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法则学习的个人感悟(SC方面)
(以下内容建议至少学习了假设法则才阅读、假设法则的基本规则需要知道。假设法则不是吸引力法则,不懂勿入。
以下内容是本人的私人感悟,若看见不喜之处,请选择你的心,遵守你自己的想法。
简便科普: 假设法则基本规则
1、世界是我的镜子/影子。
2、世界是众人的实相共同形成
3、所有人都是我的投影/由我推出
4、I am God.
5、sc是自我概念,也是显化的基础。设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剧本,自己的三观。SC可以重塑和提升。
6、旧故事是发生在过去的,并且为当下的自己带来痛苦等负面情绪的事情。
我关于情绪的理解:
7、正向情绪(高频)永远是巨大的能量宝藏。
8、处于高频的人不仅吸引同样的高频者,也会吸引低频。
9、美好、富足等高频人人都爱。
10、渴望得到能量是本能,学会保护自己能量也该是本能。
关于SC感悟:
(如果说SC是一朵花,那么目前这朵花在学会长刺)
只有我好了 世界才会更好
(因为你只能对你的世界负责)
沿着旧故事,找不到新生活。
(回忆过去=活在过往,那么当下是不断循环🔁过往)

关于“他人对我的评判”理解:
所运用假设基本规则:
所有人由“我”推出和世界是意识的镜子
结合http://www.360doc.cn/mip/789355447.html 有感

我明白他人对我的评判不是真实的我自己,在除我以外的任何人眼中,我不过是一面镜子,镜子照出的是属于他自己的模样,我清晰地知道那面镜子呈现的内容与我无关。我所能为的不过是去学会包容(宽恕)他人对我的揣测。
人们各自有属于自己的课题,自己的课题只能自己负责。
PS:受害者者情结永远是推卸责任的最好方式之一。(“受害者”:都是别人的错,那我就不用对我的人生的烂摊子负责啦!我只用自怨自艾就可以得到好多怜爱,就可以把好多人当情绪垃圾桶。我干嘛去反思自己呢?)
我不喜欢争执,这是一种无用浪费,对抗并不能为双方带来舒适。我也不喜欢一些人或者事,若我感到频率不对,那我会选择离开,这不是逃避,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会逼着自己接纳。
就像我不喜欢吃苦瓜,我不永远会逼着自己学会吃苦瓜,因为逼着吃苦瓜这是对我自己很过分的要求。我不喜欢,我永远有说“不”的的自由与权利。
PS:但有时我也“愿意”附和别人的对我的“控诉”,“摆烂”嘛,我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人,你对我的理解构不成千分之一的我,而是一览无余的你。当然我也是人,我也可能会伤心,毕竟表达者的宿命就是被误解,一千个人对同一句话有一千种解读。
有时我也会尝试“争辩与让步”,但是直到我彻底理解了自己是别人的镜子,那我这样也确实挺无用之功。时间久了,自然就懒得搭理。
而我们这一路不就是修心嘛,难免的聚聚散散,缝缝补补,前方是心之所向,那便无需回头。

一昧将他人情绪or需求放首位,而自己退而居之是一件很大怨种的事情。 一个不会首先爱自己的人,去把他人放在第一位的盲目付出,难道不会想要向对方索取更多吗?那错误的付出方式不会让双方陷入痛苦?

能量供应者一旦选择切断能量供应,能量吸血鬼会反扑得凶猛。因为,情绪价值真的是无价之宝啊。

一个很友好的提示:向别人倾诉任何大段情绪时,第一、请先告诉你陈述事物的性质(悲伤、喜悦、吐槽)
第二、请先问问对方愿不愿听(消极的情绪本来就是在吸取倾听者的能量),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他也有自己的课题要解决。你的确是神,但作为有意识的显化者,你也知道能量本来是很宝贵的事物,那么众神也更应该尊重彼此。你可以a他接受你的倾诉但不能强迫3D(push3D,一开门就大倒苦水很可能被闭门羹)。这是基本礼貌。
第三、哪怕是友善的提醒or你认为的指导,也希望你尊重别人是否愿意接受。若好为人师,对方也不一定愿为你的学生。
PS:私以为对待亲密朋友、家人更应如此

最后,宽恕,宽恕自己和他人的所有评判与情绪(正在学习ing)
重复以上内容
这是本人的灵感的私人感悟,言辞带有当下的我的能量。若看见不喜之处,请选择你的心,遵守你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