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动胡诌】众神之王姜子牙,钓鱼十年(剧透向)
国动胡诌,请勿参考。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姜子牙》这部电影是有问题的。
姜子牙,何许人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我国著名的战神,姜子牙可谓是大名鼎鼎。
但一切的问题都源于姜太公钓鱼。
六老师说过,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如果把姜子牙简化成一个符号,把钓鱼当做标志,那么可以很迅速的让我们代入人物。
看到一个老人(好吧,中年)在钓鱼,还是直钩,那么我们的脑海里肯定会回答,这人谁,姜子牙啊。
这是长久以来我们受到文化熏陶的红利,神话ip长盛不衰的根基所在。相信再过几十年,神话ip也依然会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常客。
当然,人物形象的堆积来自于各种文化作品的生产。如果没有长久以来各种文艺作品以及大众的口口相传,那么也不会有这种形象的积累。
但对于《姜子牙》这部电影来说,这就是致命陷阱。
确实,孙悟空必须拿金箍棒,哪吒必须风火轮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二郎神得有三只眼等等,可以快速代入人物。但是这个行为必须融合到作品本身的剧情之中。毕竟,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但是姜太公钓鱼,融到剧情之中,就出了问题。
如果只看到姜太公钓鱼,不看到愿者上钩,那就不懂姜太公钓鱼何意,就纯粹书读到了四不像肚子里了。人物也就只剩下钓鱼了。
枯骨死草,何知而凶。
那么符号之外,电影又赋予了姜子牙什么身份呢,众神之长。可以非常肯定的是,这个设定绝对是电影创造的概念。
众神之长影片里也一直强调,大家可能觉得也没啥。这肯定的啊。制作组的一大问题就是不该含蓄的时候非要内敛。这个词如果让我去用,那肯定会是用它的现代版:众神之王。
当你把这个词代入后,就会发现一些逻辑就可以很通畅,(指师尊对于姜子牙的溺爱)。你也可以感觉到姜子牙放弃这个真的是付出很大。
当然,这个设定我们可以抛一边,大概也没有人关注这个只是作为不知道叫姜子牙啥所以造的名词有啥意义。毕竟制作者也没有展现他有啥意义。
回到钓鱼问题,姜子牙因为发现狐妖体内有无辜灵魂,不认可师尊的幻像说法,放弃众神之王的身份,被贬到了北海这个地方,钓起鱼来了。
姜子牙你可知罪?当然得知。皇帝不好好治理国家跑去钓了10年鱼。该当何罪?
制作组问一人苍生何重。何重暂且不论,但若无苍生之重,何来一人之重。若苍生本轻,何来又何来孰重之问。
当然,这不是姜子牙的罪过,毕竟有个啥事不干心心念念姜子牙回归的师尊来背锅。
但回到剧情,若无小九来到北海,那么姜子牙会继续钓鱼吗?心中有惑,却从心中解,如何可解。
当然,制作组需要这样一个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的姜子牙形象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相比之下,只觉得当年一钩起六韬风云,挥手复归静平的2d版姜子牙着实可惜了。堂堂中华战神,这众神之长不当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