季氏以公鉏为马正。小儿子继承家族的地位,那大儿子怎么办呢,也给他一种安慰。季孙宿让他大儿子去做马正,这个马正是私家的马正。季孙氏族家族的马正,掌管季孙氏家族当中的军事活动。

       愠而不出。老大心里很窝火,气的不去上任。这算什么事啊,莫名其妙的,被废止了资格。闵子马见之。闵子马又称闵马父。那他和闵子骞什么关系呢,不知道。曰,子无然。无然,不要这样。您不要这样,不要这样置气。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这句话有什么现代含义吗。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作为儿子你应该但心的是不是尽了孝道,而不是担心你的地位。这个所是地位。敬共父命,何常之有。

       你现在做的是要尽孝道,尽孝道就是敬共父命。共是恭,你要尊敬你的父亲,听从你父亲的话。何常之有,有何常态。也就是说 你只要孝顺你的父亲,你以后还会有的。有福 有贵,也可能富,也可能贵。这是你作为儿子应该做的事情。

  • 季鉏愠——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

       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请注意,这里用的是季氏。因为季纥做了家庭的继承人之后,家族的继承人之后,意味着什么啊。两点,其实是三点。第一,世袭卿职。因为季孙氏一直是鲁国的卿,甚至是正卿。季纥继承了这个位置,就意味着,他将来做鲁国的卿,这是政治层面。

       第二,他继承这个位置以后,同样是季氏家族的家族长,全家族的人都要听他的,这是家族层面,社会地位。第三点是采邑,采邑也主要由他继承。我说为什么他不高兴啊,为什么他心里想争啊,利益所在。并且这叫重大利益关切。

       这个富倍季氏是说的富倍季纥。因为公鉏不能继承家族长的地位,那么他的儿子,特别是他的孙子,将改为他氏。不再称季氏,不再称季孙氏。只有他的嫡长继承人,才能称季氏,季孙氏。

       他没有被立为继承人,那就意味着他的孙子就要改氏,改为其他的氏。所以公鉏的后人就称公鉏氏。他不再是,他是季孙氏的分支,但是他不再是季孙氏,他的后人不能再称季氏。所以这里说的富倍季氏是说,你如果对父亲恭敬,对父亲好。那父亲以后给你的财产,可能会比季纥的还多。

  • 季鉏愠——奸回不轨,祸倍下民可也

       奸回不轨,祸倍下民可也。这就是假设嘛。前面说你如果对父亲好,你可以富倍季氏。假如,奸回是奸邪,不轨是不守法度。如果你做的事情是奸邪,不守法度之事,那你所遇到的祸,可能比老百姓都大,比平民都大。这里说的关键以后的路要你自己走。

       你是要福啊,还是要祸啊,看你怎么做。所以有学者怀疑呢,富倍季氏可也。这个富,有人认为应该是福。因为前面说的是祸福无门,唯人所召。这里又说的是,祸倍下民,那前面是不是也应该是福倍季氏。也通,就是改字也挺好的,不改字也通。

  • 季鉏愠——敬共朝夕,恪居官次

       公鉏然之,认为此话有理。敬共朝夕,恪居官次。这是两个内容,第一是孝道,对他父亲问安问膳。这是朝,这是敬共朝夕。对他父亲体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恪居官次是说谨慎的去守护他的官职。他原来不是不去上任吗,现在很认真的,很谨慎的,去做他的职务之内的事情。这是听从了闵子马的建议。

       季孙喜。这个喜是季孙宿,看他大儿子这样做心里挺高兴。使饮己酒,而以具往,尽舍旃。请他的儿子,请他喝酒。在请他喝酒的时候,季孙宿,把家里的一套酒具带过去了。带过去了之后尽舍旃。这个旃是之焉合音词

       季孙宿去大儿子家喝酒,带了一套酒器。这一套酒器最后都放在了大儿子家,不要了,送给了他。我想这一套酒器,至少是金银器。故公鉏氏富。从这个角度说呢,富倍季氏可也。但是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仅仅这一套酒器就能标志着富呢。我想可能不是,既然是富就不仅只一套酒器。那可能他还赏给他儿子更多的其他的财富,应该是这样的,省略了一些东西。实际上,这应该看作是,季孙宿对他大儿子的一种补偿。

       你虽然没有得到家族继承人的位置,但是我把财产愿意更多的给你。另外,又出为公左宰。公左宰就是公室的左宰。也就说是马正,他担任的马正是私家官职。现在这个左宰是公室的官职。也就是说公鉏这时候已经具有了,两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并且他爹还偷偷的给他塞俩钱,是不是心里能感到平衡一些。

  • 左传导读——臧氏、孟氏和季氏

       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孟孙,仲孙速,又称孟庄子。这是在讲臧氏、孟氏和季氏的三家关系。仲孙速不喜欢臧孙纥,但是季孙宿喜欢臧孙纥。说到这啊,忽然想到一个事。我们在讲这么多的《左传》篇章的时候,但这似乎没有看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左传》中,鲁国的卿职,孟、叔、季、孙、郈,这五氏都称臧,他们的继承人都称臧。

  • 左传导读——《左传》的称谓

       孟孙、叔孙、季孙、郈孙、臧孙,都称孙,这是鲁国称谓的一个特点。在其他诸侯国没有。实际上都是在强调,他们是某一大族的子孙,后裔。强调的是贵族的身份。在晋国的卿职当中,我们看到更多的称的是谥号。宣子,献子,文子,武子,更多的称谥号。

       但是到了郑国,子良、子产、子国、子孔、子驷,以称子为主。也就是说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诸侯国,他的称谓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可能是《左传》作者在,著书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的材料,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称谓。

       也就是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称谓体系。《左传》作者把他们容纳起来的时候,保留了这些不同的称谓,使我们看到这些差别。再一个问题是,前人关于这些称谓啊,讨论很多。我个人有一个想法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些称谓都是别人给的,都是别人给这些人的一些尊称。

  • 左传导读——春秋、左传称谓的不同

       我们只知道孟、叔、仲、季这些是尊称,这些称谓都是当时的人对他们的称谓,并不是他们自己这样称的。你比如说孟孙和仲孙,就是在春秋当中,孟氏家族的一律称仲孙。仲孙速,仲孙蔑等等,他都是称仲孙。

       但是在社会上,大家称孟孙。在《左传》当中都称孟孙。春秋当中为什么称仲孙,到《左传》当中为什么称孟孙的呢。大家对这个一律说不清楚。我个人认为是,因为这三家的祖先是三桓之孙。就是桓公之孙,或者桓公之子。桓公之子就是和庄公是弟兄们。我想他们很可能是庄公是老大。

       老大下面是,仲孙是老二后面这一支公孙敖。再往下数叔牙这一支是叔孙。公子友这一支是季孙。我想这是因为庄公是老大,下面是老二、老三、老四排的,所以仲孙、叔孙、季孙,是按照庄公为老大来排的。我想仲孙这个称谓,是当时的鲁国人的称谓。

       就是庄公还活着的时候,大家把老大这一支成为仲孙。仲氏因为他是老二家嘛。但是到了后来,他们已经和君主没有关系了。大家把他这三家单独排列。于是原来的老二变成了老大,社会上称他为孟孙。这个孟孙,变成了《左传》当中的统一称谓。而仲孙在《春秋》当中,一直是统一称谓。就是仲孙和孟孙是一回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区别,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 左传导读——孟孙氏的继承人

       好,我们接着往下说。孟氏之御驺丰点好羯也。这个孟是仲孙速。御驺,是负责养马驾车的人,也就是一个私家的家臣。这个人叫丰点,好羯就是喜欢羯。这个羯是仲孙速的小儿子。就是又来了和上面同样的情况。

       他的长子下面称秩,小儿子名羯。这个家臣,丰点喜欢这个小儿子。请注意,这时候仲孙速已经确立了,秩的继承人地位,家族继承人地位。但是由于他的家臣丰点喜欢仲孙羯,所以他鼓动羯说。

       从余言,必为季孙。也就是你只要听我的话去做事,一定可以做孟孙氏继承人。你要按我的话去做,这是鼓动他把哥哥的位置拿过来。再三云。这一开始,这个小伙子也不大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位置已经定了,怎么再给他抢过来。所以第一遍没当回事,所以丰点连续说了好多遍。羯从之。这说的好像越说越像真的了,那就试试吧。

  • 孟孙氏的继承人——丰点谓公鉏,苟立羯,请雠臧氏

       孟庄子疾,仲孙速生病。丰点谓公鉏,苟立羯,请雠臧氏。因为丰点只是孟孙氏家族中,一个养马赶车的家臣。他自己的能力做不到,改立孟孙氏家族的继承人这件事情。所以他求助于公鉏。

       为什么求助于公鉏,公鉏就是被别人抢走位置的。再说呢,公鉏的位置为什么被抢走了,是臧孙纥给他挖了个坑。搞突然袭击,造成既成事实,才让他丢了家族继承人的位置。所以丰点说,一定要帮助我立仲孙羯为孟氏家族继承人。我也帮助你仇视臧孙氏,以臧孙氏为仇。

       其实等于说,我也会帮助你向臧孙氏复仇。所以我们看到这里知道,公鉏虽然在表面上表现的很听话,内心里还是很不满的。只不过他把那种不满藏得很好,骗过了他爹。是不是,他内心还是不满意。

  • 孟孙氏的继承人——若羯立,则季氏信有力于臧氏矣

       公鉏谓季孙曰,所以这省略了很多东西啊。公鉏在这时候已经听从了丰点的劝说,所以他要把立羯的这种想法告诉他父亲。孺子秩固其所也。孺子秩就是公子秩。因为当时不能称公子嘛,相当于后世的公子。

       孺子秩固其所也。孺子秩已经明确了家族继承人的地位,即使他当上了继承人对我们无关。若羯立,则季氏信有力于臧氏矣。若羯立,如果是秩立和我们没关系。如果是我们帮助羯立呢,羯会对我们感恩戴德。

       因为是我们帮他从他哥哥手里,把位子给他抢过来的。他一定会听命于我们,那听命于我们的结果是什么呢。那我们等于季孟两家联合起来。可以确信我们的实力远强于臧孙氏。我们能办成这种事,我们就把孟孙氏争取过来了,和我们站在同一条战壕里,共同对付臧孙氏。弗应。一开始季孙氏也没有答应。

  • 孟孙氏的继承人——孟孙卒,公鉏奉羯立于户侧

       己卯,这里突然出个己卯,前面没有月,所以不知道这个己卯是那个月的己卯。所以《左传》当中,也有些这种没办法解的东西。孟孙卒,公鉏奉羯立于户侧。这句话在告诉你什么呢。仲孙速去世,一定有大量的大夫来吊丧。在吊丧的时候门口必须有一个人来迎接,这个在门外迎接的人,就应该是将来的家族继承人。作为主人身份,迎接客人来吊丧。

       现在公鉏奉羯是陪着仲孙羯站在了户外,迎接那些来吊丧的卿大夫。这就等于明确了,仲孙羯的家族继承人的地位。同样是一个突然袭击,造成既成事实,这样一种方式。季孙至,这是季孙宿至。入,哭。这是一种过程,进去吊丧。

       出来曰,这个曰是对公鉏说,秩焉在。这个羯在这里,应该在这里的秩跑哪去了。公鉏曰,羯在此矣。那就是说这个位子上已经有人了,不必要问秩上哪去了,看到羯在这里就行了。

       季孙曰,孺子长。孺子秩年长。羯年幼。应该秩在此,而不是羯在此。公鉏曰,何长之有,唯其才也。这就很容易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慕容复的家传,用这句话来怼他爸爸太给力了。

       且夫子之命也。夫子之命是已死的仲孙速之命。其实,仲孙速死了,是不是他的命令,谁也不知道,对吧。其实这是很明显的是一个造假,这个命令一定是假的。但是这个死无对证啊。所以他用这种话对付季孙宿,季孙宿也无话可说。遂立羯,秩奔邾。羯既然继承了,抢走了家族继承人的位置,老大为了安全还是走远点吧,一般都去姥姥家

  • 请雠臧氏——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臧孙入哭,甚哀,多涕。前面我们刚说了,孟孙恶臧孙。现在孟孙死了,臧孙真正的是痛哭流涕。这个涕就是泪,真流了很多泪,那是真悲伤。出,其御曰,那个驾车者问。孟孙之恶子也,而哀如是。季孙若死,其若之何。

       不喜欢的人死了,你哭得惊天动地。如果喜欢你的人死了以后,你会怎么哭呢。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疾疢就是疾病。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就是说,孟孙虽然不喜欢我,但是他说的话,犹同治病的药石。石,前人用为针灸用石。

       季氏表面上看着对我很好,但实际上,他的那个好话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疾病。其实这也是一种困惑。苦口难言,利于病。从这里反映的是,表面上现象和实际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表面上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但实际上臧孙的感受是,对我表面好上好的恰恰是对我吃毒药,表面上对我不好的恰恰是在为我治病。所以这是智者,他分清了表面现象和内心的不同。

       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孙恶我,但是,孟孙的这些话像药石一样,能治我的病。季孙的话虽然听着很漂亮很美,但是好像很漂亮的病,其实是无内含的更毒。滋是更。孟孙死,吾亡无日矣。也就是说,我以后和季孙,单独相处,中间没有了孟孙。我可能会不久人世,会被他害死。因为他是病,他是毒,他会害死我。

  • 请雠臧氏——臧氏将为乱,不使我葬

       孟氏闭门,告于季孙曰。在这啊,隔了好长时间这应该是,隔了一段时间,孟孙还没有下葬。有一天,孟孙氏家的大门,关上了。并且孟孙氏派人去对季孙宿说,臧氏将为乱,不使我葬。这是在诬陷臧孙纥,假装出藏孙要阻挠仲孙速下葬的这件事。为了安全把门都关上了。这是在制造一种假象来诬陷臧孙纥。

       季孙不信,臧孙闻之,戒。臧孙纥听说了这件事加强了戒备,他担心孟孙族人会发起攻击。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孟氏家族的这个计谋是怎么来的,是丰点在报答公鉏。因为他前面说了你只要帮助我立了羯,我将答应帮助你报藏孙氏之仇。

       所以在这里,这个计策,是公鉏设计的呢,还是丰点设计的呢,大概是两个人商量着来。商量好了挖个坑,让臧孙纥去跳。那臧孙纥虽然是智者,这时候也没有反应过来。他也担心,所以加强了戒备。

  • 请雠臧氏——除于东门,甲从己而视之

       冬十月,孟氏将辟。这个辟是开辟,这个开辟的是墓道。也就是说仲孙速将要下葬,孟孙氏要用人先挖墓道。藉除于臧氏。藉是借,除就是挖墓道的人,役夫。这是孟孙氏向臧孙氏借人来挖墓道。

       臧孙使正夫助之。看来臧孙纥也,不仅把家里的人借给他,还把正夫拨给他一部分。这里的正夫也称正役,就是役夫,役夫是公派的民夫。因为臧孙纥现在担任着司寇,可能有组织民夫的这种权力。实际上臧孙纥在这里是在讨好孟孙氏。你不是请我帮忙吗,我多给你派点人,去帮你挖墓道。

       除于东门,甲从己而视之。这个墓道是在鲁国东城门外开始挖的。在挖的时候,臧孙纥亲自带着一队甲士去督察。去视之。去督察挖墓道。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把他看作是,臧孙纥讨好孟孙氏的一次行为。

       因为,原来是表面上关系不好嘛。但是臧孙纥内心认为孟孙氏,感觉还是好的。所以这时候他说,讨好孟孙氏。告诉他,我们是友好的,希望我们两家共同对付季孙氏。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这个讨好恰恰被孟孙氏利用了。

       孟氏又告季孙。又告季孙,告的是什么啊,是告的臧孙纥带着武士到东门去了。干嘛去了,阻挠孟孙氏下葬。你看,理由成立了。季孙怒。季孙这次是真信了。命攻臧氏。

  • 请雠臧氏——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乙亥,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奔邾。在追赶过程中,臧纥带着他的随从,逃出鹿门。鹿门在这里是鲁国南城的的东门。因为从那里往外走离邾国最近。所谓斩关,关我们都知道是门栓,是这个鹿门的门栓。斩就是砍,砍断了门栓,冲出了大门。其实你们可能对门栓没有什么概念了,还有啊,有就行。

       因为这个门栓呢啊,为什么他要砍断呢。那看来还是不太熟。门栓是插进去一根棍子,从那头落上一个锁。打不开这个锁,栓是抽不下来的。现在他是被追着跑,他肯定要不来钥匙。他要急着出门,所以是把门栓砍断。不是抽出来的,是没有钥匙的。所以这成为他一个重要的罪名。违背国家法律,砍断门栓而出,这是违法的。所以后文,这将成为他的一个罪过。

  • 历史追溯——生纥,长于公宫

       最后这一段,又是一段追述。初,臧宣叔娶于铸。我们刚才说了臧宣叔就是臧孙许。娶于铸就是娶了铸国的姑娘。铸是个小国,离鲁国不远。生贾及为而死。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臧贾,一个叫臧为。然后这个铸国之女死了,继室以其姪。也就是臧孙许又把那个铸女的侄女娶过来。

       所以我们在这里一再看到,在春秋时期,姐妹同夫,姑侄同夫,在贵族阶层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而这个侄女是谁呢,是穆姜之姨子也。穆姜是宣公夫人,成公之母。所谓姨子是她姐妹的孩子。也就是说臧孙许后来娶得这个小姑娘,是宣姜的姨侄女。侄女,她姐妹的孩子嘛,外甥女。这个姨子实际上是他的外甥女。

       生纥,长于公宫。这个小姑娘生了个孩子是臧孙纥。所以大家要弄清这个关系啊,贾和为是老大老二是前妻生的。纥是小儿子,是后面这个小姑娘生的。长于公宫,为什么长于公宫呢。因为他妈是宣公夫人穆姜的外甥女。穆姜对他外甥女生的孩子还很喜欢,所以就抱他在公宫当中成长。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太理解,穆姜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穆姜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穆姜有一段和叔孙侨如,和叔孙侨如通奸。这是宣公死了成公时代。他们两个商量着,有几次想把成公废掉,另立其他的儿子。后来事情败露,叔孙侨如被驱逐。我们下面会看到。

       所以这时候穆姜养臧纥应该是在成公时期。因为在成公做君主的时候,他妈很强势。姜氏爱之,故立之。因为穆姜喜欢这个小孩,喜欢她的外甥女所生的这个小孩。所以他主持让臧孙许把这个小儿子纥,立为家族的继承人。

       也就是说 这是又一次的废长立幼。臧贾,臧为出在铸。因为这个小儿子被立为家族继承人,他两个哥哥待不住 也去了姥姥家。刚才这一段是历史的追述。下面接着上文。

  • 左传导读——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

       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接着上文,臧武仲就是臧孙纥逃避到邾国之后,从邾国派使者去告诉臧贾。并且送去了一只,致就是送,送到,送到了一只大蔡,这个大蔡就是大龟。我们都知道,龟,龟壳是用来占卜的。那么龟越大,用于占越灵验,那么它的价值就越高。

       所以臧孙纥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只大龟,让人送给了臧贾。不是给臧贾送礼的,是让臧贾送给季孙宿。曰,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不佞是不才,我呢,缺乏才能,失守宗祧是失守宗庙的祭祀。

       我们刚才说了,这时候的卿和大夫往往是本家族的家族长。他是家族长就是他这个家族的主祭人,主祭人跑了,这个祭祀就可能中断。所以失守宗祧。实际上就是没能守住宗庙中的神主。敢告不吊。不吊是不善。我想这句话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对不起,因为我失去了宗庙之守,对不起族人,所以向你道歉。

       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纳请,其可。这前面是道歉,把事情说清为什么。现在说我的罪啊,还达不到家族家族绝祀的程度。虽然他们驱逐了我,但是不会让我们臧氏家族永远绝后。那么请你把这个大蔡送给季孙宿,请求他立你做臧氏家族的继承人。将可,或者说或可,都行。去送礼去求情,这样可以让我们臧氏家族有后,仍然有继承人。

       贾曰,是家之祸也,非子之过也。贾闻命矣。也挺会说话的。说现在出现这个事啊,是家之祸。家之祸,可以说是上天降给我家之祸,是上天所降之祸,不是你个人的责任。贾闻命矣,我知道了,也就是这我知道该怎么做听你的话去做。

  • 不及不祀——使为以纳请,遂自为也

       再拜受龟,使为以纳请,遂自为也。然后臧贾把这个大龟送给了臧为,让臧为转送给季孙宿,然后让季孙宿立臧贾为继承人。也就是说让他弟弟替他去做这件事。结果呢,他弟弟遂自为也。他弟弟把礼送到了,说请你立我为继承人吧。且听下回分解。

       在上次讲到遂自为也。就是臧为拿着这个大龟,把蔡送给了季孙宿。自己为自己要求,继承臧孙氏的世袭卿职。臧孙如防,使来告曰。臧孙纥他本来是逃到邾国去,现在回到防邑。防邑是臧孙氏的世袭采邑,也就是私邑。

  • 不及不祀——臧孙纥使来告曰

       使来告曰。所谓来告就是到国内来告,到首都来告,都城。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东西来呢。那就是这一段材料,实际上《左传》作者,可能用了原来鲁国史官的材料。是来国内告,向国君报告。像这一类的记载应该反映着是,《左传》作者采用了,鲁国史官的一些记载。大家其实也可以看到,这一部分内容,和其他的《左传》所记载的地方,很多记载,有时候它会有文字上的差异。

       它记鲁国事,像这一节传文就显得很简略。有时候他写其他国家的记事,比如我们下一篇要讲的,他就没有这么简略。所以这里边它就体现着,《左传》作者,在采纳各国史料的时候,在改写过程当中,保留了各国史料的痕迹。实际上这一块使来告曰,我想实际上它反映着是,他采纳鲁国史官所记材料的痕迹。

  • 不及不祀——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

       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这是在向季孙宿作解释,我没有能力危害国家。我这次跑无非是知不足,上了别人的当,对不对。他实际上是上当,这是一个在自我解脱。我并没有危害国家之心,我落到这一步是上当了。

       非敢私请。非敢私请这个私是自,非敢私请,不敢自请。所谓不敢自请是说,不敢自请回国恢复卿职。就是说我已经跑出来了,我也不想请求你们原谅,让我再回去。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

       苟守先祀,是假如你们能够使有人守先祀。也就是说,假如你们能够让其他一个人,来继承臧孙氏的家族长的地位。无废二勋,二勋是二先人之功勋。二先人就是臧孙辰和臧孙许。文仲,宣叔。所谓无废二勋是说,不要让这两个人。这两个人以往是对鲁国有功劳的,有功勋的。

       如果臧孙氏没有家族继承人,那么这个家族祭祀就将中断。那么臧孙辰,臧孙许的祭祀,就会中断。那这样使他们对以往的功勋,就等于被废。也就是他现在说,我希望有人能够,继承臧孙氏家族继承人的位置,延续对先人的祭祀。

       敢不辟邑。如果这样做的话我愿意,辟读为bì。所谓辟邑就是交出防邑。也就是说,你们如果考虑到我先人的功勋,让他们还有后人主持祭祀,那么我愿意交出防邑。乃立臧为。所以《左传》在这里,省略了很多东西。也就是季孙宿答应了臧为的要求,臧孙纥又愿意交出防邑。季孙宿接受了这样的请求,于是立臧为为臧孙氏继承人。这恐怕也是,臧孙纥没有想到的事情。他本来是说让臧贾去继承,最后结果是臧为继承了。

  • 左传导读——臧纥致防而奔齐

       臧纥致防而奔齐。所谓致防就是交防。其人就是他的追随者,和他一块逃往齐国的人。其盟我乎。盟我是因我而结盟乎。有人就问国内的人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奔齐而结盟。所谓结盟也就是,把我们看成一个共同的敌人。

       臧孙曰,无辞。臧孙纥认为他们找不到,结盟共同对付我们的理由。因为我们不过是上当了。上了孟孙氏的当才走到这一步。我们并没有危害国家,也没有颠覆公室。他们应该没有理由因我们而结盟。

       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外史掌恶臣实际上,就是掌恶臣的外史。也就是说外史的一个职能,就是专门负责撰写对恶臣的盟辞。而问盟首焉,盟首前人一般理解为盟辞,盟道。我认为不确切,盟首是盟辞的首章。

       我们前面说过,《左传》所载盟辞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绝对不能做任何事。第二部分是诅咒。所以在这儿我想这个盟首,应该是盟辞的首章,也就是盟辞的第一部分。我们都不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 其盟我乎——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

       对曰,这是外史对曰。盟东门氏也。盟东门氏我们前面说过,那就是宣公十八年卿大夫们,众卿结盟驱逐公孙归父东门氏。曰毋或如东门遂不听公命,杀適立庶。毋或如那就是,大家不要有人像东门遂那样。大家都不要这样做,不要有人这样做。杀適立庶前边我们讲过。

       盟叔孙氏也。叔孙氏就是叔孙侨如,宣伯。这个事是见于成公十六年。《左传》的成公十六年,有这个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叔孙侨如和当时的宣公夫人穆姜,他两人私通。穆姜与叔孙侨如私通。他两个几次准备废成公,而立其他的儿子。

       实际上另外一个目的是,他们要打垮季孙氏和孟孙氏,由叔孙氏独揽国政。所以这个事情没有弄成。就被季孙氏他们这一帮人一商量,把叔孙侨如就给驱逐了。所以在驱逐的盟辞当中是这样写。曰毋或如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荡覆公室就是颠覆公室,动摇公室。他要换君主,当然是动摇公室。

       这两条对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至少在当时的鲁国,各种重要的文件,都是由专人掌管保存的。像这两条盟辞,季孙宿,因为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他记不住,他也不一定知道。所以要问外史,而外史是掌握着这些文件的。我想由这一点我们可以想到,鲁国的其他重要文件,也应该有专门保管,所以这是后世记史料的源头。

  • 其盟我乎——犯门斩关,干国之纪

       季孙曰,臧孙之罪皆不及此。不及此就是没有如此严重。一个是杀適立庶,一个是荡覆公室。这是危害国家,危害君主的事情,这是大罪。但臧孙纥仅仅是上当受骗,受到攻击,私自跑了。也就是说季孙宿现在没有想到,用什么办法来写这个盟辞。

       孟椒曰,盍以其犯门斩关。这个盍是何不。给他立个什么罪名来结盟呢。孟椒说,何不用犯门斩关这个罪名呢。犯门是冲出门去,斩关是砍断城门的门闩,这也是罪过。季孙用之。乃盟臧氏曰,毋或如臧孙纥干国之纪。

       犯门斩关,干国之纪。干就是犯,纪就是法,犯国法。这个犯门斩关的确是违反国法,所以用这个罪名成立。所以臧孙闻之曰,国有人焉。我们的国家真有人才。谁居,是谁。其孟椒乎。也就是他想到,这个主意是孟椒出的。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暗示,孟椒是鲁国的有才者,有才能者。能想到这么个理由,想到这么个罪名。也就说他尽管背了罪名,但他还是很佩服孟椒的智慧。

  • 左传导读——臧氏、孟氏和季氏的关系

       我们知道臧文仲,臧武仲,臧孙许,都是在鲁国历史上,都被称为智者。但是臧武仲却因为上当,家族被驱逐。可谓是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谈到他们各家的关系,有句话说的非常好。那就是季孙恶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也就是说在三家关系当中,表面上是一家和臧孙好,一家和臧孙不好。

       但是在臧孙纥自己内心里,他清楚地知道。对我好的是疾疢,对我不好的是药石。也就是在他们内心里的三家关系,和表面上的三家关系,是不一致的。所以表面上的友好,和表面上的不好,背后往往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

       我说虽然在《左传》当中,没有具体的来说,三家之间的矛盾究竟有多大,有些东西我们也没有讲。但是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当时鲁国各大族之间,关系的微妙和复杂。

  • 左传导读——废长立幼

       当季孙宿准备废长立幼的时候,臧孙纥用突然袭击,造成既成事实的方式,帮了他一把。对这个帮,我们似乎可以有两种解读。第一是善意的帮助,臧孙纥自己也是被废长立幼,才坐上主持家族继承人之位的。也许他认为不是大事,所以他愿意帮助季孙宿,完成自己的心愿。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为,臧孙纥是一种善意的帮助。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那也许是恶意的帮助。因为大家都清楚,当废除违背原来的传承关系,家族规则,来废长立幼的时候,往往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被废者不服气,和被立者争位,引发战争。第二种情况是,被立者担心哥哥回来争位,把哥哥干掉。第三种情况是被废者出走。我说这三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出现,对家族而言都是不幸。都属于恶果。

       我说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臧孙纥也许有意的为季孙宿,来埋下一个家族矛盾的伏线。特别是他采用这种突然袭击,造成既成事实的方法,让季孙宿都感到大惊失色。因为当时一旦老大闹起来,局面就不可收拾。我说从这个角度说,也许臧孙纥,是恶意的在帮助季孙宿。

  • 左传导读——争夺君位

       所以从这段里边我们看到了,大族之间的矛盾和勾心斗角。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各诸侯国当中屡见不鲜,各国都有。我们知道在周王室当中,就在春秋期间就发生了两三次,三四次的王子争夺王位,王子之间争夺王位。

       那么在各诸侯国国君,在各诸侯国当中,各诸侯国的公子们,国君的公子们争夺君位,更是屡见不鲜。当私家大族发展起来以后,因为他们职位也是世袭的,所以这种家族继承人的争夺,一样会延续下来。也就不论周王室也有,各诸侯国有、私家也有。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就是利益。

       因为他继承了家族继承人之后,第一,意味着他将继任卿职。继任卿职那就是国家的执政者,有巨大的权力。权力对每个人都是有诱惑力的。第二,采邑,采邑也是由家族继承人,往下继承的。这是第二,财富,因为采邑等于财富。第三点是在家族当中主祭的地位。他是家族长,整个家族的人都必须听命于他。这里体现的是尊贵。

       权力、财富、尊贵的地位。还有,这三点都可以传给自己的子孙。当你没有家族继承人资格的时候,这一切都不复存在。利益如此的巨大 他能不争吗。所以在春秋中期以后,私家的君位继承人之争,也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

       其实我们在这一节传文当中,其实就讲到了三个。臧孙纥本来是庶子,小儿子。但因为受穆姜喜欢,结果废了臧贾,臧为,而成为君位继承人。这也是废嫡立庶,废长立幼。公鉏和公弥之间。公子秩与公子羯之间,就是孟孙氏的秩和羯之间。也是这种关系。大家争的是什么,争的表面上看是家族继承人。实际上争的是权力,地位,财富。

  • 左传导读——家臣的扩张

       第三点是家臣的扩张,家臣势力的扩张。我们前面曾经简单地说过,当时的中原姬姓诸侯国,都是周天子所封。他本来应该听命于周天子,但是当他们的势力,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他们就要摆脱天子的束缚。于是有了王室衰弱这种现象。

       大家不再听王命,各诸侯国要设置卿职。设置卿职,是为了稳固他的君主的地位,为君主做事。但是当这些卿大夫,形成家族势力之后,他们就要摆脱君主国君的控制,他们也要闹独立。

       同样,当家族发展到一定势力的时候,他必须有一帮家臣为他支撑。而这帮家臣,将步国君和卿大夫的后尘,也会成为异己力量。他们也会干扰,阻挠,甚至危害家族继承人。

       我们在这段传文当中,首先看到的是季孙宿访于申丰。申丰是家臣,当季孙宿有这种,要废长立幼的大事的时候。他首先想到去商量的是家务总管,是家臣。我说这说明着,申丰当时在季孙氏的家族当中,是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第二点是孟孙氏家的丰点。他本来是一个养马,一个驾车的小官,小家臣。但是他却主导了,孟氏家族继承人的,废长立幼这场戏。并且还拉拢公鉏,坑了臧孙氏一下。这更明确反映着,家臣势力在私家大族当中,已经扩张的很厉害。

       当他进一步扩张的时候,就导致了季孙氏家臣阳虎,最后陪臣执国命的这种现象。所以我说从王室的衰落,到各国君主的衰落,最后到私家大族家族长的衰落。一脉相承。都是当你的部下太强的时候,就会把你干掉。就会干扰你,就会不听你的。我说这都是一样的。

       以上便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九章第第三节臧孙纥出奔邾部分的文字版内容。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的话,点个赞吧,十分感谢!



【左传导读 晁岳佩】041 臧孙纥出奔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