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女装自拍性感大片,好评如潮:泥泞里开花!
来自陕西农村的小伙儿雯方突然火了。
他用废弃的破布、拾来的枯枝、
农村简陋的布景,
为自己打造了一场场华丽的时尚大秀。
雯方以敦煌壁画、《末代皇帝》为灵感创作的“大秀”,尽管布景简陋、素材破旧,却有华丽的美感
在破败的环境中,
他时而化身末代皇妃,
时而变成出土的佛像,
美得高级又有灵性。
中国传统美学是他创作的重要根基,
他说,在他家乡的黄土地和黄河水之间,
他永远能迸发无穷的灵感。
生活中的雯方
他自称是“无性别模特”,
网友评论他“泥泞里开花”“上天赏饭的天赋”。
在创作的背面,
他小时候因为外貌被霸凌,
长大后的时尚梦想屡屡受创,
开始创作后,又遭受了许多负评和攻击。
好在,来自家庭的温情和支持撑住了他。
撰文 | 周天澄 责编 | 陈子文
在农村,做一场场“国风时尚大秀”
我们在北京郊区的一家小宾馆见到了雯方,他戴着耳环,长发扎起,发绳挽成了一个黑色的蝴蝶结——凑近看才发现,“发绳”竟是一个黑色的垃圾袋。他笑笑说,这是一时找不到绑头发的东西,随手扯来的。
这也是他最近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乃至垃圾废品,打造自己的时尚造型,走一场一个人的时装秀。他把这个过程拍下来放到网上,好评如潮。
某个角度来说,他的脸并不符合当下主流的审美,高颧骨、宽下颚、细长的眼睛。但同时,他双腿细长,肩胛骨“漂亮得像是要生出一对翅膀”(粉丝语)。更重要的是,他走秀时姿态舒展自如,仿佛置身一线大牌的T台。
在家走秀的雯方
事实上,这些华丽的大秀基本都是在他家里——陕西大荔的一个农村完成的。
最出圈的一期“乡村大秀”,他借鉴了电影《末代皇帝》和海盗爷(设计师John Galliano)1998年的秀场造型,在墙上一边投影播放这部片子,一边完成了自己的走秀。
鞋盒自制的旗头
和衣服相配的橡胶洗衣手套
“开秀”前,他展示了自己的服装道具:旗头是用鞋盒和花自制的;服装多是废弃的被罩和床单;手套是洗碗橡胶手套;肩部的装饰是一个金属风的瓜子包装袋。
画面两边的红蓝色木框,曾经分别是门板和窗框
他对“秀场”布置得也颇用心,找来了羊圈的门板,废弃的窗框,绿色的野草和红色荆棘,在窗外放置了一面反射光线的镜子,配上墙上影片人物的光影流动,一时之间仿佛真的还原了一场清朝末年的旧时绮梦。
雯方在视频中模仿老妃子的窥视
《末代皇帝》他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最难忘的是一个小皇帝吃母乳、老妃子们泛舟湖上偷偷窥视的镜头,“像一幅画一样”。为了那一个镜头带给他的感觉,他拍摄了一整个系列。
他对“美”有超强的感知力,灵感源源不断。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最大的苦恼是“我脑子里有这么多想法,等不及要把他们呈现出来。时间永远不够用。”
农村家里的墙纸、板凳、花樽,都会让他产生“好美”的感叹和灵感
做饭的时候切着青红色的辣椒,他觉得“这个配色真美”;
又联想到敦煌飞天的元素,他想“能不能把它做出人间烟火的感觉?”;
那些闪光的灵感像一个线头,他顺着线头去寻找合适拍摄的场景。为此,他日思夜想,走在路上的时候也总在寻觅。这种寻找没有什么方法论,几乎都是在一瞬间,“那个感觉对了”。
“敦煌”拍摄于一个废弃的土屋,他往脸上撒上尘土,营造“出土”的感觉
“敦煌”主题的拍摄就在一座废弃的土屋里,因为长久无人问津,已经结了蛛网,蛛网上挂着鲜活的蜘蛛。闷热的环境里,蚊虫肆意横行,但是他一看到的时候,就知道,这是自己想要的拍摄环境。
他的造型材料,往往就来源于走秀的现场环境。这是他操作的思路之一:在一个合适的场景中,总能找到可以为他所用的造型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一定和这个场景是匹配的、和谐的。“在我眼里,万物皆可高级。”
寻找合适的素材
“就像你去河里玩,就一定会找得到鱼。”和他一直合作的化妆师十亿在旁边补充说明。十亿和雯方是老乡,在一个老乡群认识,十亿看到了雯方的朋友圈,对他的表现和审美非常欣赏,从此开始了合作。
“敦煌”那一期,服饰就是从土屋旁边捡的各色破布条,红的绿的黄的,他把它们披挂在身上以后扬起来,就真的有了敦煌飞天的神韵。
他又把尘土吹到自己的头上脸上,站到了土房的失修的颓垣墙角之间,配上拾来的枯枝,垂下眼帘,在幽暗的光线下,像是刚出土的佛像。蚊虫落在他裸露的皮肤上,“佛像”一动不动。
为了拍出美丽的镜头,雯方涉过不少险
在拍摄这件事上,雯方有一种执着的勇气。蚊虫叮咬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不就是日常生活吗?日常也会有蚊子,那里多一些而已。”他轻描淡写。
但也遇到过真正的险境。家乡山川风物给了他无穷的灵感,他的拍摄也深入其中。有一期植物主题,他想要表现植物在峭壁的生存状态,于是真的爬到了崖壁之间,赤脚走来走去,“地上有刺,又站不稳,我得抱着树,把人挂在上面,才不至于掉下去。”
为了呈现黄河大开大合的主题效果,雯方直接趟进了迅疾的水流里
又有一期“黄河”主题的拍摄,他直接下到了黄河湍急的水流里。“刚下去那一下,水流快要把我冲走了,我得使劲儿把手指插进泥里固定住自己。朋友让我赶紧上岸,我不肯,我下都下来了,怎么还能上去。”
就那样把手插在泥里,他完成了整场拍摄。上岸后看着河水的流速,他感到后怕,“觉得自己当时怎么那么傻。”
但他很明确,以后看到合适的景,还是会这样义无反顾地去拍。“不拍的话,我心里会不舒服。”
当一个乡村超模,
像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
雯方1990年生,初中的时候,家里的卫星电视可以点播频道,他爱看各类T台走秀,而且隐约觉得,时尚工作可能会是自己喜欢的,一颗向往美的种子就此种下。
上了高中,他在一家二手杂志店第一次看到了一本《ELLE》,被内页模特触动到,很多模特长相并不符合主流审美标准,但神态、表情、气质,都在表达更多元的“美”。
雯方从小喜欢画画,他模仿过的一系列名画造型,也是他对于“美”的不同表达
因为从小喜欢画画,他大学学了平面设计。在大学,他如饥似渴地泡在杂志区翻看时尚杂志,这也是对他审美理念影响很大的几年。
他本来隐约觉得,自身条件普通,将来如果做一个时尚圈的边缘从业者就很好。但那几年他开始逐渐觉得,或许自己也可以成为那个直接表现“美”的人。
毕业后,他很短暂地做过一阵子设计的工作,但在家乡陕西,这样的机会很少,那些工作也并不能真的发挥他的创造力,工资又奇低,他没有停留太久。
关于“美”的梦想从未熄灭
之后,他做过门童、做过保安(“这些工作都比当设计工资高”),也做过几年销售。他家境普通,知道自己先要解决生活的问题。
但他一直想当模特,面试过不少模特公司。有些让他先交钱拍模卡,之后自然是石沉大海。有时候被坑了一次,他去下一家模特公司,照样掏钱。
“因为真的想做这个嘛,有侥幸心理。”被坑过几次以后,他不再交钱了,但仍然会怀着希望去面试。但这条路上,他从来没有收到过好消息。
2018年左右,他想明白了,“这样不行,我得先有自己的作品。”
最初,他以一系列模仿名模刘雯的作品走红
一盘捡来的眼影盘成了这条路的开端。那时候他姐姐在外打工,当地小偷很多,有小偷偷了女孩子的包,值钱的东西拿走,不值钱的随地乱丢,恰好一盘眼影盘就丢到了他姐姐的门前。
姐姐知道他喜欢这个,送了给他,从此他开始模仿明星的造型封面,拍仿妆视频。
一开始拍,他用一台卡片机,就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小屋子,“眉毛画得像两根黑柴火,一盘眼影盘搞定所有妆容。也就打了光拍出来看还可以,其实生活里根本禁不住看。”
相对早期的作品
他坦然承认,即使到现在,化妆技术较那时进步了不少,但手法还是粗糙。他模仿明星,也不求完全的形似,而是希望能渗透进自己的风格。
起步的时候,辛辛苦苦拍了半天的视频没几个人看,他也感觉沮丧。“有时候沮丧个一天半天的,但还是放不下,可能过了一天脑子里有个新想法,就又立刻去(拍视频)了。”
有一天,“农村小伙模仿刘雯”突然上了微博热搜,朋友跟他说了,他还有点恍惚。上热搜了以后,他眼看着粉丝几万几万地涌进来,他不敢太把这件事当回事,“觉得自己还不太成熟,接不住这个,只有好好继续做内容。”
一个男生在镜头前穿夸张的女装,画浓艳的妆容,并不总能被大众接受。有人骂他不男不女,是变态,他不当回事,“从一开始做这个,我就知道一定会被骂博眼球之类,我有心理准备。再说,这和我小时候经历过的比,算得了什么。”
小时候,他因为长相和家庭条件,长期被霸凌。学校的小混混把他叫到角落,没有任何理由地殴打他,一周总得有个几回。
小时候,他因为外貌遭受了不少霸凌
好在他天性阳光,童年没有给他留下什么阴影,倒是培养了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网络负评再难听,他最多难受一顿饭的时间。饭消化了,负面情绪也一并被消化掉。
“而且有些负评也有道理,说我化妆或是拍摄不好,确实是我需要改的。至于有些完全没道理的攻击,在意干什么呢?又不是咱们自己的问题。”
他说自己是“无性别模特”,“我希望一件衣服,男生穿是一种好看,女生穿是一种好看。不一定非要区分男女性别。”
雯方的女装造型
这恰恰暗合了时尚圈的“unisex”风潮,山本耀司早早说过,“谁决定了男女服装应该有区别呢?我的男装穿在女性身上和女装一样好”。T台上,男性身着粉色、蕾丝、豹纹、裙装等等元素早已不鲜见。
一袭红裙头戴红花的雯方,扮成了皮影造型
后来,支持和赞美越来越多。一个姐姐自己生病了,生活受限,特别喜欢他对爱好的执着和天分,说无论雯方有什么拍视频的需要,她都愿意资助;有的粉丝急于让他被世界看到,说自己会四国语言,愿意免费帮忙翻译视频;还有粉丝提出要教他英语,因为“将来走向国际总是用得到的”。
他感念这些好意,但对各式各样的夸奖也看得比较平淡。“我知道我自己大概做到什么程度了,关注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行了。”
石膏雕塑造型
一转眼,他拍视频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从一开始的模仿明星,逐步变成了个人的主题时尚造型创作,思路也越来越大胆。
性别界限的模糊已经不稀奇,很多时候他的灵感是跨越了所有界限的——他把脸涂白,眼角涂红,戴上假刘海,在深夜里模仿阴森恐怖的纸扎人;或是在浑身上下扑满面粉,成为一尊石膏雕塑。
他说比起天分,自己是因为真的热爱才会如此,他的手机里有两万多张图片素材,给他灵感,给他启发,都是他为“美”而收集的。
家庭,一个温暖宇宙
母亲对雯方的影响很大。八年前,母亲患上重病,很快就离世。他记忆里的母亲非常阳光、美丽,但是是一个典型的“一生都在为别人活着”的中国女性,永远在为一家老小操心。
“她生病以后,想要少操心别人,多为自己活着。但是她好像已经学不会怎么为自己考虑了。即使想为自己活着,也已经时日无多。”
“我就觉得,人活着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要赶紧去做。”
雯方和家人在一起
一开始,他对于在家拍视频有些顾虑,不太敢被人看见。在这个民风相对保守的村子里,他担心自己的“离经叛道”会影响父亲在村里的好人缘。
后来,他发现父亲非常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在接受其他采访的时候,父亲说,只要他做的是正事,不是邪门歪道,我们就应该支持。
雯方说自己有一群“神仙家人”。尽管家境普通,但是全家都是阳光开明的性格,这种性格帮助他健康地度过了被霸凌的童年,又度过了做视频以来的每一个相对低潮的时候。家人从来没有质疑他,或是想要干涉他的意思。
《皮影》主题中用到的木框,是父亲为雯方做的
最近,他的父亲真的帮了儿子一个忙。在一期皮影戏主题的拍摄中,雯方需要两个木框,他求助于在村里做木匠的父亲。尽管那几天父亲特别忙,但还是二话不说,在半夜开始为他准备道具。
父亲对他拍的视频本身并不感兴趣,也不懂得新媒体、时尚这些,甚至不认识字——“连网上别人骂我,他也看不懂。”他只是确认儿子在做自己的“正事”,就再没有干涉。
有一次,父亲用电摩载着他,被村里其他人故意打趣,“你这拉的是谁呀?”父亲直接怼了回去:“拉的我女子(方言中女儿的意思),咋了?”隐晦的偏见被父亲用直接的方式化解掉了。
雯方与小妹扮成花仙子
在雯方视频里经常出现两个小女孩,是他的堂妹,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堂妹做他的小模特,和他一起扮成花妖或是天鹅,十分乖巧。他没想到,妹妹还因此在同学里成了“名人”——电脑课,小孩们都借机上网刷B站,没想到就刷到了自己的视频。一时间,全班都拥上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