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杂牌”,实际却是民族栋梁!(1)


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战争。在过去的5000年历史上,很少一场战争能影响如此深入,因此这是一次全体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的战争,其影响极其深远。虽然这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民族牺牲,但是也让中国成为一个被全球重新认知的世界级大国,是此后中国重回世界强国的翻身之战,民族复兴的起点之一。14年艰苦抗战中为民族解放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前人,不论政治立场和其后来的结局如何。都是不应该被忘记的,应给予足够的历史地位。杂牌军,也算是1949年以前的特有军政现象,特指区别于嫡系部队的旁系部队,是军令、政令不统一时期的特殊产物。也是从清末以来军阀混战和地方实力自保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912年一直到1949年,都有嫡庶之分。甚至即使一个集团本身就是杂牌,而在其部队序列中,还是有嫡系与旁系之分。嫡系和杂牌,似乎是与生俱来,治不好的顽症,直到彻底败退海岛,总算是一锅烩了。
从清末以来,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这几个西南省份,是无论北洋还是南京方面都很难直接统治的。地方实力派发展迅猛。因此上面都是以拉拢为主。而让这些地方的封闭性越来越强。各省军阀之间也相互严加防范,互有实力范围,甚至动不动打几架。像四川这种相对富裕的人口大省,甚至内部本身都有多个军阀派系。多数都想自保为主。而像李、白这种有全国政Z野心的地方实力派只为少数。在参与全国权力争夺的游戏失利后,进而退守一省而自保。后来南京方面以追击红军的名义将实力逐步渗入大西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哪里完全是独立王国的局面,为后来抗战期间的战略转移做了一定的铺垫。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打响,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全国实力最强的“杂牌”桂军李宗仁、白崇禧部最先起来响应,通电全国:本人将统帅第5路军全体将士,暨广西1300万民众,与日寇厮杀到底,任何牺牲,在所不惜。

川军刘湘部也跟着响应:决心抗日杀敌,四川愿意出兵500万。在巨大而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面前,首次出现全国各地一盘棋、各路杂牌军纷纷抛开历史恩怨,齐心合力到抗日救亡中来。而杂牌军最多的四川盆地和大西南,也成为中华民族抗击残暴外敌的最大的物质和人力来源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杂牌军队伍包括配套的民夫,纷纷整编出省,奔赴各地战场,参加了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西北军参加了娘子关、台儿庄、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战役;川军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豫湘桂会战等。
在台儿庄会战中,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桂军、滇军、西北军、东北军等“全杂牌班底”,与侵华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矶谷廉介师团展开惨烈血战。南京嫡系仅有汤恩伯部参加。没想到装备最好的汤部,在禹王山一战中,竟不战而退,导致滇军第60军遭到日军重兵合围,全军伤亡三分之二,旅长陈钟书阵亡,3个团长战死的惨烈后果。在临沂之战中,出身西北军的庞炳勋与张自忠部放下前嫌密切配合,将日军第5师团困死在临沂,取得了临沂大捷。在策应徐州会战中,东北军于学忠部、桂军一部与日军2个师团厮杀半个多月,杀死杀伤日军近万人,阻止津浦路南线的日军增援台儿庄,为台儿庄大捷的取得创造了条件。

即使是人数最少,装备最差的黔军,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杀敌意志之坚定,作战之勇敢,同样令日军胆寒。在策应徐州会战的砀山之战中,黔军师长柏辉章率领102师与日军第16师团血战5昼夜,杀死杀伤日军5000多人,全师伤亡9700多人,仅有2000人幸存。台儿庄大战,参战杂牌近25万部队,居然仅阵亡就接近5万,受伤官兵更是不计其数!
与抗战杂牌军付出的惨重伤亡和表现出来的惊人战斗力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补给与装备上的巨大差距。滇军60军在禹王山之战中,一个旅竟只有一门大炮,一个团仅有不到三分之一有刺刀。川军、黔军皆是穿草鞋离省作战,在北方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大批冻伤甚至冻死。川、滇、黔三省抗日之军,几乎每个士兵都背着生米与草鞋。战况激烈时,往往来不及烧火做饭,只能吃生米度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