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5:春秋3
秦国作为从春秋强到战国后期的国家,本身是有极大的优势的,身处的环境并不如中原沃土,缺水少粮,时时刻刻处于奋发斗志之中。正如《菜根谭》所言:“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国家和人一样,长期的逆境锻炼,使得历代的秦君难有消靡之态。
秦穆公求贤礼遇,待人处事皆有称霸之姿,在西北地区本来就很荒芜,进军中原是历代秦朝人的梦想,然而,上天似乎不想让秦朝的成功这么简单获得,设置了几百年的重重考验,只为那短短的十几年辉煌。中原入主受阻便转而向西北挺进,在不断吸收和融合西北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作战方式,悄无声息中占据了西北的大片土地和人口。开始了“奋六世之余烈”。
秦穆公的成功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还是在其知错能改的态度,他有刚愎自用的时候,有贪图享受的时候,有欲速不达的时候,甚至有听谗妄论的时候,但是无一例外都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迅速做出改变,在上位者却能够放下姿态诚恳认错,明确自己的失误,不会找什么替罪羊背锅美化自己的行为。故而错可成训,一步步稳中有进,秦国的朝臣军民不会溃散离心,在一个个天灾人祸面前还能众志成城。
向图中原者,楚一直有其野心和能力。争霸过程往往轰轰烈烈,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中,晋的存在阻挡了楚的野心,然而国大位卑的楚国不满足于现状,在北进受阻之后,选择了其他所有的方向积聚力量。然而,拿着相似剧本的秦可以吞并天下,楚为何不可以呢?在我看着文字中的沧桑感到疑惑时,好像看到了楚霸王项羽的遗憾自刎,真有中天道轮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