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腓力二世后篇(下)

2019-07-01 21:57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接前篇)


四、北海两负揭短板,布汶三军得胜还


军马集结完成后,腓力二世又同教宗派来专门处理英格兰事务的教宗特使潘道夫取得了联系,向其征得了攻打英格兰的许可。不过腓力还没有启航,法兰西北方海岸上的港口城镇就遭到英格兰舰队的突袭,法王的舰队没有出征就先遭受了不小的损失。而且在5月初,腓力又收到了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教宗特使潘道夫和约翰达成协议,英王向罗马教廷宣誓臣服。潘道夫还特意从英格兰返回欧陆,并告知法王不需要再进攻英格兰了。这下腓力才明白自己被罗马教廷利用了,他甚至想要撇开教会继续进攻英格兰的计划,直到被教宗特使威胁要绝罚他才作罢。但是军马已经集结完成,肯定也不能就这么解散了事。于是潘道夫向法王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南多之前在英王还处于绝罚时拒绝履行其义务,该行为应该遭到惩处。

腓力二世对弗兰德斯同样有动兵之心,既然得到了教会的许可,自然立刻接受了这个提议。于是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南多就成了约翰的替死鬼,法王兵峰一转猛攻他和女伯爵琼的领地。腓力的舰队首先北上来到格拉沃利讷,随后沿海岸向东停驻在达姆港。同时法王的陆军途径卡塞尔、伊普尔、布鲁日,最终目标是弗兰德斯首府根特。面对腓力来势汹汹的进攻,费尔南多急忙向英王求援,但是约翰直到5月25日自己的14周年继位庆典之后,才接见了弗兰德斯伯爵的信使。随后英王立刻派出自己的半兄弟、索尔兹伯里伯爵威廉,和布劳涅伯爵雷诺率领舰队,搭载着一支颇具规模的大军,赶往弗兰德斯夹击法王。腓力此时刚开始围攻根特,他显然没料到英格兰的军马会出现在欧陆这边,几乎没有在后方留军驻守。因此威廉和雷诺登陆后,都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立刻袭击了法王舰队停靠的达姆港。

弗兰德斯及埃诺周边地图,本文中提到的部分地名我已经做了标识,其中黑色空心圆所标识的布汶和格拉沃利讷是我自己添加的,位置可能略有偏差

得知舰队遭到围困,腓力二世向弗兰德斯的城市收取了3万马克赎金后,急忙撤除了围城赶往达姆港解救船队。但是2天后法王赶到之时,却发现他的舰队已经彻底没救了,而且这次的损失远超前次准备进攻英格兰时遇袭所遭受的损失。于是腓力只得下令将剩余的船只烧毁,以免其落入英格兰人的手中。同时达姆港作为舰队的陪葬,也被法王付之一炬。最后腓力还不解气,在返回巴黎的途中又一路烧杀抢掠,以弥补损失并充作军费。 


不过就算腓力二世再怎么拿弗兰德斯出气,舰队的损失仍然是一时难以弥补的,这也意味着他短时间内无法再对英格兰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另外一边,见到法王的舰队覆灭,英王又燃起了反攻欧陆的希望。只是由于约翰得不到臣属的支持,才不得不把这一计划不断推后。而且在1213年底,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六世难抵阿尔比十字军的大潮,几乎只身逃到了英格兰,也使得英王在南方损失了一大盟友。不过转年2月,约翰终于还是兵分两路,时隔八年第二次尝试反攻欧陆。英王本人和前次一样,在南边的拉 罗谢尔登陆,迅速稳固了其在阿基坦继承的领地。而在北边的弗兰德斯,约翰的半兄弟、之前已数次到过弗兰德斯的索尔兹伯里伯爵威廉,打算与神罗皇帝奥托四世、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南多、布劳涅伯爵雷诺等人会合后,再从北方同时对法王发起夹攻。不过没过多久,由于英王在南线沿加伦河向上游进军时受阻,北线神罗皇帝奥托四世的军马又迟迟没有到位,这场战事的天平逐渐开始向腓力这边倾斜。

面对约翰的进攻,腓力二世起初召集军马赶往南线,直接应对来自英王的威胁。不过法王一路南下只进军到拉马什北部的沙托鲁,离约翰的军马还有相当的距离就停止了进军。这一方面是因为英王进攻图卢兹受挫后,已经返回拉 罗谢尔重新集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神罗皇帝奥托四世已经进入埃诺并集结于瓦朗谢讷,准备和一众盟友会合后南下,在背后威胁着巴黎的安全。于是腓力二世留下太子路易分兵驻守南线,自己急忙赶回北方,集结军马应对另一条战线上的威胁。

腓力二世在北线的军马大约有7000人,包括1000余骑士。而反法联盟的总兵力,大约在9000人上下,其中有不到1500名骑士。虽然法王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但还是主动北上迎敌。1214年7月26日,两军在弗兰德斯和埃诺交界处的图尔奈附近遭遇,彼此相距已经不到10英里。腓力二世认为立即交手于己不利,便趁着第二天是星期天,基督教传统上不进行战事的安息日,急忙向西经布汶前往里尔寻求对己方更有利的战场。然而让法王没想到的是,他在27号中午收到斥候传来的消息,联军竟然不顾安息日休战的传统,尾随而来寻求决战。此时腓力的军马正在布汶以东,排队等着从一座小桥上渡过利斯河的支流马尔克河。得知消息后,法王立刻命令部队停止渡河,已过河的军队重新返回,而未过河的军马则立即在河东岸的平原布阵迎敌。而神罗皇帝奥托四世,显然没想到腓力已经做好了交手的准备,仍然就以追击行军的队形和法王的部队碰到了一起。并且联军混乱复杂的指挥,又拖慢了他们重新部署的速度,导致其军马难以充分发挥。

无论如何,接下来在腓力二世和众位联军统帅之间,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先来看法王的右翼,战斗以来自苏瓦松圣梅达尔修道院的150名轻骑,向联军左翼的弗兰德斯骑士发起进攻而拉开序幕。虽然这些轻骑想要给立足未稳的对手当头一棒,但是他们毕竟不是装备精良的骑士的对手,很快就被对方赶了回来。不过他们至少成功吸引了一些弗兰德斯骑士前来追击,随着180名来自香槟的法兰西骑士加入战斗,这些弗兰德斯人很快为自己的冒进付出了代价。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南多见法兰西的军马占到上风,急忙将自己手中剩余的600名骑士投入战场,希望能反过来压制住对方的气势。而法军这边,领头的是圣波尔伯爵、右翼副将戈谢 德 沙蒂永,他亲率30名骑士在前,另有梅龙子爵亚当二世等250名骑士紧随在后,发起了轮番的集团冲锋。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仅仅第一轮对碰就有大量骑士被打落马下。不过终究还是法兰西重骑的组织度更胜一筹,他们最终击穿了弗兰德斯人的阵型,并反身从背后再次发起冲击。而正面这边,法兰西的右翼主将、勃艮第公爵奥多三世也率军发起猛攻。这一侧战斗同样激烈,奥多的战马在战斗中阵亡,公爵本人落马后也险些丧命,所幸被手下的骑士救了起来。至于弗兰德斯人这边,形势却是越发不利。不过他们还是坚持战斗了3个小时,直到受伤落马的伯爵费尔南多被俘,才最终彻底溃败。

在法兰西右翼逐渐占到优势的同时,腓力二世亲率中军这边的战斗则着实更加艰难。法王的中军由两部分组成,除了他直属的175名骑士,还有聚集在鸢尾花军旗团周围的2千余名步兵。在这边主动发起进攻的是神罗皇帝奥托四世,联军极富冲击力的攻势打得法兰西人只能勉强招架,德意志的骑士几乎冲到腓力脸上才被法王手下的骑士拦住。不过腓力二世还是在战斗中被弗兰德斯的长矛手钩落下马,靠着身上的重装甲胄才捡回一条命来,随后换了一匹新马再次投入指挥。法兰西骑士的重甲虽然近乎密不透风,但也不是没有弱点。一旦他们被长枪或钩矛击落下马,盟军的步兵便会立刻围上,用匕首从头盔上留给眼睛的孔隙处等弱点刺入,给法兰西重骑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不过法王的军马还是抵挡住了联军的攻势,局势也发展到了两方骑士间决定性的对冲。而这次笑到最后的,仍然是法兰西重骑。先是一名叫皮埃尔 莫沃辛的骑士冲到奥托四世身边,几乎将神罗皇帝连人带马一并俘虏。很快又一名法兰西骑士杰拉尔德 拉 特雷冲到惊魂未定的奥托身边,用匕首猛刺神罗皇帝。虽然匕首没能刺穿坚固的铠甲,但它被弹开转向后刺入了奥托所骑战马的眼睛,导致神罗皇帝翻身落马。这下奥托四世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面对更多向他冲来的法兰西骑士,神罗皇帝选择转身逃走,德意志的骑士也在掩护奥托撤退的途中几乎全军覆没。就连皇帝的双头鹰旗帜,也被法兰西人缴获,随后被作为战利品呈献给了腓力二世。而随着己方统帅临阵脱逃,联军中军也随之瓦解,法王十分艰难的取得了正面战场的胜利。

韦尔夫家的神罗皇帝奥托四世,当然游戏里受机制限制,无法做出南北对立,结果只能让两边轮流坐这个位置。另外图中奥托的数据虽然很渣,但这是随机的结果,他并没有预设特质及数值

与中、右两军相比,腓力二世左翼军马的战斗,就要轻松的多了。法兰西左翼的主将是德勒伯爵罗贝尔三世,在他对面的联军统帅是布劳涅伯爵雷诺和英格兰的索尔兹伯里伯爵、英王约翰的半兄弟“长剑”威廉。由于领军人物“长剑”威廉落马后,被博韦主教、德勒的腓力俘虏,英格兰人很快逃离了战斗。因此法兰西的左翼相对轻松的就占到了上风,布劳涅伯爵雷诺势单力孤的情势下只能边战边退。然而在两翼先后取得了优势后,法兰西的军马已经逐渐完成了包抄,联军步兵的退路也被切断。陷入法兰西人的包围后,雷诺只能命令手下的数百名布拉邦特长枪兵摆成防御性方阵,并利用身边仅有的一小队骑士数次突围尝试打开缺口,但是都没能成功。结果身陷重围的雷诺,还是难逃在混战中被俘的命运,这也宣告了布汶之战以法王腓力战胜北方联军而告终。

这场激烈的战斗从午后一直打到傍晚,腓力二世虽然取胜,但是他的军马,尤其是步兵,也承受了很大的损失。由于担心俘虏逃走,法王没有让军马再去追击逃走的神罗皇帝奥托四世等人。更何况对于腓力二世来说,这场战斗取得的战果,已经足够辉煌了。布劳涅伯爵雷诺、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南多、索尔兹伯里伯爵“长剑”威廉,这几个长期在北线与法王为敌的对手都成了腓力二世的阶下囚。更为关键的是,这场胜利给法王的敌人带去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后腓力二世带着俘虏凯旋返回巴黎,享受臣民的夹道欢呼。神罗皇帝奥托四世则灰溜溜的逃回了哈兹堡,很快就被南方的弗雷德里克二世所取代。几位俘虏中,索尔兹伯里伯爵“长剑”威廉很快获释并返回了英格兰。而低地的两位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南多被关押了12年才被释放。而布劳涅伯爵雷诺则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并在费尔南多获释1年后自杀身亡。至于法兰西王室最主要的敌手,英王约翰反攻欧陆重建安茹帝国的计划更是彻底泡汤了。在约翰篇中已经提到,得知北线战场的失利后,进军卢瓦尔河同样不利的英王,只得于1214年8月同腓力二世休战,并在1个月后与法王达成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和约,随后从拉 罗谢尔离开法兰西返回了英格兰。

上图为布汶之战一个半世纪后,在法兰西的相关记载中,对法王腓力二世,将被俘的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南多和布劳涅伯爵雷诺押回巴黎的描绘


五、笑谈三面战事乱,隔岸观火独享闲


腓力二世虽然在布汶之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手下的军马同样损失惨重,一时间也无力再搞出什么大的动作。而且与此同时,南法的阿尔比十字军也牵涉着法王的精力。就像前往圣地的东征一样,这场十字军宗教战争的色彩越来越淡,派系间的争权夺利、对土地的掠夺与再分配则成为了主要矛盾。即使教宗英诺森三世要求十字军停止进军和平解决剩余问题,也无法阻止各方的争端。前文已经提到,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六世在阿尔比十字军的压力下,被逼出逃英格兰。而英王约翰在从波尔多向加伦河上游进军时,又在马尔芒德遭到西蒙 德 蒙特福特的阻击,没能帮助雷蒙德返回图卢兹。但是这些都并不代表雷蒙德已经放弃了这块家族传承的领地,而且十字军自身也在一系列战事中损失不轻。因此英诺森三世一直希望法王能够为这场战事投入更多的力量作为补充。

于是转过年来,腓力二世的长子路易也接过十字标志,加入到这场对清洁派的十字军中。但是法兰西王子在南法取得的成果有限,在十字军中起主导的实际上仍旧是西蒙 德 蒙特福特,他也进一步扩展了自己在图卢兹的势力。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到了1215年11月,英诺森三世于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上,正式以包庇异端等罪名剥夺了雷蒙德六世图卢兹等地的头衔。雷蒙德被教宗剥夺合法权利,直接获利最多的自然是以西蒙 德 蒙特福特为代表的其余十字军统帅。不过无论如何,来自北法的贵族和骑士在图卢兹获得更大的权利,这也有助于法兰西王室加强对南法的掌控。毕竟雷蒙德的家族长期以来,一直和法王的关系时近时远,和北边的弗兰德斯一样总是在英法两家之间摇摆。因此新年前后,腓力二世在巴黎接受了图卢兹实际控制者西蒙 德 蒙特福特的宣誓效忠,并认可了这位阿尔比十字军的统帅拥有图卢兹伯爵、纳博讷公爵等头衔。但是这场十字军的战事还远没有结束,获得法王的认可后,西蒙返回图卢兹继续围攻其余原属于雷蒙德的领地,而雷蒙德则得到普罗旺斯的支持,坚持与之对抗。

虽然南法的十字军结果悬而未决,不过此时真正吸引着腓力二世目光的,仍然是北边的英王约翰。前次交手之后,法王在法兰西的王权进一步得到提升,而对比明显的是,英王那边的王权则进一步被削弱,甚至连伦敦都被反对派攻占。不过即便如此,在约翰同反对派贵族谈崩后,英王的背后至少仍然有着教宗的支持。因此反对派的贵族们,不得不遣使向英王的宿敌,也就是法王腓力二世寻求援助。贵族们表示愿意尊亨利二世外孙女布兰奇的合法丈夫、法王的长子路易为新王,这与3年前腓力二世筹划进攻英格兰时的打算基本相同。但是与之前一样,法王介入英格兰最大的阻碍,仍然是来自教宗的压力。尤其此时教宗英诺森三世已经与约翰结成了关系紧密的同盟,他显然更愿意看到腓力二世投身阿尔比十字军,而不是将势力向英吉利海峡对岸扩张。

虽然在重重压力下,腓力二世自己确实不打算亲自前往英格兰,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会愿意让这个染指英格兰王位的好机会白白溜走。于是法王同意由路易自已,以妻子布兰奇的名义前往英格兰,而腓力则停留在幕后并不出面。再者说就算法王同意此时参战,他也不可能立刻集结好军马闪现到英格兰。虽然此时西欧的航海技术已经有所提升,但是方便军马大规模渡过英吉利海峡的窗口期确实已经过了。因此腓力二世只能向英格兰的反对派许诺,会尽快在冬歇期后派出军马登陆英格兰,而在此之前反对派贵族们只能靠他们自己对抗英王约翰。

经过腓力二世一个冬天的筹备,法兰西的先锋军马于1216年初终于陆续到达伦敦。随后的故事在约翰篇已有提及,英王从北境返回尝试夺回伦敦却没有成功。而法兰西王子路易,也在先锋部队之后即将亲自渡海前往英格兰。于是约翰急忙派同法王关系一直不错的威廉 马歇尔等人组成使团,前去同腓力二世沟通,提醒对方两年前签订的和约还在期限之内。不过法王根本就没打算见这位老朋友,让“无双骑士”和与他同行的使团一起吃了闭门羹。与此同时,教宗英诺森三世也就此事再次向腓力二世和王子路易施压,派瓜拉 比基耶里专程前往法兰西宫廷说服法王。虽然腓力接见了这位新的教宗特使,但是他显然不打算再像3年前被当时的教宗特使潘道夫那样牵着鼻子走。于是法王不仅给瓜拉 比基耶里灌了一大堆关于路易为何应当继承英格兰的理论,还好心的请教宗特使转告英诺森三世,约翰不仅为人反复无常还是个弑亲禽兽。如果教宗坚持和英王站在同一阵线,那么一旦约翰被反对派推翻,教宗在英格兰教会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腓力向各方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后,瓜拉 比基耶里明白自己无法说服法王,只得渡过英吉利海峡去见约翰。

而在腓力二世这边,他为路易王子渡海所做的准备也基本完成。但是他们仍然要面对一个困难,法兰西的船只都相对较小,而英格兰沿岸舰队的船只则要更大一些,如果正面交手路易很难占到便宜。不过在在1216年5月18日,一场风暴为法兰西王子扫清了这个障碍,英格兰在海上的舰队被这场风暴吹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路易看准这个时机,在风暴尚未完全结束之时,便强行出海横渡英吉利海峡。虽然法兰西王子的舰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他还是成功于3天后的早晨在英格兰东南部、桑威奇附近的斯通纳登陆。关于路易远征英格兰的故事,在约翰篇中已经提及了部分,这里就不再多做赘述。

回到法兰西这边,北边的英格兰和南边的图卢兹都打的热闹,而在中间的腓力二世其实也并没有闲着。此时紧挨法兰西王都巴黎的香槟,也因为继承争议拉开了一场新战事的序幕。前文提到过,腓力二世的母后阿德拉就是出自香槟的布洛瓦家族。而在腓力继位之初,领地几乎包围了王都巴黎的布洛瓦家,曾联合家族中的几位大贵族发动叛乱,但最后却被镇压。随后在经历了第三、第四这两次十字军后,布洛瓦家的势力早已大不如前,而且香槟这一系也分成了前去圣地和留守欧陆的两支。这两个分支在前文中都曾有提及,其中圣地支是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后来娶了伊莎贝拉的亨利二世,他与耶路撒冷女王有三个女儿。其中小女儿菲利帕嫁给了一位同样是香槟出身、半姐夫前任耶路撒冷王夫约翰的堂兄弟、布里耶那-拉默吕普的埃拉德。由于在圣地前途暗淡,夫妻俩索性回到西欧老家,打算以菲利帕继承的宣称争夺香槟的控制权。而留守的一支是亨利二世的亲弟弟西奥博尔德三世,原计划参与第四次东征的他却在1201年时暴病身亡,只留下遗孀纳瓦拉的布兰奇,和她腹中尚未出世的儿子,之后的西奥博尔德四世。虽然布兰奇是个女强人,在丈夫死后很好的扮演了摄政代理人的角色。不过此时小西奥博尔德毕竟才刚刚15岁,正处在成年的界限上。于是菲利帕和埃拉德在1216年初返回香槟后,立即召集贵族发动反叛,向她堂弟西奥博尔德四世正式就香槟继承权宣战。

布洛瓦家亨利二世和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贝拉的三女儿菲利帕,CK中就被放在了香槟的宫廷中,与埃拉德的婚姻也没有体现

对于腓力二世来说,他当然不愿见到王都旁边爆发战事。由于纳瓦拉的布兰奇与法兰西王室间一向交好,小西奥博尔德四世又在布汶之战中为法王尽心尽力,腓力二世自然是支持她们母子俩执掌香槟的。而争权者这边就不一样了,布洛瓦家的亨利二世当初在第三次十字军时,就已经和法王不再同心。菲利帕作为亨利二世的女儿,很难说对腓力二世会有多少忠诚。再加上埃拉德的家族在香槟东南颇有号召力,一旦这夫妇俩成为香槟的掌控者,可能将会是法王枕边潜在的一颗炸弹。因此两人刚返回法兰西,腓力二世就命人逮捕了埃拉德。不过埃拉德还是找到机会逃到了香槟,并拉起军马将布兰奇围困在诺耶斯。但是在教宗英诺森三世宣布绝罚反叛者的压力下,埃拉德只得同意休战,并将这一争端正式上诉至法王处进行裁决。

同年7月,腓力二世在默伦受理了埃拉德的诉讼。虽然或许不能完全排除法王有一些私心,不过由于西奥博尔德四世的继承权合理合法,腓力二世驳回菲利帕和埃拉德的弱宣称也无可置疑。在法王的裁决下,西奥博尔德四世确认了香槟伯爵的头衔,并将在其21岁时亲政,当地的众男爵则应对他宣誓效忠。在王室法庭上,埃拉德虽然不得不承认了腓力的判决,但他返回自己的领地后,很快就撕毁了这份停战协议,再次与西奥博尔德四世及布兰奇为敌。到了1217年春天,埃拉德和菲利帕再次于香槟东南部发起反叛,他们此时不仅获得了本地大多数男爵的支持,还有洛林公爵西奥博尔德一世做外援。而布兰奇这边实力则相对被削弱了不少,甚至她的宫廷总管西蒙 德 茹安维尔都加入了叛军的阵营。不过布兰奇依托塞纳河畔的特鲁瓦,总的来说与叛军僵持不下。

洛林公爵西奥博尔德一世,他在霍亨施陶芬-韦尔夫对立中,支持北方韦尔夫家的奥托四世。之前提到过在布汶之战奥托四世惨败后,南方霍亨施陶芬家的弗雷德里克二世掌权,自然要处理反对派的西奥博尔德一世

随后又过了大约半年时间,腓力二世周遭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法王的长子路易,已经从英格兰返回,除了一笔数额不菲的赔款外一无所获。而南法兰西那边,雷蒙德六世也重新进入了图卢兹城,教宗何诺里三世又号召发起新一轮对清洁派异端的十字军,仍由西蒙 德 蒙特福特指挥。此时腓力二世仍然拒绝加入阿尔比十字军,而北线战事结束后闲置下来的军马,正好被法王投入到香槟继承战中。虽然这场乱局并没有进一步扩大,主战场仍然局限在香槟东南部。不过转过年来,腓力二世等大领主还是相继介入。除了法王自己的军马外,勃艮第公爵奥多三世、神罗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等人的势力,也相继加入了布兰奇这一边的阵营。并且主流教会也站在布兰奇这一边,之前英诺森三世下达的绝罚令并没有随其过世而废除,这也对叛军阵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香槟东南部朗格勒主教威廉是西蒙 德 茹安维尔的兄弟,他拒绝执行对叛军领袖的绝罚。因此如果只在叛军控制的领地上,绝罚令的威力也被大大减弱。不过上面提到的这些支持已经足够,布兰奇先是击败了西蒙 德 茹安维尔,接着又亲自披挂上阵,率军攻破了洛林首府南希。随后她又与神罗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于阿芒斯城堡共同围攻洛林公爵西奥博尔德一世,并迫使对方最终在1218年5月底投降。接连损失两员大将后,香槟的叛军再难对布兰奇和西奥博尔德四世造成大的威胁,贵族们纷纷开始寻求和谈。埃拉德和菲利帕坚持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最终也不得不放弃宣称,与堂弟和婶婶达成了和解协议。

纳瓦拉公主布兰奇,嫁给了香槟伯爵西奥博尔德三世。西奥博尔德三世死时,她正怀胎九月,后来便生下了西奥博尔德四世

香槟的局势基本明朗后,腓力二世的目光又转向了南法一边。1218年6月27日,西蒙 德 蒙特福特在围攻图卢兹时,被城内抛石机扔出的石块砸中身亡。这下阿尔比十字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只得暂时撤退。西蒙 德 蒙特福特的长子阿莫里,继承了其父在法兰西的领地,并向法王宣誓效忠。腓力虽然在形式上接受了对方,但又一次拒绝了对阿尔比十字军的援助。直到1219年5月,法王才让自己的长子路易第二次踏上阿尔比十字军的征途。但是和4年前一样,路易王子在南法一无所获,只待到同年8月就返回了巴黎。而雷蒙德六世的军马,则在图卢兹不断夺回那些原属于他的城镇。

到了此时,腓力二世继位后已经走过了将近40个年头。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15岁少年,如今也即将要55岁高龄了。进入人生的暮年后,腓力二世很少再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像他父亲去世前那样,提前安排权利向已过而立之年的长子路易过度。而且此时周围的局势,也不再需要腓力二世像布汶之战时那样拼命。宿敌英格兰那边经历换代的动荡之后,四朝元老、王室摄政兼大元帅威廉 马歇尔也寿终正寝,暂时不会再和法兰西纠缠。南法的阿尔比十字军,也在西蒙 德 蒙特福特死后陷入了低潮。隔壁的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者是弗雷德里克二世,腓力的盟友之一。这种情况下,尽管各地仍会有一些摩擦,但只要有法王坐镇,总的来说也就并无大事发生。只是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久,到了1223年7月14日,腓力二世在芒特-拉-若利去世,被埋葬在圣丹尼斯大教堂。他的长子、做了三十年太子的路易继位,称路易八世。此后法兰西又将迎来新一轮战事,英法两家的斗争也将进入新的一章。


在整个卡佩王朝中,腓力二世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统治者之一。从一出生起,他就被称作“上帝的恩赐”,是整个法兰西王室的希望。而腓力日后的表现,也确实不负众望。在他继位之初,面对王都巴黎周围一圈的贵族叛乱,十五岁的小国王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坐稳了自己的王位。而面对如日中天的英格兰安茹王朝,腓力一人先后与对方4位君主过招,且很少落于下风。在英王约翰统治期间,他更是将“无地王”赶下海,结束了诺曼底二、三百年来对巴黎近在咫尺的威胁。而腓力在布汶之战中取得的胜利,更是给未来欧洲的基本局势划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在他统治期间,王位名称产生了一点点的小变化。腓力二世统治的前十年,他的头衔还和先代君王一样是“法兰克人的国王”(Roi des Francs)。在1190年后,腓力的头衔则进化成了“法兰西之王”(Roi de France),他的后人也延续了这一叫法。当然腓力其人绝非是完美的圣人,比如他的三段婚姻可都谈不上是什么佳话。不过无论如何,作为法兰西国王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都当得起自己“奥古斯都”这一美誉。对腓力来说,这样的评价无疑也是要远超过“the great”那种烂大街的称号的。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腓力二世后篇(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