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国新高考Ⅰ卷——《如何使努力不落在空处》

2022-06-08 01:23 作者:王墨仁  | 我要投稿

  《大学》有言:“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人、事、物皆客观存在,同样的人去做同样的事,结果亦又可能不同,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先后”二字,而“先后”代表的正是本与末。

  已例文为证,所谓“本手”就是万事万物中的“本”——是围棋里的基础、是一切的开端、是高台的垒土、;而“妙手”就是万事万物中的“末”——是围棋中的精华、是万物的终极、是群山中的绝顶。

  同样都是学习围棋,安心研“本”,自然可水到渠成、厚积薄发的获得“末”;而直接奔着“末”而去的,非但没有学会妙手,反而得到的却是频频的“俗手”。学习围棋尚且如此,其他比围棋更复杂事物更是如此。

  这是因为万物始于微末,而后生长至极,是天地之规则,越过天地规则去行事,简直不可思议。就好比想起九十九层楼,却不筑地基,只要那入云的一层;就好比想有科研成果,却不愿脚踏实地的做研究,只想得投机取巧的获得各种成果;就好比想要治国、平天下,却不愿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愿了解世间的变化,只会白日做梦得想着有朝一日能振兴中华。

  古语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说的就是——如果自己能力不足,即便是得到了,也保全不住,最终还是会失去,这就是因为“本”没有做到位。所以唯有夯实“本”,才能在大道上远行,进而收获“末”的果实。

  又以明朝之亡举例,正是因为百姓生活过不下去,才会导致大明的覆灭,而百姓活不下去的“本”,在于明朝的贪污腐败;明朝贪污腐败的“本”,在于那些腐烂的士族贵胄;士族贵胄腐烂的“本”,在于制度与“伪儒”。明朝的当权者没有从“本”解决问题,从而导致了叛乱、起义、外族入侵等各种“末”的发生。而解决那些“末”,看似解决了问题,但解决的也只是“末”而已,“本”毫无改变。一个闭环形成,进而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直到破灭为止。

  故唯有明辨“本末”,才不会步入歧途,以至于万劫不复。正如曾子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综上所述,想要得到一个美好的收获——必先要从开端践踏实地的赴之努力,不要做投机取巧的白日梦,而开端的选择才是重中之重,毕竟若是行差踏错,越是努力,便越是沉沦。

 

全国新高考Ⅰ卷——《如何使努力不落在空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