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泸州西药商业的起源,中国西药历史的另一个缩影

2023-07-24 08:55 作者:江阳沽酒客  | 我要投稿

本文参考来源泸州文史资料。

今天我国的医疗事业越来越健全,特别是西医和西药,但是在它进入中国发展之初又是怎么样的呢?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些西医便以葡萄牙人攫取的中国澳门为基地,开设诊所,售卖西药,施行手术,并通过招收中国学徒的方式,向中国内地传播西方医学。这些西医之中有不少服务于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自然不免也会干些贩卖鸦片的勾当。

在这些西医之中,有一位名叫马礼逊,他也是来到中华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其于1820年在澳门开设一家诊所,合伙人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医生李文斯敦,并为诊所配套开设了一间药房。这便是如今著名品牌“屈臣氏”的直系先祖。在这当中,位于川南的泸州,西药商业的历史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江阳沽酒客查阅了部分档案史料,终于寻获一些端倪,发现原来泸州西药商业的起源,也可作为中国西药历史的另一个缩影来窥探。

辛亥革命后,我国民族工商业处在幼芽时期,当时的泸州和全国一样,非常落后,西药商业,更是空白点,城乡人民治疗疾病,是以中药为主,草药为辅甚致迷信巫医,求神信佛,医疗条件十分低下。

泸州自1911到1918年间,还没有一家专业性的西药房,开始进口的西药成品是:日本若林药房的金灵丹,株式会社的仁丹等。其它原质药品。尚未问世,金灵丹、仁丹当时由百货店,中药铺经售其它西药成品,以后逐渐增多,用者也更加普遍。后逐年开始,外国西药不断向中国输入,由上海、广州源源进口,进而普及全国。

1918年间,泸州赖光华结识了军阀队伍中的医官陈文伯。当时军医治病,开始采用西药,这个医官收刮民脂民膏不少,为了更加发财,出资伙同赖光华在三牌坊开设光华西药房,资金约银元八百元,从此,泸州第一家西药房诞生了。

医官陈文伯作后台,并作业务指导,赖光华在前台出任经理。先后招收学徒有胡竟成、李治政、杨克勤等六人。经营品种是从原质药为主,如安基安比、阿斯比林、撒鲁尔、次炭酸铋、凡士林、硼酸粉、氧化辛粉、碘化钾、海碘仿等几十种。

其次是渝、沪国产成药、并自制雪花膏,牙粉,盛入玻罐,摆在玻柜上,分零出售,城乡人民皆称方便,乐于购买。配制方法,从此下传,后来药房,家家如此,雪花、牙粉,药房是首创发明者。销售对象是:原质药为军队和医生,成品药是城乡人民。光华是当时的独商独店,生意兴隆,获利较多。

到1921年,陈文伯因军阀混战,溃败离泸,则由赖光华独揽其业,视为己有,以广招徕,生意越做越大。不久,败军医陈文伯潜来泸州,向赖索取资产,赖以谎言欺骗说:“在兵荒马乱中,遭了洗劫。”以报“阵亡”手段侵吞其大部财产。赖光华从此大发横财,先后在乡下购置田园一百余石,成为商兼地主。

1925年赖又在泸州白塔街开设世界药房,门面宽大,两边玻璃橱窗,内安一字形的柜台,陈设美观,可称泸州药房的首屈一指。先后招收邬建中、万润修、杨成玉等学徒五人。由于获利较多,资金雄厚,开始向上海进货。采用信函联系,由银行押汇,或邮局代收货款。这种进货方法,最为便利。不出门,货就到手。开支少,获利多。所以,光华、世界两家,资金不断膨胀,越做越富。

好景不长,1928年赖光华一病呜呼,则由其弟赖光清主持店务,赖光清是公子哥儿出身,不善经营,业务发展不大。赖光清之母(师婆)外号人称赖草药(卖草药出身),可算打骂学徒,刻薄成家的能手,她不堪寂寞在后台指挥,凡事都要依她,不然就和儿子闹别扭,吵闹不休。

泸州经营西药,自光华、世界开端以来,逐步打开了长期闭塞的局面,民间用西药的习惯也随之广泛。在1925年至1928年的三四年间,有蜀华、华西通、泉通、大东等四家西药房相继开业了。

产生以上四家的由来,除蜀华、大东的人员都由光华药房分化出来的以外,华西通的开创人是安岳县的孙汉章,学徒出身。泉通药房是本地地主叶泉胜(外号叶壳),由百货卖成药出身。蜀华药房创建人李治政(光华药房学徒)。大东药房开创人也是光华的学生胡竟成。

以上四家的组织形式和资金情况是:蜀华药房合资组成股东有白朗斋、邓敬孚、杨克勤等。李治政任经理,学徒伙房十人,资金约银元九百元。华西通有股东谢少清等,孙汉章任经理,学徒伙房六人,资金约银元七百元。大东药房有股东杨顺昌等,胡竟成任经理,有学徒伙房八人,资金约银元七百元。泉通药房乃独资经营资金约银元六百元,叶泉胜自任经理,有学徒伙房五人。以上四家共有资金约三千元,共有人数不到三十人。仍属资金少,范围窄,是泸州西药行业的维形。

经营范围各具特点

如蜀华药房,除经营原质药外重点突出自产自销成品药。自制了海碘酒、救急水、牙痛水、遗精药、斑点药、疳积糖等三十余种。印制标签,仿单,纸盒包装成品。所有学徒既是售货员,又是生产员。自产自销,利润高达四、五倍之多。

华西通药房重点制造戒烟的瘾见怕、安然丸等,利润也高达四、五倍。

泉通药房,把救急水改名救命神水,大肆夸大宣传起死回生,药到病除。笼络雇主说:只此一家,并无分店。把雇主囊括在手里,大捞了一把。大东药房,原质,成品兼营,业务做得稳健。

1919到1928年,泸州先后开设了六家西药房。在这八、九年间,是由无到有的初步阶段。由于西药生意利润高,加之学徒增多。学满三年则升帮工。薪金菲薄,不能养活家人,为了供家养口,不能不另谋出路,部份邀约亲友,筹集资金,开设药房,一般规模不大,少则几人,多则上十人,每家资金都在千元以下。

1929由蜀华药房分化出来的罗立群、林纯久、李华生等,顶打光华药房,改牌为泰华药房,由股东赖元吉出任经理。招收学徒张福生、魏绍康、牟荣久、张林书、胡文楷等先后有千余人。实有资金一千元,橱窗门面比较堂皇,业务日广,自制的救急水、疳积糖等大有销路,业务生气勃勃,大有起色。

1930年,钮子街的大东药房是官方资本,实力雄厚。独资法币千元以上,先后招收学徒十余人,代以立自任经理。他在上海中西药房投了资,由此关系,取得上海中西药房在泸特约经销的权利,上海中西药房几十种主要产品,以先货后款方式专利经销,获利不少。

1932年,慈善路又出现了大昌药房,后改为(瑞成行)它是大昌医院院长周瑞林兼营的,资金雄厚,约法币五千元。又以中国银行为后台,直接由上海来货。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几乎垄断了泸州西药市场,学徒掌柜共有六、七人。

1935年,罗立群、林纯久同泰华药房分伙,另开群益药房。员工四人。资金约五百元。全靠批发商大昌药房上架子(杀猪缴帐),地利条件很好,居大什字口。由罗立群任经理。由于罗立群花天酒地,日赌夜嫖,不务正业,丧失信用,年余就衰败了。

1936年由大东药房学徒出来的刘绪先(陕西人),约伙钟致祥等在白塔街开设瀛寰药房,资金法币千元,招收学徒四人,主要由上海来货。刘绪先的经营手段可算利害,消息灵通,投机取巧,抬价杀价,远交近攻,谋取暴利,招人嫉妒,同行人皆恶之。

在这几年间,又先后开设了钮子街的大中药房,是杨克勤从蜀华药房分出来的,因吸鸦片,忽视业务,不久就垮了。三牌坊的仁人药房,也是蜀华分出来的。李治政任经理,并有股东袁泽安、先玉堂等,以上两家均属中小户,资金各约法币六百元左右,学徒各四五人。白塔街还有两家,一是任范卿医生兼营的民生药房。二是汤老太婆(女老板)开的华康药房,均属小户,资金各约五百元,人员各三、四人,业务一般,发展有限。

泸州的第二代药房蜀华,经过兴旺时期,因经营方式,赶不上形势发展。加以内部分歧,股东撤的撤,人员走的走,逐渐衰落,一蹶不振,至三十年初,即告瓦解,为袁吉常顶打过来,改牌为振华房,为时不久,又告关闭。

1937年,由泰华药房分化出来的魏绍康、牟荣久、张林书等在三牌坊中学校对面,开设康宁药房。由魏绍康任经理,实有资金法币干元。但有股东,“钱帮”的邓声阶作后台。

在行业中有吞吐能力,曾派张林书远去海防(越南河内),采购大批法国皮隆氏九一四针,外国香精等,又以邮局代收货价,向上海进货,经营年余,获利尚为可观。

同年有大东药房学徒出身的军医张绍模,想发财致富,弃官经商,约集股东数人在鱼市街转角,开设亚州药房。此人性好赌博,常在内部摆设赌场。西药生意随之受损,股东矛盾丛生,年余就散伙了。

自1919年以来,泸州先后出现了正式西药房,将达二十家,还有“京货客”(北京百货店)兼营部份成品药,基本满足市场供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外产品日益增多,尤以外货更为神气。

徳国拜尔药爪的606针、药特灵、雷佛奴尔、罗瓦而精、脱吕怕佛拉文、百浪多息等几十种产品,全国大、中城市均有出售,声誉很高。美国的韦廉氏产品,英国的兜安氏产品,法国的九穴四针等袁互相比美,城乡人民奉为至高无上的良药。

接踵而来的日本产品均有几十种,在中国广大市场上互相争夺起来。由于外货装璜美观,效果良好,一时风行全国,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了崇洋的烙印。

国产药品由于技术落后,质量较差,在市场上不受欢迎,制药厂商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停滞不前。只有永安堂的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张思云的鹧鸪菜等国产成品,行销全国,颇受欢迎。

“九.一八”事変以后,日寇不断侵占我国领土,激起了全国不断掀起民族爱国运动,提出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口号。泸州药房所存的东洋货,始而拍卖,继而焚烧。当年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打退了日货充斥我国市场。

由于舶来品的不断输入,看来是坏事,却又变成了好事。在当年的历史情况下,尽管被称“东亚病夫”无所作为,民族尊严岂能自甘落后。舶来品输入,其实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发明,在三十年代初,上海民族工商业创办新亚、信谊驰名全国的两大新型制药厂。生产出丸片、针、剂、水剂、敷料等数百余种,具有一定疗效装璜美观,颇受欢迎,不仅抵制了外货,还节制了资金外流,西药在祖国的创造发明历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泸州的药房,原来只经营原质和成品,陆续増添了针药、丸、散、敷料等,特別是新亚厂的新消梅素针,信谊厂的新借花散,分別代替了徳国拜尔厂的六〇六针和法国的皮隆氏九一四针。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又如新亚厂的贺尔赐保命,信谊厂的维他赐保命,效果卓著。食母生、宝青春,这两种常用良药,上海两厂是首创发明者。畅销全国,为民族争光。

美国的孟山都糖精、克林奶粉、飞鹰炼乳。英国的奇华顿麝香精等,以及其它舶来品,均属各药房所经营的第一流商品。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群众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泸州自制的各种成品,不得不被中外产品取而代之,第一流产品为同行角逐的目标,各家争相购进,待价而沽,出现了少则贵的局面。有的奇货可居,利润高达数倍。原质药的销路由此越来越少,除购销部分原质药外,滞销的则不进。

泸州药房,这时虽达十余家,但行业公会,仍未建立。隶属百货公会,下属西药小组,在三牌坊消防会址办公。直到一九三八年才报请县商会批准,正式成立泸县西药同业公会,选举泰华药房经理赖元吉出任西药公会第一届理事长。孙汉章,赖光清等为理监事。

公会的职能是:凡属会员户的业务争议,及其它纠纷,由公会出面调解,秉公处理。凡有会员开业、停业,均由公会转报商会批准备案。为了行业售价一致,由公会统一印制价目表,发给会员户,按价执行。公会按营业额向会员户收缴会费,以支文牍,杂役补助及文具、纸张、茶水等费。同业公会属于人民团体,理监事均为义务任职。

自此泸州西药商业开始了逐步壮大的过程,有序的发展起来。其后又经历了几多兴衰的艰难岁月,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曾经的不足与历史遗留的情况,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和安排,但是这段起源的历史,却值得我们知晓并记录。

泸州西药商业的起源,中国西药历史的另一个缩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