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丸》第二十五集——别离

作者:戯鬼君
不知不觉,剧评写到了一半,回看之前的剧评,想想人多悔其少作,确实是个道理!对半年以来的剧评,尤其是前几篇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所欠缺的内容都会在日后与人物相关的剧集中补上!文中所用绘图均转自推上丸绘,剧评中如有明显写错的地方还望小伙伴们批评指正!
旧语:
今日旧语来聚焦一下三个版本关于利休之死的处理;作为丰臣政权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千利休在丰臣政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利休之死自然也是丰臣政权的几个标志性事件之一,以往很多大河剧在拍摄利休之死这一事件中,会用一到两回的篇幅来集中交代这一事件(非暗线伏笔);然而,利休之死的原因往往也是众说纷纭,通说多为大德寺利休木像一事,下面先来一图流看看关于利休之死的诸多说法!

各版利休形象与死亡

首先是《黄金的日子》里鹤田浩二版利休。当第一次看到鹤田浩二版的利休形象时,鬼君着实叹服!演员的气质和风度颇有一种古圣先哲的味道,尤其在说台词的时候,神态平静,语气温厚,甚具雅格!在剧集前段尚未出家的利休表演中,鹤田浩二的表演则带有一股世俗气,出家后判若两人!剧中对于秀吉惩罚利休的表面原因基于两点:大德寺山门木像和任意鉴定茶具,抬高价格;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统天下之后,秀吉需要一个等级秩序的社会,利休的存在会搅乱世间的价值。在主人公吕宋助左卫门与利休最后的互动中,先是助左卫门为利休再度划船(对应他们二人的初遇),再是利休死前,助左卫门与旅欧少年用一首曲子为利休送行,这也是对应此集的开场部分!

其次,是《秀吉》里仲代达矢版千利休。作为日本电影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同时代演员中的翘楚,仲代达矢之名,哪怕不是看日剧日影的小伙伴也都曾接触过他的作品。如果说鹤田浩二的千利休是由世俗一步步衍变成圣哲,那么,仲代达矢的千利休则是还原一个平凡人的味道,有疑惧有爽朗有忧愁有喜悦,加之仲代达矢注重细节的表演风格,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也让千利休这个人物显得格外得真实。在这部剧中,由于利休与秀吉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让利休切腹的原因变得十分复杂化,有他人的谗言,也有着利休与秀吉二人各自的执着;篇幅上也用了两集来讲述利休之死的前前后后。最后,秀吉来给千利休送行的剧情也将二人之间的纠葛表现得淋漓尽致,也算是这部大河剧里的经典场景之一。

最后,是《军师官兵卫》中伊武雅刀的千利休;其实鬼君在遴选最后一个版本中还是比较纠结的,也曾想过选择《江~公主们的战国》中石坂浩二的千利休,甚至《战国鬼才传》中的利休也寻思过,但是考虑到要跟今日的《真田丸》还是有一定关联,所以就选择了《军师官兵卫》这一版。伊武本人形象戾气颇重,这倒有点像千利休辞世句中“祖佛共杀”所透露的那样;剧中的千利休定位上更像是秀吉的一位参谋,导致被杀的根源则是阻止秀吉向朝鲜出兵,之后再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大德寺木像等等;最后,则是将劝阻秀吉的任务托付于官兵卫之后慨然赴死。与《真田丸》颇为相近的是,《军师官兵卫》一剧中将秀长之死、利休之死、鹤松之死也在一集的篇幅内全部讲完,但是是常规的线性叙事!
侃剧:
大河剧的播送已经过半,一如之前《新选组!》一般,整部剧的基调也要逐渐由喜转悲,鹤松之死也成为了整个基调转折的开始!这一集中所穿插的一些信息或者细节都会在日后的剧情中成为伏笔或者是一种反差,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这一集也可以当做是《真田丸》下半部开篇对于各种人物关系的一个总纲了!在剧本创作上,三谷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并结合他本人的风格,这一集也成了继第十六回“表里”之后又一典型的三谷式剧集,但显然“表里”的呈现更为精彩,至于原因,稍后再说。
叙事风格及其他
相比《军师官兵卫》中运用常规的线性叙事,《真田丸》则是一种非线性叙事,把一集的重心放在了鹤松之死的背景中,然后由诸人的回想来串联起秀长之死与利休之死的剧情!在之前第八回调略中,鬼君也讲过这种叙事风格。另外,在利休之死的回想中,又形成了环形叙事的结构!所谓环形叙事,简而言之,就是首尾呼应,因果相连。
至于三谷为何要选择这样一种编排手法?个人觉得,第一是基于以往大河剧中对于当时鹤松之死描写的缺乏,以往大河剧中更侧重于描写鹤松死后秀吉的状态,《真田丸》则一直在勾勒秀吉对于孩子百般的疼爱,一直守护着患病之子的情节也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秀吉作为人父的状态;第二,利休之死和秀长之死在以往的大河剧中演绎得较多,尤其是利休之死;如是编排,可能也算是剑走偏锋吧!至于效果,也是见仁见智了。

首先,我们来按线性顺序理一下这一集中对于利休之死一事前后的描写。
1、石田和大谷问责利休。
2、秀长帮助石田和大谷向秀吉谏言。
3、茶茶建议利休将其人像摆放于大德寺山门之上。
4、石田和大谷发现了摆在大德寺山门之上的利休像。
5、石田和大谷密议,并向秀吉讲述大德寺山门利休像一事。
6、石田和大谷奉秀吉之命令利休蛰居,大谷捏造命令令利休切腹(此时鹤松已得病)。
7、信繁饮利休之茶,问及利休像一事,利休坦言此乃宿命。
8、利休切腹。
9、鹤松病重,并有传言是因为利休的鬼魂作祟。
以上九条是按线性顺序所梳理的“别离”中利休之死的经过;而在这一集中,利休之死的环形结构则是9、8、1、2、4、5、6、7、9、3;不得不说,三谷还是挺有勇气的,敢于在短短的一集电视剧中运用这种环形结构叙事风格,但是未免有点大才小用,或者毒舌一点,说他抖机灵抖得不是地方,其实也并不为过;环形结构勾勒出每个人对于利休之死的回忆,让我们站在每一个人的立场想利休之死,未免有点细思恐极,比如说以茶茶的身份来思考利休之死,何其可怕;但是,环形结构的剪辑上则显得有点混乱,尤其是关于7这个部分的回想,虽然导演用色调的渐变来表示出是一段回想,但是衔接上未免有点生硬;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构最终也导致了一个轻重不分的尴尬!

如果找一些观看完这集后的小伙伴来讲讲剧中利休之死的主要原因,鬼君估计十有七八都会认为是大德寺利休像的缘故,因为这一集中长达15分钟的利休之死部分有近半都在讲述这一事件,但是从三谷本身剧作上看,这其实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下面,我们来按顺序梳理一下《真田丸》一剧中对于利休之死的几个原因。
1、作为堺奉行的石田三成与代表堺商利益的千利休之间的权力斗争。
2、小田原征伐中,以利休为代表的堺商与北条之间存在交易。
3、利休的影响力过大,拥有了极大的权力,影响丰臣之世的统治。
4、大德寺木像事件
作为三谷本人最为喜爱的几部大河剧之一,《真田丸》中对于丰臣政权的很多描写都和《黄金的日子》异曲同工,包括在这周即将开始的文禄·庆长之役也有颇多相似之处,这一点,鬼君会在吕宋助左卫门登场的那一集中来具体谈谈三谷对于《黄金的日子》的情结。
这里不难发现,三谷在《真田丸》中所写的利休之死的原因基本跟《黄金的日子》中所描写的状况极为相似!第二点原因与第四点原因其实只是一个理由,本质上是由于权力斗争和利休本人的影响力过大。这两点原因在第16回“表里”都有过描述;在这一集中,又将第三点原因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
在秀长劝谏秀吉的剧情中,秀吉原意是饶过利休等人,察觉秀吉这一想法的秀长直接戳中了秀吉心中最担心的事——鹤松的未来以及丰臣之世能否持续长久。秀长的谏言也隐晦地表明了利休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会影响丰臣之世的统治。为了鹤松,为了丰臣家,秀吉也正式接受了秀长的谏言。或许,三谷感觉自己表达清楚了,但是,对于大部分观众,这一点其实并不明朗。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对于文字工作者或者影视创作者来说,总难免会有创作与感受的分歧。
细心的观众或许也会发现三谷在创作中的一种尴尬了。在创作中,三谷一直在很努力避免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以未来的观点来看待当时的事件或者角色的心理,二就是控制主角视角,也就是把握主角光环的戏份。进入“大坂篇”以来,三谷对于信繁戏份的把握愈发陷入一种比较尴尬,甚至痛苦的境地。信繁马廻众的身份固然可以让信繁接触到很多事情,但是很多事情在往深里走的时候,以信繁马廻众的身份便难以触及,比如,信繁不可能跟随着石田三成去治理堺港的事情。对于一些事情的描述,三谷只能点到为止,这一点的缺陷也在这一集关于利休之死的部分中放大了。另一方面,信繁也老是跟着大谷和石田身后跑,也是一件挺尴尬的事儿。主角光环这事,少了,主角不出彩,多了,总有些史控观众不乐意;这种尴尬也将持续一阵子时间,等大坂篇剧情进入末段后,或许会恢复到“信繁青春编”所有的那个尺度上去。
另外,来谈一谈《真田丸》中的丰臣秀长,虽然演员不是什么大咖,戏份也不多,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体现了丰臣秀长的几个侧面——孝、贤、仁、智!主要的戏份是两段,一段是第16回“表里”里向信繁诉说大坂城的众生相,另一段是这一回里向秀吉的谏言。剧中也从多个细节来体现出了秀长是秀吉左右手的重要性和他在丰臣政权中无可比拟的地位,比如秀长可以呵斥加藤、石田和大谷会去找秀长帮忙等等。

真田一族
与不断别离的丰臣政权内部不同,尽管信幸苦恼不断,但是这一集中的真田家要欢乐了许多!从另一层面上看,也算是一种对比,为了更能凸显出末尾丰臣家的悲凄。真田姐姐和真田姐夫相遇一段,画面运用了极其艳丽的色调来喻意二人的苦尽甘来,在历经了长达9年的分别之后,姐姐与姐夫终于相遇了!在他们向奶奶告别时,奶奶对他们叮嘱的话语“就算居所不同,也能心意相通,一家人就是这样。”这似乎也在讲述着大坂之阵中的信繁与姐姐姐夫之间的联系。

剧中对于信幸状况的描述,只讲述了信幸是2万7千石的大名,但却一直没有描述信幸此时已经是德川与力大名的细节。这里的用意为何,也不得而知了。不过,信幸的成长是不言而喻的。
《真田丸》一剧中对于信幸成长的表现主要在于前后的一种对比,以信幸与其叔祖父矢泽赖纲为例,第十回“妙手”中,信幸劝说矢泽赖纲让出沼田,矢泽严词拒绝,信幸只得放弃。第二十二回“裁定”中,信幸再次劝说矢泽赖纲让出沼田,矢泽依旧拒绝,但是信幸有了一帮家臣,使让出沼田一事顺利进行。在这一回中,身为沼田城主的信幸则在训斥着叔祖父的随意妄为。另外,又比如信幸与本多忠胜、真田昌幸、出浦昌相等几人交流中的前后变化来凸显出信幸的成长。尽管信幸在军政上不断地成长,但是婚姻生活至今还是一种很迷糊的状态.....

鹤松之死
这一回的时空停留在了鹤松逝去那一夜的淀城,在鹤松病重的情况下,丰臣家的诸位以及旗下的大名齐聚一处;这也让这一集可以有一种舞台独幕剧的视感,但遗憾的是,本可以呈现出更好的舞台剧风格的一集,由于场景间的割裂和缺失,使一种封闭空间的感觉荡然无存,与之相比,还是第16回“表里”一集更为出彩!

不得不说《真田丸》至今为止的三成形象还是挺成功的,既显其长,也显其短。表面的冷峻孤傲,内心的热血澎拜也拥有了极高的人气!关于“肉体美”这段,鬼君来分享一则旧闻,在山本耕史出演石田三成后,三谷找他说可能会有让你露肉的环节,山本非常努力地锻炼身材;某天三谷收到山本发来的照片,感觉够了,就跟山本说不用练了,再练就是个武将了!
在鹤松病重这段期间,作为文官集团的三成又开始新一拨的忙碌!首先便是处理各地大名的慰问品,据丸岛和洋先生推特上所述,这一回中最让三位考证老师辛苦的就是准备诸位大名慰问品名单;不过,镜头也只给了长宗我部家的慰问品名单,这里由于长宗我部家内部发生了元亲让出家督的事件,所以无法确定土佐侍从是长宗我部元亲还是长宗我部盛亲,而关于长宗我部家的慰问品名单设计,丸岛和洋先生也有说明:虽然当时(土佐)还未开始捕鲸,但也献上了从海滨上捕到的鲸鱼。因为适合病人滋补的理由,蜜柑送了不少。季节上虽然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土佐开始栽培蜜柑是江户前期的事情,请无视这一点。瓜也是给病人的赠答物。鹅眼是钱,杉原是纸的,每个都是基本的赠答品。另外,剧组似乎还准备了昌山道休(足利义昭)的慰问品名录,但是镜头里没给到啦。
相比于大谷的冷静,三成的表现明显更不希望鹤松出事;比起加藤和福岛,三成用更为极端的方式为鹤松祈福,但是另一方面,三成又不得不处理由鹤松之死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剧中有一个场景,是三成召集了丰臣家的一众人等,希望大家日后更努力地为丰臣效力,这个场景也可以当做对于之后剧情的铺垫,我们又将看到当时在座的他们彼此不同但却同样悲哀的命运。关于秀次与阿桐的故事,我们留到下集剧评中再具体说说。

或许为了避免整一集的调子过于悲伤,让观众感觉太过压抑,三谷又加了一段关于煎药的小品,这里跟第七回“夺回”中运用身份误认的方式不一样,这一段的笑料是运用了各种误会,或者说信息不对等,来制造笑料;首先作为公家出身的薰夫人,自然知晓制药的过程,但是片桐却一无所知,这也制造了第一个笑料;其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昌幸老爹自发地试药,却不知道这是唯一的一颗,耗费半天的煎药,终归成了无用功!虽然这一小段论精彩程度不及第七回“夺回”的源次郎救人记,但在调子过于沉重的一集,这一节或能起到些润色作用。

接着来看看家康与昌幸两只老狐狸对于时局进行分析的这一段,整体处理得非常不错;这种两人言语互相交错的拼接并不是单纯只从一个台本上,镜头的整体运动也是相仿的。首先,双方的第一个来回中,镜头都是在两人全景的景别中移动;之后,镜头的运动,不断向两人推进,直至到一个近景的景别;最后,则是给了家康与昌幸各自一个面部特写的镜头。
最后是关于经历丧子之痛的秀吉与茶茶,鹤松之死将对两人的生活以及日后对于一些事情的做法产生极端的改变。较之以往大河剧中鹤松死后秀吉极端地憔悴与悲伤不同,《真田丸》对于秀吉状态的描述着重体现出秀吉的无力感!本集之前的剧集中,身为人父的秀吉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时无刻不抱着自己的孩子,陪自己的孩子玩,以及各种各样的父亲对儿子未来的幻想,甚至大开杀戒。在这一集中,对于病重的儿子,秀吉爱莫能助,只能默默守候了。

在鹤松即将逝去之前,秀吉一个人孤坐在马儿玩具前,这里也应上了第20回“前兆”中的情节——想着鹤松一出生,便教他骑马。这一情节在“前兆”中可以与那时大开杀戒的秀吉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在这里则衬出了秀吉的无力。信繁安慰秀吉的这一段“妄想杀”的台词也是十分地虐心。最后,鹤松去世,秀吉并未向在场的诸位一样哭泣,而是拿着鹤松最爱玩的太鼓,慢慢摇动,为鹤松招魂。这里,剧组很是有心地安排了一个细节上的对比或者说铺垫,前面阿桐见到信繁的时候也曾摇动太鼓,当时听着并无太多感触的声音,在秀吉摇动时,却显得格外的沉重与悲伤。

关于茶茶这里的戏,虽然鬼君个人一直还挺控竹内结子的颜,但是这里算是鬼君第一次被竹内结子所折服吧?演得相当不错。剧中体现茶茶的丧子之痛,用茶茶三种不同的状态来体现,首先是丧子时茶茶独自一人离去,这一段体现的是茶茶整体的一个运动状态;竹内在这里抓的一个点是“僵”,体现出这种僵化的关键在于对于上半身的控制,两肩微微向前,整个上半身要保持一种不动的态势。之后,则是一个说台词时的状态以及茶茶的一个近景镜头(如上图),竹内的这一段台词,个人的感觉是一种低沉冷峻;近景的景别一向侧重于体现人物的内部表情以及内心世界,这表情也算很成功地传递出了绝望,悲凄以及呆滞的感觉。
最后,在宁宁的抚慰下,茶茶恸哭的情节,剧组也取消了所有的背景音,声音只有茶茶的哭泣之声,少了背景音的衬托,也让哭声痛彻心扉。如果这段哭戏表演得不真实,极有可能会露怯,以至于坏了整一集所塑造的氛围,竹内这里完成得还是相当得不错,欲哭—哭泣—恸哭三个层次的变化也拿捏得恰当,另外似乎也有意还原一位二十几岁女性的哭喊,这点也是非常不易的,体现出茶茶的一种稚气。略有不足的话,主要是在欲哭到哭泣这一段,个人觉得稍稍有点拖,但整体完成得非常好,鬼君这几遍看下来后,也一直是一种比较沉默的状态。对于茶茶丧子之痛的刻画,这也会跟年末大坂之阵中茶茶的一些决断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杂言:
1、下集展望
下集中,秀吉开始了征服朝鲜与明朝的战争,而“化妆舞会”的情节,也可以当做是大悲之后一场欢乐演出。真田奶奶也将在下一集离去,但是,有旧人离去,也有新人加入!Mayu版的竹林院以及岸志雪乃的隆清院都将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