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raTomy戴亚克隆系列「DA-65 バトルコンボイV-MAX」诞生秘录(下)
由身高仅约3厘米(1/60比例)的可动人偶集结而成的takara tomy的原创SF玩具系列「戴亚克隆」中,出现了一台以能够分离成空中与陆上载具,可变形为内置丰富武装的强大的人形机甲,还搭载了可与bolet Core及各部分的结合以及各个单元联动的功能的,以其极高可玩性为代表的大体积战斗移动基地「戴亚克隆DA-65 BattleConvoy V-MAX」 根据搭载的可选功能单元的构成选择,可以根据目的进行「作戦司令基地」「戦闘機動基地」「格納輸送基地」「整備工作基地」「ボレットコア(bolet Core)/Vムーバー格納基地」「PSチェンバー格納基地」「トライヴァース母艦」等各种各样的特化运用
我们向本商品开发的中心人物takara tomy的玩具设计师高谷元基先生咨询了关于本商品的故事。
本周,我们将以本商品的开发经过为中心的前篇<BattleConvoy V-MAX :诞生篇>的后续——以关于今后“戴亚克隆”的展开的故事为中心的后篇<BattleConvoy V-MAX :未来篇>。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突然,但是是否有考虑过发售「BattleConvoy V-MAX」的重涂产品呢?另外,当时的Battleconvoy曾升级为PoweredConvoy,但<BattleConvoy V-MAX >也能开发出这样方向拓展的商品吗?
虽然目前为止的近期发售计划中还没有换色的打算,但我认为和之前的戴亚克隆产品线一样,这仍作为某种形式[指重涂]。关于换色,我并想不拘泥于过去,我认为应该朝着符合现行戴亚克隆的世界观的方向发展。

[PoweredConvoy,《变形金刚G1》通天晓的原型]
关于Power up,虽然最近没有与之类似的项目的开发计划,但正如刚才在开发过程中所说的那样,<BattleConvoy V-MAX >的身体是基于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形式都能应对的构造开发出来的,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但我认为根据实际成果和反响开发的可能性很大。
——BattleConvoy曾是CAR ROBOT系列的大型产品,这是否意味着其他CAR ROBOT角色会复活呢?

从以前戴亚克隆衍生的CAR ROBOT系列的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没有纳入现行戴亚克隆的计划,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现在的戴亚克隆世界是没有伪装成实车的必要的世界……”,不仅仅是“没有”这个词的设定,抛开本身产品方面,我想并没有向CAR ROBOT系列引进发展的方向。
把喜欢的汽车在自己手里用令人不可思议的手感和按步骤改变玩具形状的话,只需要一会儿就能变成帅气的机器人,确立了这类变形玩具的乐趣。广为大众流传的CAR ROBOT是作为变形类玩具种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这是当年CAR ROBOT系列产品,眼熟吗?]
来自戴亚克隆的CAR ROBOT的概念,我个人认为是“以实车为标准的真实造型汽车,以及有效利用了汽车构成要素所变成的机器人形态”产品。
如果纳入现行的戴亚克隆生产线的话,我认为这个比例还需要遵循1/60,满足搭载队员的要求,以及拥有现在面向高端的机器人关节可动等。
想象一下“用Tomica小车那样真实的汽车载具让队员坐在座位上的状态下还变形为全关节可动的机器人”时,我也觉得非常有吸引力,但在现实中,不仅各部分零件的分割线看起来很显眼,难道还要为了不破坏小而精密机器人让玩家提心吊胆地体验变形过程吗。作为变形玩具的乐趣,抛开人类能用手指进行作业的界限,单纯只是为了把汽车变成机器人形态又有什么乐趣可言?
这个尺寸首先在物理角度就是不可能的,作为一般的产品批量生产化,而且变形模式根据载具不同而不同,我觉得整个生产过程会非常复杂。
曾经的CAR ROBOT决定抛开1/60统一比例的束缚。我想当时是由于产品线面向孩子,所以比例的矛盾即使模糊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通过对那个方向的发展,兼具容易把玩和有吸引力的概念广受欢迎,进而升华为变形金刚这个直到现在都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代表产品。从结果来看,这个方向是个令人非常满意的答案,所以关于来自曾经的戴亚克隆的CAR ROBOT,希望不是勉强塞进的现行的戴亚克隆线,而是继续在变形金刚线的生态体系中不断进化发展。

好 现行的戴亚克隆世界的“变形”是使原有机器的形态变成符合目的的功能形态的一种手段。
比起外观造型的匀称设计,还是采用了粗犷帅气的外露机能的想法。基于这种想法,我们以“单独的人形机器人变形为具有与载人汽车相应功能的形态”为理念,展开了TRIVERS系列。从中型人形战斗机器人的尺寸意义上来说,它被定位为相当于在CAR ROBOT和DASH系列的商品,但由于是与CAR ROBOT概念发展方向不同,因此并不是将其作为现行的戴亚克隆版的CAR ROBOT来看待。
现在这个机能优先于变形的概念也反映在名为V Mover的动力服类小型机器上。我想如果用这个V Mover的想法作为填充机构和形式的基本框架的话,可能会因为在变形设计上没有过多压力而成为接近1/60比例的CAR ROBOT的“小型飞行器变成人形战斗机器人的东西”。当然,这是没有实车伪装的科幻造型。并不是特别着急开发,如果在现行戴亚克隆中加入CAR ROBOT类的产品的话,可能会放在动力服这类的进化体系的延伸上吧。


另外,关于商品规格意义上的“变形”的想法,在现在的戴亚克隆中比起追求变形体验的充实性,更重视场景把玩的充实性,所以极力简化变形工序。比如说,与其为了使变形机构复杂化而增加零件数量,还不如选择将其成本投入队员的车辆内部的刻画并作为卖点,或是把在把玩时候的缺肉[偷胶空洞]部分添加填充零件而淡化形象的选择。在玩的过程中,比起因为难度高的变形游戏而大幅度地花费时间,更希望玩家把这时间留在场景游戏中使用。
稍微改变一下话题,现在的戴亚克隆包括初代的戴亚克隆全部都是很接地气的世界观。有趣的是,在那里经常会被吐槽的一部分是关于选择了1/60不统一比例的CAR ROBOT和戴亚机器人等的商品尺寸和队员尺寸之间的矛盾,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在后面将各种各样痛苦的理由和设定加进去使之正当化的打算,真有在意这方面的人我想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解释。
只是,CAR ROBOT和戴亚机器人在几十年前的戴亚克隆世界中,作为实车尺寸的戴亚机器而存在并活跃着,如果能给人留下作为戴亚克隆历史中不可撼动的事实的印象的话就太好了。

——在本次的谈话中,变形金刚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今后的展开中会和变形金刚系列融合吗?好像听说到了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呢?
从重启计划刚发表时就开始,不知道为什么经常收到这样的问题,在这次的<BattleConvoy V-MAX >的发售中,也有“变形金刚的角色变成了戴亚克隆”和“这样变形金刚和戴亚克隆就联系在一起了”之类的误解。

首先,这是同一个制造商公布的同样的生产线,所以两者都可以自由交错展开对吗? 虽然这么想的人非常多,但是双方的内容权利结构根本就不同,商品计划和企划开发的流程也完全不同,所以实际上是各自没有关联性的独立的生产线。
变形金刚初期项目的部分产品中,确实有采用戴亚克隆的产品,作为工业产品的造型虽然相同,但作为包括世界观在内的商品内容来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商品。在讲述变形金刚的历史时,经常会出现“戴亚克隆和微星小超人被整合为变形金刚”的说法,但并不是整合了这两部作品的内容和世界观。单纯只是挑选了几个在戴亚克隆和微星小超人发售的产品,挪用这些模具进行生产,作为附有新设定和世界观的变形金刚品牌的商品出售。届时,各自活跃的世界观设定,担任品牌主要角色的微星小超人人偶和戴亚克隆队员被排除在外。

从现行的戴亚克隆和变形金刚的产品外观来看,确实有机器人、汽车载具这种相似之处,但产品指向和游戏模式是完全不相似的,所以作为制造商品的立场,将双方的品牌合并,统一为共同的世界观是完全不会考虑的。
如果有那样的目的和意向的话,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在现行的方向上启动戴亚克隆系列,倒不如说在考虑商品规格的时候,每次都在思考如何区别对待把玩方向,如何提供不同的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戴亚克隆产品线是我们公司100%的原创内容,不受外部约束和限制,可以自由进行商品企划的立案、产品规格决定、世界观的构筑、推广等。那也是设立现在的戴亚克隆产品线的目的之一。
当然,这只是说说作为制作商品方的立场的见解,所以我想玩家们一定要以自由的想法考虑故事和设定,也可以二者不加区分地一起享受。
——挪用模具生产各个品牌的商品,附上了以此为基准的世界观和角色,您是怎么看待各个系列的商品的区别的呢?
从商品企划开发的角度来说,变形金刚的基本产品指向是凝聚了伪装形态优先技巧的变形合体机构,单体完成后即兴享受的变形合体是把玩的重点,知名度高的实车/实机主题指向,规格也基本统一。
与此相对,戴亚克隆,是指现在展开的戴亚克隆,人形形态优先情况下尽可能简单的变形机构和自由度高的合体机构,享受在不断扩大的世界下的角色扮演作为其玩点,容易组装把玩的SF主题,所有的商品遵循1/60比例,驾驶座上一定会有队员人偶进入,像这样商品的延伸拓展应该遵守的要素,与变形金刚相比是一个漂亮的同时完全相反关系的产品发展方向。

世界观也不一样,一边是“拥有人格,变身成伪装形态的奇迹机器人战斗的世界”,另一方面,“不是奇迹之人制作的,用人操纵的机甲战斗的世界”,构成的虚构世界线和设定也不一样。
所以,如果“因为两者都是同样的变形合体产品,所以把两者放在一起的话就好了”的轻率想法,从而进行永久融合两条线的企划开发的话,就必须否定刚才各自应该遵守的重要要素,这样的话队员尺寸就会因商品而异,或者作为和驾驶座一体的模具刻在直接驾驶座上,光是想一想就想哭。
——既然实车/实机和科幻主题、无人和有人、非统一尺度和完全1/60尺度的关系完全相反,那么系列融合很难打破各自概念的优点。
在商品的企划和开发上,今后也应该在各自拥有的世界观中,在扩大各自优秀的应该遵守的产品特性的同时独自发展,如果是跨界期间限定合作企划的话,我认为可能性很大。
例如,“非奇迹的人操纵的机器和具有人格的奇迹超生命体共同战斗”之类的交叉场景是不可能继续展开的,但是如果是单纯一份产品的话,就有24小时左右的事件等时间限制,作为节日性的商品企划故事情节来制作的话是会成立的。

如果要做的话,绝对不想只贴上“是合作哦”的标签,作为现在戴亚克隆的玩具,最重要的规定是严格遵守1/60比例,可供戴亚克隆队员乘坐把玩是最低限度的标准。
总之,我认为无论合作的对象是什么,只要不是双方的优点都能产生共鸣的道具,最重要的是作为玩具做不到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的话,就没有合作的意义了。
刚才也只是稍微谈一下,我想重复一遍,到目前为止只是按照“商品企划开发的观点”来谈的。
首先我想应该没有,但千万不要因为两条线的商品主干不同,就认为一起玩是不对的。玩玩具的时候总是自由的,把玩的方法没有界限。
制作玩具时,必须要有品牌、产品志向、世界观等根据进行约束,但是从大家得到玩具的那一瞬间开始,这些限制和界线就转而成为了自由,一切取决于大家的想法。沿着世界观玩也好,跨品牌的一同把玩也好,总之因为这是玩具,所以还是希望能随心所欲地享受它。
——“戴亚克隆”重启5年,也是系列的40周年啊。
如果没有现在这样的社会状况,计划从重启开始5年,为了庆祝40周年,年内各个活动都会依次公开各种各样有冲击性的信息,计划让这特别的一年热闹起来,但是所有的活动都不可能举办,所以决定取消由于整个日程也持续大幅延迟,无法按计划实现。正如已经介绍的那样,将期间延长到明年,全部以线上发布为基础的“戴亚克隆队·结成40年纪念5大作战”重新拉开帷幕。

这次的第2弹<BattleConvoy V-MAX >的情报公开方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产生更大的冲击而策划的,并不是故意把情报一点一点集中型的全貌公开,而是破例同时解除预约。
接下来的5大作战的第3弹“在线EXPO”、未公开的第4弹、第5弹也将随着活动进展随时在戴亚克隆官网主页等上公开信息,敬请期待。随着时间的延长,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另外,作为与5大作战不同的网上企划,还将举办“照片使命大赛”,请务必与您所有的戴亚克隆队员一起参加。我听说一等奖是相当于10万日元的商品套装,真这样的话我也想偷偷参加,争取一等奖,虽然是开玩笑的,但希望大家都能来随便参加一下。

——请告诉我关于“戴亚克隆”今后的发展路线。
我先说一下,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关于还没有明确的5大作战的4弹、5弹,不能在这里做过多提及,请谅解。
关于今后的展开,最近Verse Riser系列和WARUDAROS类型等产品的发售即将到来。本公司将在TAKRATOMY MALL限量预约发售新产品,我想不久后会有ヴァースライザー系列、WARUDAROS SOLIDERS等换色的产品的发表。
<BattleConvoy V-MAX >的下一年度的具体展开计划还在讨论中,如果<BattleConvoy V-MAX >的基地把玩要素受到好评,我想把他作为戴亚克隆的第一个<基地项目系列>正式展开就好了。因为成本的原因,没有采用的基础部位的结构变化、选择单元等,但是基地想法在我脑里可是有着大量储备,所以一定要找机会全部释放出来。

另外,备受好评的Verse System系列也会继续下去。正在研究尽可能不让人腻烦类型的项目。当然,瓦尔达(ワルダー)方面也似乎会采取更加猛烈的攻击,所以请不要大意。
开头也提到过的<BattleConvoy V-MAX >本身在今后的展开还没有确定,可以考虑是战斗V2(ワルダー)和大功率GV(グパワードGV)模式的方向,但是要决定商品影响力有多大,其方向性发展还得取决于实际业绩
话说回来,这次完全没有提及到活动的4弹、5弹,还请原谅。
——请给“戴亚克隆”的玩家们留言!
1980年开始的戴亚克隆生产线由于CAR ROBOTS的登场,形成了两种不同产品志向混合在一起的生产线构造,最终排除了初期戴亚克隆和微星小超人的产品志向,选择了变形合体的意向。当然,当时的孩子们的把玩游戏志向是毫无疑问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结果也和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变形金刚的诞生息息相关,所以我认为这也是正确的判断。
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重新解开了初期戴亚克隆的产品志向,从新的视线来捕捉的话,就能找到具有新鲜感的、凝聚了非常有魅力的精华的概念。
具体来说,从<可以使用的基地机器人·交通工具·人偶进行游戏、不在TV进行游戏、玩具系列>这样的孩子视角,转换成大人的视角,尝试去捕捉将<通过将玩家的自由想象融入到玩具,游戏和世界逐渐扩大的原创SF把玩体验>。
进而从那里导出的关键词是<作为为大人而设计的想象娱乐的原创Sci-Fi-TOY系列>,更确切地说是<成年男性的玩具>,而将其具体化的是现在正在展开的戴亚克隆系列。

目的不是停留在过去沉浸在乡愁情怀般的复刻玩具那样的方向的戴亚克隆,而是可以体现出现在让大人们着迷的形象的强袭机甲,现代的戴亚克隆。
游戏方法也不是像孩子那样天真无邪的游戏,嘛,这样也可以,但是,使用大人一直以来耳闻目睹、以及在脑内积蓄的庞大想象力,一边想象各种戏剧性的场景和故事,一边进行统一规模的游戏在小型模型中进行模拟和高水平的场景构筑,正因为是成年人,所以才能够作为让大人们认真玩的知性娱乐的“大人的角色扮演”。
如果说只是把“玩游戏”讲的深奥点的话,那当然也没错,但是措辞暂且不论,结果呢作为大人们的各位,如果能感受到“好开心!”的话,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那这玩具的夙愿。
最近,或者说现在的戴亚克隆,在没有出现CAR ROBOT这一特异点的情况下戴亚克隆线所拥有的“另一个未来”跨越了数十年后的现在,面向大人进行了升级,使之实体化,有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看法吧
这样想来,单纯在商品的展开上总会觉得是一个充满浪漫而又特别的使命,我想这也是大人们需要想象的工作。
实际上如果没有CAR ROBOT的话,戴亚克隆的未来应该会很糟糕吧……

现行戴亚克隆生产线超过了最初的生产线展开年数,托大家的福,进入了展开第5年。开始前虽然有很多不安,但开始后并没有陷入特别严峻的状况,真的可以顺利地展开商品化,直到现在。在这个时候,BattleConvoy也回来了,我想差不多可以不必再被限制住了。
这么说来,戴亚克隆的机械在世界观上是以フリーゾン这种神秘的能量运行的,但玩具方面大家拥有的庞大想象是它的原动力。只要大家用无限的想象继续与玩具共鸣使其活性化,戴亚克隆世界也将无止境地继续扩展,基于这一理论,我想今后戴亚克隆将转向<完全版模式>。
敬请期待!



图/文:电击Hobby
翻译/校正:钢丝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