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真菌疫情席卷美国一半州,真菌崛起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耳念珠菌
2018年,一篇名为《耳念珠菌:一种新兴的真菌病原体》文献指出,感染后90天内死亡率在30%~60%左右;平均每5个人中有3个人扛不住。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真菌已经悄无声息地踏上了各个大洲。除南极洲外,所有大洲都有病例记录,并且在今年已经席卷了美国一半的州。按照美国CDC的说法,耳念珠菌正在成为一种更危险的公共卫生威胁。
虽然美国的感染人数从2016年的几十个暴涨到现在的几千个,已经暴增了几十倍,但距离引发世界末日还差得有点远。毕竟上次上热搜的毛霉菌也没有掀起多大风浪,而且甲流、新冠这种病毒界的领军人物都带不来世界末日;耳念珠菌凭啥呢?真菌感染不只在人类身上出现,比如在蚂蚁身上。蚂蚁死后,冬虫夏草会从蚂蚁体内冒出来。真菌的子实体会从蚂蚁头上长出来,这也是真菌感染。不过既然要聊耳念珠菌,我们就从一开始聊起。
2009年,一名70岁的日本妇女在东京都立老年医院就诊。医生们在收集完她的外耳道分泌物后,发现一种念珠菌能在杀真菌剂米卡芬净的洗礼后存活下来。医生们在研究后确定了这是一种新的念珠菌,命名为耳念珠菌。

在首次发现后不久,耳念珠菌几乎同时在南亚、东亚、非洲和南美洲四个地区爆发。科学家在这初次爆发后十余年确定了其四个主要进化枝。不过目前还没有什么更深的信息出来,对于耳念珠菌这个东西不用太担心。目前就是院内感染,感染人数飙升,特防极高,很多杀菌的和抗生素杀不死。那这一期就站在UP的视角聊一聊,聊错了欢迎指正。
UP认为这次耳念珠菌疫情和2021年印度的毛霉菌疫情有很多相似的点。耳念珠菌感染者大多都是在医院受到感染,而且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御力都远低于常人。在院内感染并非说明医院不安全;而是耳念珠菌和毛霉菌一样都很常见。研究已经发现 土壤、沙滩、沼泽甚至动植物身上都有存在耳念珠菌,所以医院的水槽、一些公共设备、绿植甚至家具存在耳念珠菌并不奇怪。正常来讲,人体早已形成了对抗耳念珠菌的防御机制,所以即使耳念珠菌遍地都是;感染人数也没有说满天飞。而医院作为爆发点也可以解释的通。医院汇聚了各种疾病患者,其中就包括重症患者、新生儿、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这就等于一堆最有可能感染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这么来看的话,好像被感染几个也是有可能。
UP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全世界医院情况类似,怎么就美国的医院报出这种情况?目前这个答案UP查不到,但应该能推算出来为什么感染人数会增长这么多。
首先,耳念珠菌能定植在人体内和皮肤上,在人体长期存活并且不引起疾病。也可以在物品上长期存在,医学上称为“定植”。临床上,定植人数约为感染患者的2~3倍;这样就给传播打上的基础。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触到就有感染的风险,但具体感染多久才会出现症状还没办法确定。只能说是被感染的人越多,风险也就越来越高。UP去CDC查了一下往年美国的耳念珠菌患者数据,

可以说美国世界第一的新冠防控政策给耳念珠菌开了后门。这里可以看到,每年都是一个增长的趋势。

从2017~2019年的增长都比较稳定,一年多个一百多个。但从2020年开始直接暴增,这里不难理解;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发,很多患者在这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而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免疫系统被抑制就给了真菌可乘之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判断是否感染耳念珠菌,毕竟初期症状都差不多。加上没有实验室测试,压根没办法确诊。也许正因如此,很多国家地区不知道耳念珠菌已经降临。毕竟感染耳念珠菌的人通常已经患有其他疾病,因此很难知道是否被其感染。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最常见症状是发烧和发冷,等到被发现都是抗生素对其无效之后了,这也正是耳念珠菌最可怕的一点。一般到问题发现时,真菌已经感染血液,通过心血管系统入侵心脏和大脑;配合上原有的疾病 就形成了高致死的局面。
念珠菌的可怕之处在于,目前对抗真菌药物的评估表明各国准备不足。根据Drug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过去20年中没有新的抗真菌药物上市。并且在过去十年中 只有一种抗真菌药物的新药获得批准,加上抗生素的滥用(这里不单单指医疗方面);抗真菌剂在农业环境中也被过度使用,种种条件都在增加真菌细菌的防御力。目前超过90%的已知耳念珠菌菌株对氟康唑具有耐药性,而高达73%的菌株对伏立康唑具有耐药性。另一项研究发现,耳念珠菌分离株对杀手锏 —— 两性霉素B有耐药性,耐药率高达35%。幸运的是 耳念珠菌仍然受到多种其他三唑和大多数棘白菌素的影响。这次耳念珠菌病例大规模出现可能是由于监测工作的增加发现了更多的病例,或者是由于COVID-19大流行期间医疗保健系统负担过重 导致预防工作减少,或者是两个原因都有。
研究人员估计,全世界每年因耐药性感染死亡的人数约为70万。地球上估计有150万至510万种真菌,从单细胞酵母到多细胞真菌;其中大多数真菌无法在人体生理温度下存活,因此无法在人体定植引起感染。但耳念珠菌是个例外,它可以在高温(>40℃)下生长。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可能促成了耳念珠菌甚至是其他真菌的进化。不过确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真菌病原体不断涌现,

威胁着人类和动植物。那些导致全球变暖的活动可能正在帮助真菌开启一种我们很少见的感染模式,让更多真菌可以定植和感染动植物;甚至出现传播更强的新型真菌病原体。或许这些神秘又顽强的敌人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一道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