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小技巧(8)打好初中基础

很多小伙伴在备考「常识判断」和「言语理解与表达」时会遇到「瓶颈期」,感觉怎么努力分数都上不去,其原因很可能是「基础不牢」。
对于「常识判断」和「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来说,打好基础——尤其是掌握透彻「初中教材」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三年)学得好不好,决定了考生的基础;考生的基础好不好,决定了两个板块做题效率高不高;而行测又是对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的考试,因此做题效率直接影响最后分数。
举例来说,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句诗,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基础好的小伙伴马上可以从中意识到多个知识点,比如:
白居易诗的风格;
为什么有「绿的蚁」「红的泥」这两种颜色的事物;
「绿蚁」是否说的是「绿色的蚂蚁」;
「醅酒」「火炉」的制作过程发生哪些物理、化学或生物方面的变化;
…… ……
事实上,这些考点都在公考中出现过,而且这些知识点都没有超过初中教材的范畴。如果能打好基础,此类题目并不难做对。
再举例说,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中,一个热门成语会被反复考到,比如「立竿见影」「所向披靡」「此消彼长」等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多次被考到,但仍有很多小伙伴会做错,其原因就是「成语基础不牢固」。比如:
「立竿见影」形容措施马上见效,但不能形容措施推进力度大。
「所向披靡」中「披靡」意为「谓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随之倒伏」,用来形容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所到之处无人能阻挡。而「披靡」本身用来形容「军队溃败」,所以「所向披靡」和「披靡」的含义恰好相反。
「此消彼长」用在相同/不同的事物间含义不同。
「此消彼长」用于同事物内:主要用于劝说别人、平衡心态。
如:你这换了新工作,虽然工资少了些,但此消彼长,工作压力也降低了,能更好地陪伴家人。(用于同一个人)
「此消彼长」用于不同事物:呈反相关关系。
如:受到俄乌冲突和随后欧盟对俄制裁、俄罗斯出台「不友好国家天然气卢布结算政策」等影响,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数量骤然下降,此消彼长下,欧盟转而尝试从美国、卡塔尔等地进口更多天然气。(用于「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欧盟从俄罗斯以外地区进口天然气」这两个不同事物)
从上述知识点中可以看出,打好基础对于考生来说极为重要。无论是掌握初中各个副科的知识点,还是吃透义务教育阶段的文言文、成语,都能帮助考生提高解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