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小说“三”要素】

2022-08-04 01:18 作者:激楚家的小黑猫  | 我要投稿

      “开端”是小说所试图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好的小说应做到在介绍人物、环境时便埋下矛盾的种子。在开端部分矛盾以“量变”的方式暗自流动,使读者无法从与其他量变混合的内容中区分出它来,(例如小说中的情节在什么样的时间流速下发生,展开),只有当读者知晓故事的结局才能够回溯性的做出区分。因为这层关系,开端中描述的人物,环境常有众多可以展现,展开来写的冲突,矛盾。其中,一些经典,现代性的人物便会拥有更多潜力,一些特殊,罕见的人物场景就会提供更新,更独特的视角。而作者便可以以自己所想要展现的主题来选择不同的矛盾或是通过不同人物场景来表达相同主题来展现和宣扬这一主题的普世。所以众多小说,即便是伟大,优秀的那些也常以相似的开端展开情节也就不稀奇了。

     因此,“环境”只是“作者意志”为了输入“变化”而杀死的人物。真正的,作为外部力量,背景性场域的“环境”是“作者意志”,环境只是作者用以施加变化的中介,只要作者愿意,环境便可活过来,开始山崩地裂,开始战争革命,即使惨考虑了发生在现实的事件,这也是通过作者的意志来实现的。所以小说只有一个要素-人物的变化。人物以作者对人的印象和理解去抵抗环境/抵抗变化,也以作者对人的想象的局限而被限制。而作者理解或想表达的人必须具有可以使其自身被识别为“人”的惯性,一个合格的人物

可以创造一“人”的印象,来让我们得到一个可以投射到现实的人,来让读者突破对人的想象到达更高的实践标准,或是塑造一个恶人来让我们站在偏移之处审视自己的伦理姿态,去理解弱者。也因为作者本人对人的印象受制于作者时代的现实,也可以从作者塑造的人物身上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因为各个时期的“人物”都是被当做“人物”来看待的,尤其在当时是“合理的”人物。(那么当小说都在言情,那么就是人们在言情,如果小说都在奇幻,那么是一群人在奇幻)

   环境的设立是为了构造人物。为了让人物的变化显得像一个“人”,必须去施加一个环境慢慢的“改变”人物。环境便是为了合理化人物的变化和顺应人物的变化而被构建的。

    有时,为了描述“吃人”的社会环境,有的小说会以环境为主体,以在其中的人物的挣扎来展现作者所处时代的可以被识别为“当下社会”的惯性。这时,环境便以“人物”的身份复活了。不论是为了合理化环境符合“当下环境”而杀死人物还是为了合理化人物符合“当代人物”杀死环境,都以“情节”现象累积此合理化过程,但其中环境都是作为一种直接的“中介”的结构是不变的。

     可以看出,作者意志是唯一能够同人物完全分开的要素。是【真正的环境】。

     那么小说只有两个要素,那就是人物和变化,“环境”只是为了让对人物的改变显得合理的中介,而人物本身又是被中介的,只是环境的突变是可以接受的而人物的突变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人物被杀死这样的“突变”和其结果“尸体”的突变是可接受的,因此就如前文所说,环境是人物,是死掉的人物。(如果你要坚持对于人的二元论,那么小说便有三个要素,肉体,灵魂,情节,肉体之中包含环境),环境只有成为被描述的主体时才会活过来,但是实际上主体不二分,“社会环境”和人是同时作为主体的,(那么这里便是宣称“社会”是一个人,但现实社会是人的衍生物和其关系的集合,但在小说之中,小说本身已经是人的衍生物了),只是通过读者的解读意向使得“主体”被选择为其中的一个。环境是“变化”发生的场所,如此人物的内心,性格,思想也是环境,但是这一环境不是完全受作者控制的,他的想法必须具有合理性。同时,内心的环境是被完全符号化的。自然/社会环境可以是视觉图景,但是心理环境是完全语言性的被表达的。(主角思考了一片红色是荒谬的)

    这种分法,使得小说专注于人的变化。那些有趣的小说总是充满冲突,悬念等,那么“情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那便是留给读者和作者的问题了。

【关于小说“三”要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