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文字的故事(bilibili专栏三周年主题文章)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安。停更数日,我胡汉三又双叒叕回来了。
我差不多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更新了。因为这一年一直都在忙高考,好不容易有一个时间从高3一年的忙碌之中逃出生天,最终还是差点输给了自己的懒惰。(笑)今后有时间的话我肯定会多花一些精力来做视频写专栏,日后等我电脑技术进步了,我会尝试去多用Vegas做一些视频之类的,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技能。
好了言归正题。这次专栏的主题是『我和文字的故事』
相信大部分人的一生都要与文字相伴,特别是在今日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更是工作生活处处都有文字。作为一个00后的我对此更是深有体会。记得在孩提时代,大概不到五六岁的时候,我就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介识得了不少汉字(顺便说一下电视这玩意儿真的是一个学习课外知识的一个宝藏,除了识字,我的生理知识普及都是靠那些假药广告,和那些专治妇科和男科疾病的莆田系医院广告学得的😂😅)我已经记不太清楚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什么了(大概是一本小人书吧),但不容否认的是,童年时代的课外书给我一个特别好的启蒙,那个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脑,玩电脑要去我的亲戚家去玩。因此我有相当一部分的時光是與文字,与閱読爲伴的――不管是读课外书作文選,看学校发的《红领巾報》,亦或是把表姐的課本翻出来读一读,晒一晒,拾掇拾掇。
再到后来,我发現,原来,随着年龄的增長,增加的不仅仅是阅读量,还有应试时对于阅读的要求――什么叫中心思想,什么叫文章主旨,什么叫段落作用……对于我而言,这些術語玄乎得不像人话,以至于让我怀疑人生,怀疑自己到底阅读了個寂寞――原来读一篇文字居然要有这么多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只能挤进这些文字里面,绞尽脑汁从这些方块字里面抠出一些語句来作为答案――这种文字阅读方式令我十分烦躁以至于我十分短视的认为学语文真的是没有什么卵用――别问,问就是买菜用不着。
但是这样的阅读练习有时候也是意义的。我印象里最深的一次名著阅读是初二时作的鲁迅的《朝花夕拾》。语文老师很用心的把那一整本的书都打印在A4纸上,然后发给我们每个同学课下去读。结果我们一整班的人都没有在课下读――我们都错误地认为写的作业和背的作业都能查出来你做没做,但是读的作业你可查不出来谁没读。结果老师问的时候我们全傻眼了,那是真.一问三不知啊,老师当场就气疯了。无奈他只得带着我们一起在课上把《朝花夕拾》的十篇过了一遍。现在回想起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味也。因此我每当在读书时都想要有一支笔,用笔勾画文章的每一个语句,圈出重点的文字。这起码能让别人知道你是在读的,同时在勾画的过程中你可以让你逐句的去理解这些文字。
进入高中阶段我与文字的联系又更加的亲密了起来。高一的时候,几乎每次中午从学校对面的拉面馆里出来(高一的时候高中管理还是比较开放的 ,我中午经常出去吃饭,到了高二高三就只能在学校食堂里吃了,除非班主任批条。)回到学校就是坐在图书馆里面看杂志。我十分喜欢军事历史类的杂志,学校里有《环球军事》和《国家人文历史》两種杂志,每次我都会挑一本读,有时甚至会忘了睡午觉。到了高二因为《流浪地球》的热映,突然又对科幻小说感了兴趣,以至于我自己也开始有了构思我自己的科幻小说的冲动了――当然这或许只是我的三分钟热度两天激情,当然这也许是我的天真作祟,以为看过几本科幻小说就能写幻小说――你一个书都没读几本了人还想写小说,真是异想天开。但我想只要这三分钟热度能够激起我更多的热情,即便不会成功也能满足自己的兴趣,为之付出亦是值得的。
此时此刻,我现在正在用我的文字,来表达我与文字之间的缘分。也许在未来ACGN与影视作品能够将所有小说里的故事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也许在未来科普视频会彻底取代科普读物,向人们普及知识,也许在未来的那些不正经的人都不写日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会用ⅤLOG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但我想,文字的生命力是很强大的,人之所在,即文之所在。因此,我们与文字的故事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