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月面着陆器模型首次展出,自带月球车,可载2人登陆月球
尽管NASA兴致勃勃地声称要先于中国登陆月球,但是其实际进程还是延迟了很多,而我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已经在扎实推进中。最近,“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月面着陆器等未来载人登月主要飞行产品模型首次亮相。

我们十分好奇:中国航天员登陆月球为何还要等到2030年。

2004年1月23日,我国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制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方针,2007年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开始探测的第一步,此后十几年我们陆续完成了既定任务,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完成月球取样返回地球,这意味着我国载人登月工程即将全面开始。

而在载人登月之前还有很多验证工作需要进行,2023年,我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项目。其中就包括了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
这三项任务将延续到2028年,其中嫦娥六号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将延续采样返回任务,只不过这一次的目标是月球背面,准备采样重量超过2000克。

嫦娥七号则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飞跃探测,主要任务是找到水源。嫦娥八号将在2028年前后实施,将与嫦娥七号会合,一起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构型。

这五年内要完成探月四期工程,实际上就是为第五期载人登月实施验证和前期准备工作。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我国载人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将是登陆月球。

我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登月球计划,届时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能够将3名航天员送入环月轨道、2名航天员登陆月球。
实际上,我国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载人登月任务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工作,当然也包括运载火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制工作。

据航五院负责我国载人登月工程方案的技术论证和实验攻关的副总师黄震表示:经过连续攻坚,已经组织完成了载人月面着陆器定点落月、月面极端环境生存等大大小小几十项关键技术攻关。

他同时表示,登月舱已经准备完毕,壁厚已经减小到只有1mm,经过一年多的验证,航天员可以安全地生活和工作。只等着新一代载人火箭研制完成。

而此前,龙乐豪院士表示新一代运载火箭预计将在2027年首次发射,这意味着,如果在四期任务中我们完成验证,最早2028年就可以实施登月月球计划。

但是,显然,我们不是和美国在竞赛,因此还会按照既定方针实施。目前,我们的登月相关工作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2023年2月3日,上海801所召开2023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情况汇报暨任务动员会,会上汇报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及载人月面着陆器登月舱推进分系统研制情况,并提出了2023年主要研制目标。

目前,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了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与此前公布的相关信息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确定2030年登月已经成为定局。

而轮腿式可移动载人月面着陆器的模型展出,让我们对具体构造充满了兴趣。

此前相关论文中就曾描述过载人月面着陆器的基本构型,突破了传统的固定式设计,采用缓冲/行走一体化腿足式结构,既有“腿”,也有“轮”。

具体的技术细节就不在此透露,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登月三件套:新一代飞船、新一代月面着陆器、以及新的运载火箭,都需要经历验证阶段,再次调整后才会真正实施登月计划。

曾经有人说我们空间站的建成实际上用的还是10年前的技术,可以说我们确实提前准备和充分验证技术后才具体实施,“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因此我们只有确保万无一失,才是真正行动。

而这个过程中,既有保持原有设计的方面,更有持续创新和改进的方面。我们并不急于和任何国家相对比,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三步走”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月面登陆器的展出,也正式宣告我国登月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到2030年,将有2名航天员进入月球,从“天宫”到“月宫”又是全新的航天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