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降温超10℃!冷空气来了,这些健康事项需注意

2021-11-24 12:39 作者:金旗舰暖通小助手  | 我要投稿

冷空气又来了!

11月19日至22日

雨雪、大风、降温再“上线”

近20个省会级城市降温超10℃

东北将再遭强降雪

黑龙江或有大暴雪甚至特大暴雪

近20个省会级城市

降温将超10℃

此次冷空气过程强度较大

我国大部地区气温预计下降6~8℃

局地10~12℃以上

北方大部将出现4~6级偏北风

从影响范围上来看

降温区域将深入华南

19日至20日,冷空气会率先给

新疆、内蒙古中西部、青海、甘肃、宁夏等地

带来4~10℃的降温

随后,21日至22日

中东部地区将迎来核心降温时段

多地最高气温的累积降幅在10℃以上

从目前的最高气温预报来看

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汉

南京、哈尔滨等在内的

18个省会级城市和直辖市

累积降温将达10℃以上

济南、沈阳、合肥为降温前三甲

降幅或达14~15℃

降温过后,东北地区的最高气温

将跌到冰点以下

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会从

20℃出头滑到10℃出头

华南部分地区也将降至15℃左右

22日至23日,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不少地方的最低气温

都会创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

其中,呼和浩特将是入冬后首次跌破-15℃

银川将是入冬后首次跌破-10℃

郑州、合肥、南京可能是

入秋后首次跌破0℃

黑龙江局地或有特大暴雪

存在致灾风险

冷暖空气“交锋”之下

21日至22日

黄淮及其以南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

东北的降雪也将逐渐增强

尤其是22日,黑龙江可能出现强降雪

北部的鹤岗、佳木斯附近

东部的牡丹江、鸡西、双鸭山一带

不排除遭遇大暴雪甚至特大暴雪的可能性

专家介绍

对于黑龙江北部来说

这次降雪存在一定致灾风险

对设施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会造成较大影响

需提前做好防备

降温时要注意

当气温骤降时

人体若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

抵抗力就会下降

面对冷空气

不仅要多穿衣服

更要护好身体的“薄弱环节”

防患于未然

才能安稳过冬

保护呼吸系统和心血管

立冬以后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最明显,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流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此外,随着每年1月份前后流感高发,发热门诊也会迎来就诊高峰。

 

 

 

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气温降低有利于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传播,存在传染病叠加风险。建议增强防护意识,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聚餐聚会。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还需注意的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也会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感染甚至是第一诱因。

随着气温降低,人体外周血管比平时明显收缩,能直接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比平时加重,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症状加重,应时刻加以注意。

 

 

 

外出加强防范

做好保暖工作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的抵抗力普遍比较弱,尽量不接触传染病患者,在大风降温的天气要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建议选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到室外活动,多穿衣物,特别注意头颈部、腹部与足部保暖。

另外,对于肠胃较弱的人来说,尤其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平时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起居规律,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

在降雪降温天气外出时,因道路湿滑,极易出现积雪及道路结冰现象,建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尤其是老年人,要谨防跌倒,远离、避让车辆,注意安全。

此外,随着冬季取暖期开始,还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适度锻炼

做好健康监测

低温天气时,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去晨练,等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坚持遵医嘱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

良好的心肺功能是健康的基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表示,心肺功能好的人不会轻易感到疲倦,工作效率更高,心血管病发病率也更低,所以一定要戒烟、戒酒,远离高脂高盐高糖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些轻微的疾病变化出现时患者可能感觉不到症状,建议高血压患者至少在早上起床后量一次血压,密切关注数据变化。”张振鹏表示,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来说,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疼,严重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中医认为,秋冬阳气收敛,不应过度劳作。建议合理作息、科学锻炼,推荐健身操、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提高人体抗寒能力。

赶快转给你在意的他(她)!


降温超10℃!冷空气来了,这些健康事项需注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