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缠身的“阿里巴巴们”:各有渡口,各有归舟

罗青山/文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97 篇文章2500字 | 全文阅读需19分钟
今日早间,阿里巴巴公布了对“女员工被侵犯”事件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涉嫌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至于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警方正在调查取证。
至少在自查这件事情上,阿里巴巴给了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调查速度很快、处理力度很大。网友还在讨论这件事背后的疑点,这个要等警方正式通报了,其实没必要过分关注和解读,容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回过头来看,哪家互联网大厂都会有负面缠身的时候,但对于负面舆情的处理态度不尽相同。正所谓“不遭人妒是庸才”,好的企业也难免有负面,细节处见人品,今天来聊聊一家企业的担当,看看好企业的担当和差企业的担当有何不同。
阿里巴巴公布阶段性自查结果
先捋一下阿里巴巴“女员工被侵犯”事件的时间线:7月27日,受害人出差被灌醉并受侵害;7月28日,受害人醒酒后报警;8月2日,受害人首次向领导反馈此事;8月5日,受害人到公司询问处理结果;8月6日,受害人向更高层领导反映并在餐厅发传单。
8月7日,受害人求助消息出现在社交平台;8月8日凌晨,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内网发文要求调查清楚;8月8日上午,济南华联涉嫌员工接受警方调查;8月8日中午,济南槐荫警方发声正在调查;8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公布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
无论是发生在互联网大厂的负面新闻,还是企业高管的性侵丑闻,这都不是第一次了。最终处理结果要等警方公布,但至少阿里巴巴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有几点做得很及时恰当,算是给了公众和股东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亲自发声。以前我们见过太多对负面的处理,都是用企业官微或工作室发声明,8月8日凌晨张勇在内网快速作出回应,称震惊、气愤、羞愧,必须调查清楚,还是很有企业家精神的,至少是跟公众站在同一立场。
第二,自查行动很快。阿里巴巴内部由蒋芳牵头成立独立调查组,此人是阿里巴巴十八名创始员工之一,花名“灭绝师太”,曾长期担任廉政反腐部门主管。一天之内,蒋芳就给出了内部调查和处理结果,做事效率高,没有让舆论恶性发酵。
第三,处理力度很大。今天早间公布的处理结果中,阿里巴巴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这样的处理力度超出了很多网友的预期,同时这也是阿里对“受害人层层上报不被处理”这件事情的最有效回应,网友直呼“大快人心”。
阿里巴巴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就说到这里,不再过度解读。
互联网大厂频频遭受“重锤”
这段时间,难过的不止阿里巴巴。另一互联网大厂腾讯也频频遭遇重锤,同样是及时快速的处理速度,承认错误、配合调查、优化服务。
8月7日,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文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接群众举报对微信青少年模式调查并发出公告后,微信第一时间向检察机关及监管部门作了专项汇报,并切实了解到视频号“青少年模式”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上需要优化;
8月3日,有官方媒体发文痛批游戏产业,质疑网络游戏竟然成长为数千亿的产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触目惊心。几个小时后,腾讯在鹅厂黑板报发布公告称:自身将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同时将全面推出“双减、双打、三提倡”的七条新举措。
阿里和腾讯在处理负面舆情上,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背好锅”。回过头来想,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企业的错误吗?阿里聚集那么多精英,怎么可能个个曲志刚正,难免会混入人面兽心的家伙,披着羊皮的狼肯定不只是在阿里巴巴有,个个都擅长伪装。
未成年人面临的诱惑有很多,如果没有王者荣耀,小朋友们还会沉迷看电视、沉迷其他游戏,保护未成年人最应该行动的,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引导小朋友养成正确的价值观。等他们慢慢长大,面临这个世界上的诱惑绝不仅仅是游戏。
但是大企业嘛,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肯定会给社会一个更良性的环境。尤其是以大批量用户为竞争优势的物联网大厂,会尤其注重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跟公众舆论为敌,服务行业要想做大做强,还真得像条裤子,“什么屁都得接着”。
公募基金的优秀企业是什么样子
同样是服务大众,公募行业179家基金管理人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会有业绩不好的时候,也会有员工出现负面的时候,需要专门的品牌宣传部门及时回应,给持有人一个合理的交代。从某种程度上讲,基金公司也得靠品牌和口碑活着。
还记得前几天呜呜渣渣的私募大佬林园吗?一句“我这么有钱的人,怎么会给一个穷人道歉,亏了活该”引发众怒,投资者的确应该盈亏自负,买他基金产品的投资者也有问题:林园多少年了一直在鼓吹牛市,诱导投资者买他的私募基金,居然还真有人信他。
私募基金行业很野蛮,很多私募掌门人都是认钱不认人,一点企业家精神都没有,这样的私募基金大家还是躲着点。如果真的想找私募基金理财,一定要去找百年品牌的老牌私募,朋友介绍的、理财经理介绍的私募新人,风险太高了,基本是圈一波钱就走。
公募行业最为规范,但这么多基金公司也有优劣之分。在基金二季报中,很多基金经理都因业绩不佳表达歉意,也有明星基金经理一言不发者,这代表了基金经理及基金公司整体的意志。到底谁把投资者当回事,谁在为持有人谋收益,一目了然。
在对权益市场波动的解读上,很多基金公司也很积极主动。为什么有些基金公司愿意费心费力做这件事情?其实就是要稳住持有人的心态,让投资者别“一有风吹草动就恐慌”,但大家也要学会区分,哪些解读是为投资者好,哪些解读是在借机营销。
总之,优质的企业都会有其中一个特质——会充分为股东考虑、为客户服务,在平凡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容易忽略。但在有负面舆情出现时,有心的企业会做及时妥当的处理,给公众一个正面的交代,往往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能看到企业间的差别。
资管行业也是如此,那些负面缠身、饱受争议的理财经理和资管公司,大家要谨慎跟随。至少要等他们把眼前的烂摊子处理干净了、业绩翻身了证明自己了再说,人总是有些改不掉的习惯,不在乎之前客户口碑的投资经理,大概率也不会在乎后续客户的评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