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史论(导论)
它立足于思想史批判的立场,在展现古希腊哲学家观点的基础上,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对哲学家提出这些观点的内在思想逻辑、思想立场和思想主旨的分析上;也就是说,它不仅着眼于展现哲学家说了些什么,而且更多地着眼于展现哲学家是怎样说的和为什么这样说,同时,还要合理地指出他们说得对还是不对。
事实上,如果我们承认,哲学是人类理智沉思的结果,是人类理智成熟的表现,那么我们也就必须要承认,任何一个民族,当它的理智达到成熟,当它开始用理性的方式来对宇宙万物加以思索,它也就必然会孕育出哲学的果实。
希腊在地理上呈现向东方和南方开放的姿态,深长的半岛正好深入地中海文明腹地,因此成为多文明彼此交流的交汇之处,中心地带。希腊半岛自身独特的多山地貌,给予希腊城邦制发展的源头。一方面多山地形使得居民点彼此分散甚至隔绝,另一方面又使居民点之间产生了联系的需要。(因为单个居民点的单一和贫乏的物资使他们必须相互交流)“自治”和“自给”是希腊国家(城邦)的基本特征。这这与长子继承制等制度共同作用导致了希腊的对外殖民策略。而米利都就是在这个时代崛起的巨大商业中心。
希腊语中“哲学”就是“智慧”的含义,把“智慧的渴慕者”称作“爱智者”(也就是哲学家),把专善于智慧(哲学)的人称作“贤哲”。由于需要调节城邦内外的关系,一种理性主义的政治思维(连带着哲学思维)开始萌芽。正是急剧动荡的城邦生活造成了人们理性的发育,并且逐渐走向成熟,当他们开始以理性的方式来审视他们自身的生活和他们所置身的整个世界时,哲学就诞生了。亚里士多德在《论智慧》中提到了五种智慧,也就是人类理性思维发育所经过的五个具体阶段或形式:谋生的智慧,技艺的智慧,政治的智慧,自然的智慧,神圣的智慧。(自然的智慧就是观察自然所得的规律等,也就是现在说的自然科学。而神圣的智慧则是对于世界本源的进一步思考,亚里士多德称其“最尊贵的智慧”,也就是“哲学”。)亚里士多德将这种智慧分成三类,自然和神圣是对理智灵魂的静观的,政治是实践的,技艺和谋生是创制的。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着手探讨古希腊哲学的一般特征时,我们将要秉承的是一种历史批判的立场和方法。也就是这本书将把古希腊哲学放入到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中去研究。首先像所有古代哲学一样,作为一种古代的世界观的理性表达形式,古希腊哲学同样是自然主义性质的,它尚且不能把人与自然分离开,把人置于自然整体中,人被当成自然的内在有机部分。在古人的世界观里,人完全听命于自然(或者说命运)的安排。它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提供的是一个自然本体论的基础,甚至对于人,它也是从人的自然本性谈起,把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自由的存在来看待,这与现代哲学例如在康德那里把人根本地奠定在自由而不是自然的基础上是完全不同的。作为一个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永远缺乏历史主义视野,也就是把自然也就是世界视为永恒。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无中不能生有”也就是说明了自然的总量的永恒不变性。(与基督教主张的上帝将世界从无中创造的思想形成鲜明对立)对于古希腊人,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一样的,变化只是这个已成和现成的世界的不断循环再现和实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概念里,它用来表示事物本质的专门术语是(是其所是)也就是一个过去在发生,现在依然在发生的永恒存在。)因此对古希腊人不存在“创造”和“历史”。(正如书中言论“他们沉浸在一个关于永恒之自然的伟大幻象中”)自然主义的,非历史主义的世界观,这已经构成了古希腊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由于非历史的永恒的思考,以及完满的既定的思考,古希腊哲学普遍还带有先验主义的特征。古希腊体系性的思想结果,也就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哲学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实体论的哲学体系,在本质上都带有先验目的论的特征。【比如柏拉图构建了一个完满的理念世界,它具有永恒,完满,静止,不动,统一,同一的特质,同时还是真实的存在(具有实在论的内涵)】古希腊的哲学家基于已有的经验倾其全力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做了全面的、理想化的构造,并且想要用这样构造的一个理论体系来解释这一切,这导致他们的思想特别有思辨性(同时这种思辨性和世界化一体化的理论也间接导致了演绎理论的兴盛)。 古希腊哲学本质上具有贵族主义、精英主义的思想特征。(本质上是出于古希腊的普遍的奴隶制度产生了大量所谓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