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大象日 | “象”片背后的真“象”

2020-08-12 20:56 作者: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 我要投稿


壮丽的自然景观、狂野奔放的野生动物、

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草原部落和独特的人文,

无论是初次相遇还是多次探访,

非洲的野性之美总能深入人心让人流连忘返。


非洲象作为“非洲五霸”之一,

从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

到东部的塞伦盖蒂大草原

再到南部非洲的奥卡万戈三角洲地带,

都遍布着牠们生活的足迹。

 © WWF / 肖戈

今天,熊猫君邀请到WWF特约野生动物摄影师肖戈,

分享他在非洲拍摄大象时

不为人知的见闻和拍摄故事花絮。


每年的旱季,

东非大地严重干旱,

红色的沙尘及泥土在高温的暴晒下

显得更加干燥和灼热。


以红泥大象著称的察沃保护区,

是肯尼亚最大的动物保护区, 

每年旱季,我都会来察沃拍摄,

这里尘土飞扬,沙尘暴频发,经常伸手不见五指。

 《旱季沙尘暴》 © WWF / 肖戈

大概是在 2014年,

这一年特别干旱,

几乎没有看到水的迹象,

很多水塘已经干涸,变成烂泥浆。


大象就没有办法找到水,

一些大象甚至因干渴而死亡。

因此说,在东非大草原,

大象的生存状况是非常艰苦的。


有时候,

象群会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

凭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记忆,

来到曾经湿润的水塘,

牠们也能闻到很远处水塘的气味。


我观察的象群来到一个水塘边找水喝,

但是非常遗憾,

牠们没有办法喝到水,

只糊了一身烂泥浆。


我意外地发现了这对母子,

大象妈妈带着小象来到水塘边,

但由于干旱,

牠们发现这是个没有水的泥塘。


小象很高兴地蹦蹦跳跳就跳下了“水塘”,

捣鼓了一阵也喝不到水,

身上又沾了很多泥浆。


小象最后虚弱地、跌跌撞撞地

试图想上来却总是失败,

这时象妈妈就用长鼻子和象牙

助小象“一鼻之力”拖了上来。

《泥塘带娃》 © WWF / 肖戈

这个动作我拍了一个20张的连拍,

而这张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是一个温情的母子象的故事,

像人一样,牠们有着丰富的情感。


如下三张照片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且痛心。


这是我在过去十一年中第一次在马赛马拉 ,

世界闻名的保护区,

亲眼目睹大象被盗猎后的场景。

《一线生机》1 © WWF / 肖戈

我们发现这对大象母子走在草原上,

象妈妈已经被盗猎分子的枪击中,

肠子从胸腔里面喷涌而出,

整个腹部已经被鲜血染红。

《一线生机》2 © WWF / 肖戈

但是这个时候牠依然顽强地向前走,

我愿意相信她心中抱持着唯一的信念,

就是一定要带小象迅速脱离险境,

给小象生存的希望。


公园向导告诉我们,

牠已经没有可能再生存下去了。


实际上,

我们在遇到牠的时候,

盗猎分子可能刚结束射杀的罪行,

我们也许和盗猎分子“擦肩而过”。

 

盗猎分子是异常凶残的,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猎取象牙。


第三张照片实际上是我们

在另外一个距之前看到牠们不远的地方

再次发现了牠。

© WWF / 肖戈

这头母象头部已被砍去,

象牙已经被取走,

而旁边的狮群在啃食死体。 


小象在失去母亲后,多数情况难以存活。

后来,据说这只小象已经被

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KWS)救助,

并送进了大象孤儿院。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情依然沉重。


备受关注 · 非洲象的生存危机


非洲象,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从长远来看,对牠们生存构成威胁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干扰阻断了牠们的活动路线。过去的一项研究发现[1],约67%的非洲象的行动轨迹覆盖跨越国界的区域,这需要分布国对跨国保护行动进行协调,维持种群之间的联系。

《乞力马扎罗山的象群》 © WWF / 肖戈

同时,受关注的非洲象生存危机还有来自国际野生物犯罪活动,特别是为获取其象牙所进行的盗猎与非法贸易。


根据IUCN非洲象专家组(SSC)在2016年发布的大象数量普查报告[2]指出,2007-2014年间,非洲草原象的数量下降了至少30%;2002-2011年间,非洲森林象的数量下降了60%以上,甚至在某些地区,盗猎活动导致森林象的数量下降高达80%。


大象非法猎杀监测项目(MIKE)最近公布的数据[3]中发现,自2011年以来,整个非洲的盗猎有所减少,但仅东非地区的盗猎大幅下降,南部、中部和西部的盗猎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布国仍需继续保持反盗猎工作的努力。

 © WWF / 肖戈

非洲象种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I,其国际商业性贸易被严格禁止。(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和津巴布韦的非洲象种群被列入附录II)


保护大象 · 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 拒绝购买、出售、运输、邮寄、进出口象牙等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 做一名负责任的旅行者,保护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选择环境友好或有助于提升当地社区可持续经济的旅游纪念品,减少食物浪费等等;

- 遇到身边计划出境游的朋友,应该礼貌性地提醒:未经允许私自携带皮毛、肉类、牙/角、野生植物及种子等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出入境是违法的;

- 如发现违法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或者线索,可以向当地森林公安或者平台进行举报(例如,腾讯110小程序);

- 提高对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认识,感兴趣的志愿者可以在https://www.endwildlifetraffickingonline.org/get-involved注册,参与【网络野生动植物犯罪侦查员计划】



[1] Keith Lindsay, Mike Chase, Kelly Landen, Katarzyna Nowak. The shared nature of Africa's elephants (2017)

[2] African Elephant Status Report of 2016 (AESR 2016) produced by the IUCN/ SSC African Elephant Specialist Group, and rates of poaching and ivory seizures in reports by the Monitoring the Illegal Killing of Elephants (MIKE) and Elephant Trade Information System (ETIS) programs

[3] Scott Schlossberg, Michael J. chase, Kathleen S. Gobush, Samuel K. Wasser & Keith Lindsay. State-space models reveal a continuing elephant poaching problem in most of Africa (2020)


世界大象日 | “象”片背后的真“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