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魔都京昆退票指南(个人版)

没人看的年更栏目终于又上线了,如果您不知道为什么刚好点进来了,跟您问个好。
首先,为了防止有人是一不小心不明所以点进来的:这是一个 个人看戏盘点吐槽节目,如果真有退票需求,请找天蟾wx服务号(态度还是不错的)
简单算了一下,我去年大概买了三十几张票吧;
为什么说是买了三十几张票,而不是看了三十几场戏呢,因为退的票实在太多了,已经搞不清楚哪些看了,哪些没看……毕竟我的记性真的很差(估摸着看了的大概二十几场吧)

这次就来简单聊一些我很喜欢和让我坐如针毡的演出吧。没有专业戏评,就是一个日常分享。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吐槽,但首先还是聊一聊我比较喜欢的。依然,如果想直接看吐槽部分,可以参考这个颜色往下拉。

老几位反正,我觉得已经是成精了,担心状态不好也是我多虑,虽然票不便宜,但一场更比十场强。(真的并没有想到梁女士还能贴思凡,啊,我感受到莫大的幸福)
然后我又要进行一些大逆不道的发言了,今年还有一个我觉得值得表扬的人,是老王。
啊对,我在说王珮瑜。
前段时间匿名版上有人问:上京现在还有哪个老生能看;我只好打了两个省略号,然后说,非要选的话,我建议你去看王珮瑜。
(仅针对现在还三不五时有戏贴的人)也不是说别的人全都是100%地完全不能看;
但,如果不是有自信,特别了解某个演员,属于看见开票,翻个白眼,就能八九不离十地知道他是不是要整花活的话(啊比如我对某人,他的问题我们留到最后再聊),那我觉得,买票并祈祷演员好好演,基本上就属于是出门撞大运的行为……
而老王,是唯一一个不太需要撞大运的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瘦死的它骆驼就是比马大,还大很多;二是老王是一个聪明人,她基本只会选自己合适的角色演。然后,她去年演的几场戏确实还是比较认真的(平均来说非常稳定)。
有人说什么选合适的戏,不就是只会几出戏贪滑躲懒吗,那不是的,又不是现在的青年程派演员(快闭嘴)。(虽然动机只能靠揣测,但不得不说)我真的觉得很多演员他就是想演,喜欢演,并且坚持演自己觉得那种“很帅”的角色(或者剧目),并不会掂量掂量自己的条件气质甚至技术水平允不允许。
有很多人可能觉得好演员就得什么都演,对此我绝对是不赞同的,你可以都学一遍,可以什么都会,但绝对没必要什么都演。人都是有极限的,绝无可能事事都精,你说让梅兰芳先生活过来去演潘金莲会好看吗,我只能说,难说。(所以上昆,丫不要再见天扯着我们梁奶奶演牡丹亭了听到没有)

(友:你不是说老王年轻的时候好像还差点贴林冲夜奔吗?我:那个不算,但她要是敢贴,我就算请不出假辞职我也想去看。)
btw,我以前觉得这个事在老生和武生演员(你不如直接说直男)身上尤其明显,现在发现可能也不是的……单纯是传统老戏里真正的独立自主大女主太少了而已…(配红:你说得好,所以我就是要挂帅;我:谁快把她晾成旗子挂墙上吧求求了🙂)

其实这么想一下,我觉得平时特别难看的戏也就基本分三种,一种是演员就是太次了,纯纯不行;另一种就是其实还可以的演员演了不合适的戏,(什么你问第三种,第三种当然是新编戏)。不过在正式开始骂之前(你前面真的没有骂吗),我其实也想聊聊什么戏会让我觉得特别难看,或者说难受。
事先声明,我确实是一个不求上进啥也不懂的白茬子观众,所以只能说,我觉得好的戏它不一定讲究,也不一定真的好;但我主观且自信地认为,如果一个戏让我觉得非常难受,那这戏(或者演员)肯定有点大毛病(丫连个纯外行都唬不住你糊弄鬼呢)。
荒腔走板或者耍什么掉什么的那种自不必说了,大家都会觉得难看,但我真的很想说一句,唱得高不等于唱得好,耍得花不等于会做戏,以及,咱们总得有点基本的审美吧。
比如前一阵我跟朋友提起上京的某位青年武生演员,真的我们俩都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网上都是夸他没人骂他(不代表我讨厌这位同志本人):实在是,太不会做戏了,以前我说他像高难度广播体操,到今年,我每次看他演戏都感觉像在看印度摩托车载人表演:花哨,且难度挺高,但是实在很难不充斥着一种迷惑行为的感觉。

跑会儿题,其实我以前看着这位演员同志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或者可惜得憋气的感觉;但是我现在意识到,不会做戏和技巧熟不熟练精不精湛是没有(或者说不完全有)先后关系的,诚然如果戏背都没背下来肯定没功夫演出人物情绪,但再往后的的,并不是一步一步先会后熟再会做会演;有些人演戏像木头桩子就是天生没天分而已…(只能说实在学不会的话,要不多去演点样板戏吧…那个情绪简单……
然后列一下去年过于折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戏,方便大家做个参考,在遇到同个演员贴类型相似的戏的时候及时跑路,不要去折磨自己:
首先还是,我今年又被奚大王的半出别姬折磨了一遍,那漫长的半本戏让我在台底下,实在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去年我其实已经骂过一遍了,今年还没想好什么新词儿

至于你问我为什么去年折磨一遍了,今年还要再去折磨一遍,我只能说,老裴还是很值票价的,如果这场戏能只演后半场,我甚至愿意再贴一百(大家还能早点散戏出门吃宵夜)。
说到吃宵夜,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大半夜去隔壁广西北路吃两人份的牛腩火锅(并打包一半回家),这个悲伤的故事还得从纪俞的折子戏合演(不是开头提到的那场)开始说起,为了等周志刚老师出来唱扫花三醉,我不得不在没吃晚饭的情况下,在四下无人的座儿上坐卧不安辗转腾挪挝耳挠腮了两个小时,才终于在散场之后神志不清地冲进了一家两人份起步的火锅店。
那其中,别的人其实还凑合,张军和胡璇的那个《见娘》实在太可怕了,他俩表演出来的母子感情,感觉比我小时候过年走亲戚,被按着给毫无印象的七姑八姨二爷三奶拜年时的笑容还要虚假;
还是想祝张军同志早日放下昆曲的束缚,去和欧美黑人流行女歌手PK黑嗓……毕竟现在生也不行旦也不行可以说生旦兼演,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可以叫文武老生,中也不行西也不行可以号称中西合璧,我们的阅读水平都如此优秀了,还是希望各位演员朋友能尽量夸大宣传不要虚假宣传,早日放过自己掏钱买票的冤大头观众………
然后我还能想起来的就是年初有个合演的《白蛇传》,里面张娜的那个《游湖》和《惊变》,后来还有个赵欢的《春闺梦》
…也没有别的说头,就是实在难听。
在上海呆的久了,经常会怀疑现在还有没有经常能贴戏的程派演员是能听的……(能听就行不用好听),我严重怀疑上海现在唯一能听的只剩下史姐姐用爱发电贴《锁麟囊》了(这真的不是出于粉丝或者美女滤镜)…还好我本来也不是特别热衷于程派……
最后,来聊聊今年的蓝先生;
其实我本来不想聊的,或者说不想在这儿写…其本质原因倒不是我不想骂他(前几天还快乐地给拿他当反面典型的视频点了赞),(我原来的置顶还是作数的并没有改变我的立场)(如果有人不理解我立场愿意去翻翻的话)非要说的话,可能是我看得熟了之后,很多时候视角不太一样怕怎么说都被喷,(加上私底下有点骂够了…
但是有朋友说还挺好奇的,所以还是聊几句吧,以下内容非常跑偏且主观,看了乐呵乐呵就行了。
首先我其实去年也没看太多他的戏(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另一方面我的确也不知道他在忙啥),所以放下别的不提,不如先来聊聊他那个命途多乖鸽了不知道多少回的专场吧(说专场其实不也就两场戏)。
提到这个,可能很多人脑子里就开始回忆起“鲁子敬在舟中”的恐惧,真的我从来没感觉他有那么高热度过(毕竟好事儿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我其实之前发动态也提过这个事儿,就是你问我他鲁肃演得烂不烂,那我觉得非常烂;但你说他鲁肃演得非常烂和那句拔不拔高腔(这个唱法)关系大吗,我其实觉得不大。
简单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会这么觉得,他鲁肃演得为什么烂我就不详细说了,总之整个节奏情绪做派哪哪里都不对,他和李昊桐演的诸葛亮一起坐在船里的时候,打个抖都像是李昊桐那个比他还慌的诸葛亮在袍子下边疯狂抖脚给他晃的;
但我为什么非要说那句翻高腔(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我觉得哪句唱往高了翻它不是戏曲体系里一个有传承的、具有特殊指代含义“动作”(反例比如唢呐作为配器指代的可能是红白喜事或者鬼怪);如果非要说它有含义,那也是模糊的,比如说人物情绪高昂,愤怒,或者激动。
其实就算老戏也并非每个高腔都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符号,比如薛平贵唱“八月十五月光明——”,这个地方情绪很强烈吗,我看也未必见得,我觉得更多的就是这个地方音乐结构上需要个导板;杨派腔低的多,高派汪派高的多,很多小孩唱戏没挡,甚至会一直往上翻着唱;这个东西并不是定死的。
你非要说的话,鲁肃当时坐在草船之上两股战战如同惊弓之鸟,估计确实是这时候突然戳他一下都会失声尖叫的程度,这地方拔高唱一句行不行,我觉得至少情绪上算不上突兀(不是说我觉得非要拔高一下才舒服的意思)。
为什么拆开了讲一下这个事情上我的理解,是因为我觉得他去年的戏(仅针对我看了的那一些),整体的效果并不好(是真的不好),但他的演出状态给我感觉其实是比前年强点儿的。有人可能会被这个话绕懵,说你在说什么;那么类比一下,如果比成小孩子上学考试的话,那前年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学生情绪低落哈欠连天地去上学,然后考得一般;今年的感觉则是精神相对饱满地去上学,但考得更差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强行选择了一些并不适合自己的科目(比如定军山),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力气虽然拿出来了,却并没有用对地方(比如群借华);还有一些就是我也想不通的了(比如我至今没有想明白他的夜奔怎么会编排成那个样子(我说的是编排而不是操作)。
第一个方面没什么好解释的,他白三的戏本来就很恐怖,遑论这种平时不演突然赶上架的戏;第二个方面来说(这完全是我凭空想象凭空揣测凭空捏造,我猜的,不要当真),他给我一种有劲不知道往哪使的感觉,还是拿前面那句当个例子,非常平着唱“鲁子敬在舟中”会怎么样呢,肯定没有人会夸,但应该也没有人会专门来骂;他能唱得特别平淡甚至平得有细节吗,显然技术上能行,但他的选择是我就不;
给人的就好像你把一只猫扔进一个空荡荡的洗手间,本来它躺在那里就显得很可爱了,但他一看四面都是瓷砖倍儿光溜,他突然就开始满地挠,挠墙的猫一定会显得很不可爱吗,不一定;但此时已经没人能想得到它还能整出什么花活了,继续下去它迟早会开始咬水管子或者打翻整瓶洗衣液…(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什么奇怪审美或者价值观的荼毒(。)
我还是想说,我始终觉得审美方向是第一位的,技巧和天赋是第二位的……希望挠够了墙被人拍脑袋的猫还是能顿悟安静一下……
最后我们再来聊两句《夜奔》,他这段夜奔这大概是我去年看的所有戏里面最让我一言难尽的半个小时(平义)。
我总共看过三段演出时间在去年的《夜奔》,分别是赵宏运,张艺严,和蓝先生;这其中张艺严是显得最“正常”的一个,如果拿武侠小说来比喻,他就好像某个名门正派里一个武功普通个性也不鲜明的师兄弟;而小赵,则像是一个莫名其妙练了邪功,也不知道日后会不会彻底走火入魔(不细聊了这个)的少侠;至于蓝先生,他的混沌程度宛如是上天山学的正宗心法,又跑去魔教练了几招外功,最后打架打一半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出了两下王八拳,结果杀伤力竟然又还可以,实在是让人无论如何都摸不着头脑。
如果有人都坚持读到这里了,应该能理解到,我是一个极大程度的,既客观上没有能力死抠,主观上也不怎么愿意死抠老传统的观众;事实上只要你能说得通说得圆,你怎么改来改去我基本都能接受;但饶是如此,我依然是抓破了头皮也没有想通一些,比如他下场的时候为什么要打大锣。也并不怕说出来让大家笑话,就我这点水平,哪里是分得清什么大锣小锣的人,我只好在散了场之后去不耻下问了一些朋友他最后那段到底打了点啥,因为我坐在那里的时候就算什么都不懂,也还是看出了满头的问号。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非常无奈地说一句,如果前面提到的那三个人让我死亡三选一,我还是选择再看一遍蓝先生……不是我本性过于混沌邪恶,实在是这个戏原不知道去看谁了;谁的夜奔演得好能推荐我一下吗(疼痛)。讲道理,我猜(这纯猜的),某人应该还是和我一样很喜欢这个戏的,能不能趁着耳不聋眼不花的再努力一下…………
好了,咱们就写到这儿吧,看了一下字数接近五千了,本来两千多字能结束的东西(苦涩),反正不同意我的意见,那就是您说得对,我不懂,我棒槌,我啥也不会,别来骂我我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