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心历狂飙! ──《飓光志》书评

2023-03-12 20:56 作者:木无月  | 我要投稿

       该如何描述这种心情呢?这种文字所带来的激越感,这种从头到尾的震撼,这种忍不住放声尖叫的情绪,大概就像是在心灵深处腾起了一场飓风,起初只是几缕神思的微微拨动,缓缓回旋,渐渐扩张,突然急遽奔流,在每一根血管里肆虐炸响,全身肌肉为之紧绷,心神为之跌宕,唯有牙关紧咬,被包围,被擭住,被征服。那一刻,灵魂起飞了。

 

       二十三天前,我开始了《飓光志》系列(包括卷一《王者之路》、卷二《光辉真言》、卷三《渡誓》)的阅读,准备一口气读完三卷大部头,所以,任谁都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而中途我甚至得知该系列的故事还远未完结,作者本人的计划是以十卷作结。虽然对于奇幻作品来说,我一向热爱长篇史诗,但风杀的,我真的就没有读过这么长的还不带写完的书!我已经缺席了整整三个星期的书评了!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我身上,一件从来不曾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我很难说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眼中所见,除了这本书之外的一切都黯然失色,社交媒体也好,影视动漫也罢,有任何吸引力吗?生平第一次,一本书的魅力大过了外界的所有诱惑。这种全身心沉浸其中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每每当我从灯盏下抬起头来,原来又是已至深夜,而就连晚间散步的短暂间隙,我也只想与家人聊聊《飓光志》里的一切,聊聊那些在我心中涌动不停的激情和难以自拔的狂热,啊,只要一想到它,我就实在忍不住向全世界呐喊!

 

       所以啊,持续亢奋了二十多天的后果就是,正在写这篇书评的我,充满了飓光耗尽般的疲惫,而且也依然算不上理智,哪怕写这篇书评的初衷是我想向有缘人发出共读的邀请函,但倘若我控制不好自己的絮叨,也请你们相信,那只是一个“发了疯”的女人对所热爱之物献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史诗奇幻总是离不开独特的背景设定,这就好比再精彩的戏剧缺了合适的舞台置景,便显得虚假悬浮,但这次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段“真实”的经历,来自一个“真实”的世界,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叫做“三界宙”的怪地方。

 

       之所以会取“三界宙”这么个古怪的名字,是因为这个世界是由实界域、知界域、灵界域三重构成。实界域可碰可触,自不必说,灵界域容纳诸神,太过高邈,至于知界域倒是有趣得很,有时候人们又称之为“裂影界”,与实界域重叠,却水陆颠倒,成千上百种灵体居于其间,甚至像人类一样建造起了城市,展开政治、贸易等活动,当然也有些怪异的人类更愿意离群索居,住在灵体的王国,或者利用该界域的垂贯点(三界重合之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相对而言,实界域的制约则大得多,不管是情绪灵,还是自然灵,都无法在人类面前展现全貌,而它们作为神力的碎片,因人的认知而获得些许意识,本身影响不大,所以人们也往往倾向于忽略它们。

 

       不过,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在三界宙十二主星之一柔刹星的大陆上,四千五百年前,曾有一群特殊的人类与灵体许下誓言,缔结纽带,化身赋有飓能的“光辉骑士”,在十令使的领导下,抗击来自虚渡的灭世轮回威胁,然而最终九位令使却抛下同伴,背弃约誓,此后光辉骑士团亦丢甲卸刃,成批的灵体因此死去,史称“光辉变节”。

 

       时光抹去文献记载,人心扭曲真相实况,昔日的英雄成为可耻的小人,历史的疑云成为宗教的讳忌,而柔刹依然是一个重力仅为地球十分之七的神奇星球,南寒北暖,一年十月,五百多天,四季不定,三个月亮。要想在这个星球的唯一一块大陆上存活,得扛得住全年飓风肆虐,还得在缺土少壤的岩石地上扎稳脚跟,所以对什么拉车的巨壳生物啦,带壳会动的草啦,会织茧的两栖生物啦……最好见怪不怪,毕竟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但是,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最怪,只有更怪,而人类总是能突破底线,制造“惊喜”,不过请放心,柔刹的人类不长壳,只是有点“多彩”而已。让我们从飓源海起飞,跟随飓风之父的脚步,从东往西,便能见识到这块大陆上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奇葩):

 

       若从霜冻之地登陆,我们首先接触到的便是故事开始的地方──纳塔纳坦的遗址破碎平原,传说该国覆灭前他们的女王与第二个月亮诺梦生了孩子,所以他们的后代都是蓝皮肤,不过这不重要,毕竟与同样国灭蓝肤,却影朝光源,能够重塑躯体的艾米亚人比起来,这也不算咄咄怪事,重要的是我们将在这块高地林立,千沟万壑的荒地上待上整整两卷的时光,但我保证你们一定会怀念它的,至于为什么非得在深渊恶魔出没的险恶之地盘桓这么久,这就离不开一个叫做阿勒斯卡的国家。

 


       世界上可能有一半的战争都是褐肤黑发的阿勒斯卡人惹出来的,他们高大威猛,宣称竞争与荣耀是他们的行事法则,就连死后也梦想着能在宁静园里帮着令使继续打仗呢。这样一个好战的国家,在名义上实行君主制,实际上却形成了类似分封的制度,国内根据瞳色深浅的不同,更是等级制度森严,加上两性分工的规定,男性尚武,不能读书识字,女性尚文,露一只手干活(女性左手为禁手,要遮住),本身内部不团结,偏偏他们的国王又被飞檐走壁的白衣刺客杀死,可以想见这个民族能不炸锅吗?于是六年之内,对仆族智者的战争引得国内国外大战小战纷争不断,潜藏已久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冒头,而这便是本书故事的开端。

 

       这个与和平友善背道而驰的民族,看上去好像不大讨喜呀,然而设想下,有一天动手胜于动嘴的直球阿勒斯卡人将要和这块大陆上的其他所有大小国家搬着板凳排排坐,只为争取团结合作,而他们将要唇枪舌战的对象除了本国的轩亲王外,还有盛产红发,宗教保守的雅克维德人、天生两道长白眉,商业头脑冠天下的泰勒拿人、靠论文和申请表处理所有事务,最会绕弯子打官腔的亚泽尔人、最老者为皇为尊的巴巴萨拉姆人、金发金肤,信奉“一体”的伊里人、情报头子塔石科……那该是多么“有爱”的画面,至少这群人首先在地域黑上就一定能达成显著共识。

 

       实际上,这儿还有三个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只是向这三个地方的人寻求沟通恐怕难上加难,因为他们不是无政府无组织的散漫成性,就是孤僻得几乎与世隔绝。可是我做梦都想生活在水浅风暖,优哉游哉的淳湖呢,如果嫌日子过得太闲,去雷希群岛度假似乎也不错,欣赏住在巨壳生物上的雷希人裸奔,跳水,时不时来场岛岛大战,绝对够疯,只是要格外小心找不到归路和船,因为“岛”是活的。至于,为什么喜欢把石头当做宝贝的深国,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个地球吃货的自觉,只有深国屏蔽飓风,环境与地球最为相似,不仅有土可种,还养鸡饲马,这可是柔刹的有钱人才享用得起的好玩意儿,一般人只能啃啃甲壳类生物或飓虫,要不就是用塑魂术转化宝石而来的人工肉食,不绿色,不天然。

 

       总之,柔刹是个奇怪的地方,但还怪得挺科学的不是?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比主神阿多拿西层次还高的那位,是那个叫做布兰登•桑德森的伟大男人。我爱死他了!九年前本就该认识他的,可惜阴差阳错,没能读完他的处女作《伊岚翠》,但这本书我一直心心念念记挂了好多年,就算一度连名字也模糊了,可绿色的封皮和遗憾的心情无法磨灭,如今却因《飓光志》重新找回失落的记忆,而作为成熟作品的《飓光志》更证明了奇幻大师布兰登•桑德森令人惊叹的叙事能力,啊,我爱死他了!

 

     《飓光志》系列就像一个精准切割,细细琢磨的艺术品。为了完成这么复杂庞大的故事架构,作者采用了多线叙事的表现手法,以卡拉丁、沙兰、达力拿、阿多林等几个角色为主视角,兼顾人物性格色彩中的冷与暖,犹如黑白琴键,交替呈现,冷暖协调,奏响主线旋律,同时间杂插曲,用小人物或次主要人物视角,交代这片大陆上除阿勒斯卡以外的其他地区所正在发生的事件及风土人情,而主线与次线的关系仿若藕断丝连,在似有还无之中,如有隐语蓄势待发。

 

       事实上,这种明线暗线的纠葛贯穿行文始终,除正文叙述人物命运矛盾之下,频频暗示的某种隐忧外,对于暗线的铺陈,在每一章的章节导语处显得尤为突出。导语处的话语时而预告,时而说明,时而独白,时而回应,令人猜不透,看不清,总比正文叙事先行一步,却又在将来的某处互相钩连,就像某种始终吊住读者味蕾的撩人香气,让人无法一口吃下,而当人真正品尝到些许滋味时,只觉满口回甘,恍然大悟,但新的疑问却又再度将你引诱。

 


       然而光靠这些还不够,作者还在时间线上做文章,以类似闪回的方式,回溯人物过往经历,并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形成跨越时空的共振呼应,在推进主线发展的基础上,还原人物过往,丰满人物形象,揭示内在矛盾,塑造成长弧光。

 

       听上去,布兰登的叙事似乎相当繁复,但实则繁而不乱,这也正是作者深厚写作功力的体现,而作者对结构的驾驭能力也同样延续到对故事节奏的精准把控上。

 

       横向观之,从《王者之路》到《光辉真言》,再到《渡誓》,你可以感受到一脉相承的叙事节奏,由舒缓的前奏,过渡到趋急的中段,最终来到断崖式的高潮,跌落至谷底后,一飞冲天,最后再度恢复平和,可以说一本书就是一场飓风,从飓寂到飓幕,及至飓雨,直教人心跳加速,酣畅淋漓。

 

       纵向观之,在卷与卷之间,亦遵循着严格的松紧秩序与力量等级。卷一要解决的还只是阿勒斯卡人的内部矛盾,主人公们面对着各自的人生困境,危机尚且蛰伏;卷二则直面阿勒斯卡人与仆族智者间的种族矛盾,真正的危机浮出水面,主人公们命运交汇,光辉骑士再度现世;到了卷三,新的时代来临,一个国家已无力解决问题,全世界都需要同呼吸共命运,更多的光辉骑士现身,而对手还未展现全部的实力,暗处的力量亦蠢蠢欲动。冲突在不断升级,故事一卷胜一卷精彩,用个不恰当的说法,《飓光志》简直就是带有文学性的“高级爽文”。

 

       的确,在我看来,这本书是具有文学性的,堪称艺术,正如书中所说“艺术的精髓不是理解,而是体会”,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一段铭心刻骨的经历,更是语言文字的魅力。作者采用回文诗的对称形式作为每一部分的标题,实在精妙,既照应文本内容,又顺应整体气质。更精妙的是作者在不同人物会话处理上的妙语连珠,颇有几分莎士比亚戏剧式的幽默风趣,几个来回便逗得人心花怒放。而在整体叙事上,文字所带来的力量感与画面感更是教人无法忽视,与之相对的“静态文字”,却走向深邃,比如迦熙娜和她的学徒沙兰在学术上的探讨、知策的起立女孩儿的故事、卷三达力拿的思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只是简单朴素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思,或醍醐灌顶,或发人深省。(当然,这也离不开译者的努力)

 


       在思考书中文字所构筑的迷局时,我也仿佛跟着人物一同进行了一场心的修炼,因为我,或者说我们,跟书中的人物是何其相似,他们的难题其实也是我们的困惑。毫无疑问,《飓光志》虽是拥有庞大世界观,强调对抗的奇幻故事,但它的核心依然是人,只是我不禁感慨,究竟是什么样的作者才能有如此博大的胸襟和如此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这么多有血有肉的大小人物来,而丝毫不去回避他们生而为人的不完美?

 

       所以要和《飓光志》中的人物交心,绝不能采取上帝视角,虽然有的时候,你难免替他们急,替他们气,可扪心自问,谁能比他们做得更好,那些所谓的缺点,不也正是他们的迷人之处?在跌落谷底后,那一瞬的转变与觉悟便是人性的光辉了,因为有了影,光才更加明亮,而那是比世上任何事物都要炽热温暖的存在,千金难买。

 

       卡拉丁是我看书时喜欢上的第一个角色,却也是我看得非常纠结的一个角色,他有医者般悲天悯人的心,亦有自我画地为牢的偏狭。他的经历最为坎坷,从手术师学徒到士兵,从士兵到奴隶,从奴隶到冲桥手,他因拯救而获罪,也因无力拯救而自困,一路身不由己,被推向绝望的深渊,坚强如他,也曾想过一了百了。而忧郁的性格使他连新生也笼上阴霾,这个人仿佛天生就学不会放松,好像不时时将责任扛在肩上,自己就一无是处,老是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立场困境,思考越深,决断越难。然而,我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卡拉丁,一般人不会想的事,他会想,一般人不愿做的事,他愿做,他的爱是给到所有人的,尤其是那些身处弱势的人,哪怕是他所恨之人,只要他们无法自卫,他也愿意挺身保护,而他每一次自我局限的突破,都能在我心中掀起一场小小的风暴,让我赞叹不已。

 

       沙兰是几个主角中唯一的女性,她和阿多林也是全书中我最爱的角色,不过我可不是因为她那头亮丽的红发和伶牙俐齿的好口才(才怪,我羡慕死了),我永远会无条件地支持每个勇敢起立的女孩儿,更何况,沙兰身上有太多的地方能引起我的共鸣了。一个原生家庭扭曲,出身乡下的深闺小姐,为挽救家族危机,第一次迈向世界,她高兴得画个不停,哪怕被迫要做窃贼,忍受道德的煎熬与良心的不安,她也为能够师从真正的学者学习而快乐。卡拉丁总是羡慕,同是经历了悲惨过往,沙兰居然还能笑得出来,甚至一步步由娇羞怯懦走向独立自主,成为让王公贵族也无法忽视的耀眼人物,以至于一度都无人看穿沙兰的假面,以及迷失在无数假面之下,那个自卑逃避,惶惶不安的人。幸运的是,有人是真正理解她的,人生的难关只能自己克服,但有人相伴,自是幸福,女性独立不代表孤立,更无须一味逞强。看完三卷,对沙兰,我只想道一声恭喜。

 

       达力拿的年纪比卡拉丁和沙兰要大上许多,他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也是灵魂人物,刚出场时我以为他是一位宽厚沉稳的长者,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就算被同僚、朋友,乃至儿子质疑,也一心遵循《王者之路》的指引,不计个人荣辱,为团结王国而奋力奔走,直到第三卷,我才知道二三十年前的达力拿远不是如今这个模样。彼时的“黑荆棘”是个不爱动脑筋,更不想搞政治,只对战斗狂热,喜欢凭一腔热血往战场上冲的毛头小子,说是典型的阿勒斯卡人也不为过。他还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外族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儿子,家人的存在曾经稍稍平息了他那躁动不安的战欲,但遗憾的是天堑之战还是改变了一切,为遗忘那血色的一夜,他不惜远赴异国,祈求夜妖,然而过去终将重现。有人说达力拿是战争狂魔,屠夫与刽子手,也有人说他是伪君子,这或许都没有错,但他更是一个正在发生转变,并不断努力着的人。

 

       一个“变”字也正是本书的精髓,而变化所指乃是一个过程。

 

       在读第一卷书时,我就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飓光志》虽是西方人所作,却总是透露出几分东方思想的影子,等到读完全书,这种熟悉之感愈发明显,可若以东西方论之,则未免狭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是个相当慈悲的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作者想要创作的是一群圣徒,更准确地来说,他们不是圣人,却似圣人,正如佛教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此,人人皆佛。

 

       书中的几位主人公无一不是背负沉重痛苦或深重罪孽之人,然而偏偏他们被作者选做了救世主,他们要救人,先渡己,唯有直面内心,接受自己,才能念出真言,再度进阶。其实,不只是他们,在书中就算是一再辜负他人期望的瘾君子、被人骂作昏君的国王、没有自我,杀人如麻的刺客、覆灭全族,引发灭世的仆族智者……只要愿意改变,念出光辉骑士团的第一信条(“生先死,强护弱,行胜果”),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那么重新开始,最重要的是哪一步?第一步?不,永远是下一步。下一步,再下一步,接着下一步,转变的过程就这么发生了,而人生说到底只有两点,起点和终点,中间的都是过程,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是如何对待这个过程,所以过程比结果重要,哪有什么一竿子打死,一次失败或几次犯错就永不翻身的道理?罪人都尚且有机会改变自己,更何况我们呢?只有在原地踏步的人才不会犯错,人越是成长,犯错越多,而最好的人永远是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正在进步的人,道理原本就是这么简单。

 

       尽管在书中,作者同样借灵体之口,言人天性善变,背誓,故无荣誉可言,荣誉死,则希望灭,可《飓光志》特殊就特殊在作者似乎并不认为不变的荣誉和律法是柔刹灭世的最优解,他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即便人性不完美,他也更相信人性本身的价值,信赖比昨天更努力的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看来,似乎作为神瑛的培养更适合柔刹,但我更期待作者后续的答案(意思是第四卷《纷韵之争》快点来!)。

 

       最后,我想以书中的一句话作结:一个人可以相信一个故事,但不用相信这个故事真的发生过(引自《渡誓》下册第1310页)。因为好的故事赐予人力量,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人一生,愿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从此温暖如光。


我心历狂飙! ──《飓光志》书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