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思想辞典:关系
关于关系。福柯研究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他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关系,即通过构成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及其关系,而不是通过社会的本质,人的意志、意识及其心理结构等。所谓关系,就是距离、间隔、差异。鉴于差异在福柯构建其思想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那就不妨从差异来理解福柯的思想。从本辞典中可以看到,福柯的差异思想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通常,人们注重实体及其本质属性,至于实体之间的关系则是次要的;先有实体,然后才有实体间的关系。索绪尔则相反,他认为实体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性的,实体并不先于关系而存在,实体反而是实体间关系的产物: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差异构成了符号,符号间的差异则创造了意义链。福柯借鉴了这一差异思想,用此思想来开展他的研究。譬如他用此思想来研究主体,主体马上就丧失了其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构成此主体的各种可能性条件。由此来看,福柯的思想可以说主要就是一种涉及关系的思想:认识体系就是探讨话语之间的关系,权力关系则是一种角力关系。不妨以现代个人为例来说明。按照近现代传统政治理论,先有个体或者个人,然后个人根据其需要,或者是为了和平,或者是为了避免战争,或者是为了实现公正等,由个人之间制定契约,达成协定,每个人都放弃自己的部分自然权利,由此组成国家。在此意义上,个人就是现代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但在福柯的研究中,读者看不到这样一个原始的个人,或者所谓自然状态中的个人。人们看到了理性和疯癫的大划分,于是疯子被关押起来了。当理性成为人的本质属性,成为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源泉,疯子却被视为异类,甚至沦为动物。随着资本主义的诞生,新兴资产阶级要按照其意愿来建立新的秩序,社会上当然会有一批敌对者、破坏者,还有一大批不适应新秩序的人群,新兴国家开始把所有这些人都关押起来,不让他们扰乱新秩序。如亵渎神灵者和不信教者会扰乱人心;荒淫的放荡分子、同性恋者、**者,他们则会败坏社会风气,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流浪汉、乞讨者,他们成群结队,到处流窜,他们会严重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人都被分门别类,被贴上标签,而此标签也就成为他们各自的身份。另外,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军队,现代化军队建设开始了:每个士兵都要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训练,必须熟悉队列操练,掌握武器的使用方法,知道自己在打仗时承担什么任务,位子在什么地方等。现代士兵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现代大工业生产需要集中大量工人,但又不能让他们聚众闹事,不能让他们怠工,同时又要求他 们掌握生产技能,提高生产效率,这就必须使用一整套分割技术或个体化技术,让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职贵和生产指标。一方面要制造工人的独特性,但同时还要制造其中立性,这样才可以让工人们能够轮班工作,可以相互替代。现代工人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至于现代教育,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来划分年级,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按照教学要求来打分,于是每个人都被贴上某种标签,如优秀、中等、不及格,现代学生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实际上,在整个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身份,也知道自己在好、中、差等级序列中的位子,以及自己的努力目标等。由此来看,近现代传统政治理论所设想的作为社会和国家基础的个人也许根本就是一个神话故事,现代个人主要是由一系列外在于个人的规训技术和实践造就的。
以上几个方面或许能够大致勾画福柯的思想轮廓,我下面想谈一谈福柯思想对后人的启示。福柯对近现代西方的现代化过程进行了独特的研究,他的思想当然不可能都正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毕竟提出了一家之言,而且有相当的事实根据。福柯的研究虽然立足于西方文化,但他的思想对非西方文化也有启示作用。依我看,以后恐怕会有一门福柯学,不仅研究福柯的思想,尤其是运用福柯的某个概念、某个想法、某个方法来研究现实的问题,解释现实中的现象。而这恰恰也是福柯本人的愿望,即给人提供一个“工具箱”,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从中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工具,去进行自己的探索。福柯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不管是考古研究或谱系调查,根本问题都在于了解我们自己的由来,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是如何在特定历史中构成的,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新的自我创造。由于全球化进程,人类社会的一体化速度正在加快,西方国家的问题和非西方国家的问题,它们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在此意义上,福柯的思想不仅属于西方,也属于全人类。
(摘自朱迪特·勒薇尔《福柯思想辞典》,潘培庆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