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寄托》
只是思考的话,不去做便没有意义,但即使去做了,真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吗? 我一直都在逃避,人际关系也好、亲疏关系也好、现实与想法的矛盾也好、还是网络中那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好,我都只是在刻意回避。 因为一直都在逃避,所以我只能是什么都得不到人。 逃避只能缓减我损失的速度,而并不能让我停止损失。 我不想和任何人走的太近,但是人类是群居动物,身边总会有一些最为亲近的人。 亲近的人距离一旦距离我太近,那么就能看到我所有的缺陷。 即使这个亲人再怎么的爱我,再怎么说不会介意我身上的缺陷,如果我没有回应这个爱我的人的某种期待,也终有一天会心力憔悴,对我失望透顶。 因为爱我的人就代表会对我产生期待,无论是他单方面付出爱的自我满足,还是对我产生了心灵的寄托和依偎,都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他对自己心灵中的某种期待就是了。 我明白,人虽然是群居动物,但却又都是孤独的,不然也不会对他人产生寄托、依赖,依偎亦或者是期待了。 人天生心中就有一个缺口,它可以被别人填满,却也可以被别人挖空。 人不可能单独靠自己填满这个缺口,所以只能依靠别人来填满。 所以,真正孤独的人,从来都没有心去理解“心为何物,爱为何物”。 而真正理解孤独却又没有失去心的人,都会与他人保持距离,固步自封,因为他不想在因为爱或是被爱,而活的太累了。 即使放弃思考,深夜中我的大脑都会不自主的产生错杂交缠的声音。 我知道,这是大脑想让我抗拒这种孤独感。 人类的感情和思考都只不过是临时的罢了,就如同生命一般,即使在凋零之前,也会尽办法留下最后的寄托。 这种寄托,或许才是困扰包括我在内的无数庸人,都无比困扰的问题吧?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