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火爆,内循环作用显现
旅游市场火爆,内循环作用显现
央视新闻10月3日报道,“双节”8天长假第二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已达2.05亿人次,从十一当天开始,上海、北京、四川、广东等省份景区,游客接待量均超过百万人次。

与旅游业相对应,9月30日至10月3日,全国铁路客流旺盛,连续4天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与旅游市场、铁路运输等同样恢复往日热闹场景的,还有电影票房收入,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截至10月3日13时,2020年全国电影票房累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下同),总观影人次2.71亿,累计场次达2648万。
事实也是,旅游、交通和电影收入是评判国庆长假市场是否活跃、居民消费热情是否高涨很重要的两个数据。因为,伴随着旅游、交通和电影消费,其他方面的消费也会水涨船高,显示出积极向上的格局,如餐饮、购物等,都会因为旅游和电影业的恢复而被同步带动,出现更为积极的景象。
事实也是,原本以为,从5月份起就能有效恢复,甚至出现报复性消费的旅游和电影业,由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和扩散,给我国的疫情防控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全面控制的情况下,却不得不转过头来防控国外疫情的输入,只能在继续了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密切关注和有效防控境外输入疫情,避免疫情反弹。因此,对旅游、电影等市场性很强、居民参与度和热情度很高的行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能够如期恢复,直到现在才恢复到上年的7成左右。

即便如此,我们认为,旅游业、交通业和电影业以及受其影响,也在全面恢复和提升的其他行业,已经出现了比较好的发展趋势,展示了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因为,如果全球疫情形势出现比较好的转变,中国的旅游业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旅游业的复苏步伐会更快,电影业也会进一步恢复。
这也意味着,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出口会受到很大制约,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目标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完全符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趋势的,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格局全面形成,经济全面恢复的格局也将正式确立,包括旅游、交通、电影业在内的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都将恢复到往日正常水平,并有可能在居民消费热情被激发中,表现出更好的状态和更加积极的作用。
按照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要求,保就业无疑是最重要的方面。只要就业稳定,应对外部变化环境变化的基础就会十分牢固,国际环境的变化就不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明显影响。而稳就业的前提就是稳经济、稳企业、稳各行各业。很显然,旅游、交通和电影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既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就业情况的重要领域。旅游业旺、交通业火、兴电影业兴,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大居民的生活是安逸的,是安宁而具有节奏的,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无论是旅游业还是电影业,都还没有恢复到去年那样的热闹景象。但是,不难看出,居民旅游、观看、购物、消费的热情已经全面恢复。更多情况下,可能广大居民还没有从此前的担心中走出来,或者担心这个时间出去旅游和看电影,可能会比较拥挤。特别是旅游,担心把时间过多花在路上,有点不太愿意。只要这样的担忧消除以及彻底从疫情的担心中走出来,只要看到其他人都在放心地旅游和看电影,其他人的顾虑也会完全打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旅游、交通、电影、餐饮等将完全恢复。

近一段时间以来,相关的国际组织纷纷对今年和明年世界经济以及各国经济进行预测,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今年能够保持经济正增长的,也只有中国,明年经济增长,中国也会是表现最好的。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肯定和乐观,当然得益于中国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措施,得益于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得益于中国政府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而“双循环”目标的提出,更证明了中国在应对疫情影响、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应对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泛滥的有效手段,针对性极强的手段。旅游和电影业作为居民信心指数行业、居民热情指数行业,能够在全球疫情还在泛滥的情况下,全面恢复,充分证明了“双循环”作用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