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2)简述【下】

2021-02-06 19:53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埃及远征中的标志性战役——金字塔之战

       第二次意大利战役打响于1799年,这次战役是属于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的一部分,而且和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不同的是,沙皇俄国也加入了这一次的反法同盟,然而在战役打响的时候,俄军还没有抵达亚平宁半岛,此时此刻拿破仑则是离开了欧洲大陆,从1798年5月一直到1799年的9月,他一直都在进行埃及-叙利亚战役。

       此时再一度担任了意大利方面军司令的舍雷尔将军手下大约拥有着六万人的法军部队,他正在和差不多同等力量的奥地利军队进行着对峙,另外还有五万多人的俄军,预计将在不久之后抵达。这个时候一多半的法军正在忙于平定那不勒斯,这使得他们面对奥军主力的时候的部队的数量非常的不占优势,为了避免今后站不住脚,舍雷尔立即就率领部队主动出击,试图在奥军进攻之前抢得先机。

        第二次意大利战役的第一阶段:苏沃洛夫的远征

        三月底到四月初的这段时间里面,法奥两军接连爆发了维罗纳和马格纳诺两次战役,由于敌人力量过大,舍雷尔只好选择撤退在几个堡垒里面留下了8000人的小部队。舍勒撤退了,由于奥军指挥官迈克尔·冯·梅拉斯在追击法军的时候行动过于迟缓,他的职务很快就被最近赶到的俄军杰出的陆军元帅亚历山大·苏沃洛夫,成为了战区的联军总司令。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

       尽管等到1799年的时候,苏沃洛夫已经将近70岁了,但是他依旧是那个时代最有能力和经验的指挥官之一,在他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他赢得了六十三次战役,而且在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时期被任命为了元帅,但是在这位老将大胆的批评了新的俄军步兵超点之后,随即被她的儿子和继承人保罗沙皇解雇了。一直等到奥地利明确要求他来指挥奥地利-俄国联军同法军作战之后,他才被召回了现役。

让-维克托·莫罗,大革命战争期间在莱茵河一线屡次获得胜利的优秀将军,但是在拿破仑执政后,由于和保王党间过从甚密,而被放逐到美国,后在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被贝尔纳多特邀请出山,成为亚历山大一世的顾问,又和贝尔纳多特一同制定了“专打拿破仑元帅”的战略,在德累斯顿战役中被炮弹打断了双腿,因伤重而去世,被路易十八追授为法国元帅,又让沙皇以国葬之礼与苏沃洛夫一同葬于圣彼得堡。

        相比于奥军的缓慢行动,苏沃洛夫于4月19日接管指挥权后,他便迅速的向西,也就是阿达河方向进军,仅仅18天的时间他就跑过了480公里。4月27日,他在卡萨诺战役【Battle of Cassano】中击败了在莱茵河战线上威名赫赫让-维克托·莫罗。不久之后,苏沃洛夫写信给一位俄国外交官:“阿达河就是凯撒的卢比孔河,我们在渡河之后就可以包抄敌人了。”4月29日,他进入了米兰。两周后,他前往了都灵,在马伦戈再次击败莫罗。撒丁岛国王向他以英雄的身份致意,并授予他“萨伏伊家族亲王”等荣誉。

苏沃洛夫带领部下穿越阿尔卑斯山

        在听闻了莫罗将军被击败了的消息之后,麦克唐纳连忙于6月迅速的北上去援助。眼看着自己被困在了两只敌人部队之间,苏沃洛夫立刻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集中自己的全部兵力去对付麦克唐纳,在特雷比亚河 ,也就是当年汉尼拔在公元前218年取得伟大胜利的地点大败法军【Battle of Trebbia】。这不屈不挠的将军继续向北行进,将意大利的整个法军赶回了里维耶拉,又于7月28日占领了坚固的曼图亚要塞。

诺维战役,俄军死伤约7500人,法军的损失达12000人

        莫罗将军将指挥权移交给了方才年满三十岁的茹贝尔将军,茹贝尔在穿越Bocchetta山口之后试图进行反攻,但是在诺维,在和苏沃洛夫率领的部队的对垒中自己却不幸战死沙场【Battle of Novi】。在法军败退之后,苏沃洛夫元帅率领的联军得以一直挺入到热那亚境内。几年之后,莫罗将军是如此评价已经去世的苏沃洛夫元帅——

        “你根本找不到任何适合的语句去评价这个意志的坚定程度到超人的将军,他宁愿牺牲自己,宁愿让自己的部队战斗到最后一任也绝对不会后退一步。”

        第二次意大利战役第二阶段:双方在阿尔卑斯山脉之间展开了鏖战

        1798年,保罗一世又命令科尔萨科夫将军指挥一支由3万人组成的远征军,前往的德意志地区与哈布斯堡一起抗击法兰西共和国。预计等到1799年初的时候,他们就会把法国人的势力给赶出瑞士。科尔萨科夫于5月离开俄罗斯,90天内便抵达了施托卡赫。将军的手底下总计有29,463人,他们随后开始向苏黎世进军,与奥地利将军弗里德里希·冯·霍茨的25000人军团成功会合,1799年5月27日的温特图尔战役中,内伊将军和霍茨将军的对垒之中且战且退。

       此地的联军还以为苏沃洛夫会率领部队会迅速穿越阿尔卑斯山之后与自己会合,然而阿尔卑斯山的崎岖而又险恶的地形,以及周围敌人的行动大大的阻碍了苏沃洛夫的前进步伐。与此同时,待在苏黎世附近的科尔萨科夫这则是是一副心态轻松的样子。

马塞纳将军在苏黎世战役,法军以三千人的代价歼灭了联军约一万三千人。

       1799年9月25日,安德烈·马塞纳将军领导下的法军趁此机会发动了第二次苏黎世战役,取得了一场标志性的大胜,惨痛的损失迫使科尔萨科夫迅速撤退到沙夫豪森,法军没有进行追击,而苏沃洛夫则是命令科尔萨科夫坚守阵地。

路易·约瑟夫·德·波旁,孔代亲王

       科尔萨科夫随后在莱茵河东岸的沙夫豪森和康斯坦茨之间的德尔弗林根营地打造了阵地,而马塞纳则可以自由地和苏沃洛夫打交道。10月7日,法国保皇党孔代亲王率领的左路军从康斯坦茨出发,同一天他又经比辛根挺进迪森霍芬附近施拉特,但他率领的部队最终还是被马塞纳赶回来,放弃了对莱茵河左岸的控制。他于10月18日在林道与苏沃洛夫的部队会合,不久后就被解除了指挥权。

       尽管苏沃洛夫成功地救下了自己的已经陷入败局的友军,而且他自己所亲自指挥的战斗没有一场败仗,但是他在意大利和瑞士进行的征战这是证明对于战争大局完全没有影响,于是他在被提升为俄罗斯历史上的第四位大元帅后,就被保罗皇帝召回了圣彼得堡。他于1800年5月去世,导致未能够实现他最大的抱负——那就是和拿破仑在战场上来一回正面的交锋……

苏沃洛夫率领部队跨越阿尔卑斯山的纪念碑

 

        第二次意大利战役第三阶段:拿破仑再次亲征意大利

        随着苏沃洛夫的离开,梅拉斯也随之恢复了意大利方面的联军的指挥权,现在基本上都是奥地利人的部队,因为俄军都已经从意大利撤走了由于自身的实力的大大削弱,梅纳斯选择了停止进攻,并且开始巩固自己的阵线。

        等到1800年春天的时候,沙皇俄国已经完全的退出了反法联盟,然而在意大利方面局势上,对于联军来说依旧占有非常大的优势。梅拉斯麾下大约拥有10万人的部队,而他所面对的只有5万人的在意大利北部的山区里面坚持打游击的法军残部。联军准备再一次的向法国南部发起进攻。梅拉斯徐徐前进,成功的将马塞纳率领的部队压缩在了热那亚附近。

世界名画:《拿破仑穿越圣伯纳山口》

       正是在这个时候,通过1799年11月9日的雾月政变成功上位法兰西第一执政的事拿破仑·波拿巴这时候已经率领他的后备军穿过圣伯纳德山口,他的目的就是为被围困在了热那亚的马塞纳解围,在英国的海军以及奥地利的陆军从海陆两方面进行的围困下,就连城里面的老鼠都被他们吃光了……

        到了最后,热那亚还是在第一执政赶到之前就选择了投降。拿破仑选择集中兵力对奥军展开进攻,企图在他们再次把自己的兵力集中起来之前就各个击破。

战役之后在找到了德赛将军的遗体之后,拿破仑抱着尸体大声痛哭道:“为什么不能够痛哭!”

        6月9日,拉纳率领着法军的前锋部队预备役部队在芒泰贝洛和率领着占有着绝对优势的奥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紧接着,双方便在马伦戈打响的决战,拿破仑在这里几乎将要战败,但是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一直死拼,直到德赛将军率领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对梅拉斯成功的发动了反击,使得这场战役从法军的溃败演变成了法军的胜利,但是在这场反击之中,英勇的德赛将军不幸战死。为了纪念他,拿破后来把他的名字刻在了凯旋门上。

莫罗将军在霍恩林登战役中,在将军的指挥下,法军以2500人的代价歼灭奥军约15000人,缴获75门火炮。

       马伦戈会战是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双方在亚平宁半岛上展开的最后一场会战。随后,法军在霍恩林登战役中的大胜更是让奥地利人不得不再一次的坐到了谈判桌前,双方在签订了《特雷维索停战协定》和《吕内维尔条约》后,正式的宣告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的结束。

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2)简述【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