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6-19世纪东北亚历史服饰图鉴] Vol2:18-19世纪卫拉特-布里亚特蒙古服饰图像

2023-01-10 09:13 作者:Khitad_Sarmata  | 我要投稿

[16-19世纪东北亚历史服饰图鉴] Vol2:18-19世纪卫拉特-布里亚特蒙古服饰图像

接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总结了明末-清代东部蒙古(漠南漠北蒙古)服饰图像资料,这篇文章主要整合18-19世纪清朝以及俄罗斯境内的卫拉特和布里亚特蒙古服饰形象以及文献记载。大部分我能找的资料来源都会在文章中进行标注,观众们可以自行查看。 

文章一在此

卫拉特蒙古服饰形象汇总


清 《皇清职贡图》


清 《皇清职贡图》

清 《皇清职贡图》

1753 清《万树园赐宴图》卫拉特杜尔伯特部

1753 清《万树园赐宴图》卫拉特杜尔伯特部

注:清代描绘的很多漠西蒙古服饰与存世实物出入很大从而可信度不高, 需要参考同时期多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755 清 《平定伊犁回部战图》

1755 清 《平定伊犁回部战图》

1755 清 《平定伊犁回部战图》

卫拉特-准噶尔袍服实物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18世纪准噶尔贵族女袍实物,由瑞典战俘Brigitta Scherzenfeldt (1684-1736) 带回欧洲


回子式麋鹿皮甲 故宫博物院藏

回子式麋鹿皮甲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回子式麋鹿皮甲”是一件男式袍服,很可能是一件存世的卫拉特-准噶尔袍服的实物。这种袍子的领襟设计是一个L形,上端有类似缺襟的结构。这种L襟的袍服在阿尔泰和叶尼塞地区的突厥人(图4-6)和卫拉特人(卡尔梅克)服饰中保存至今。阿尔泰突厥人称呼这种袍子“Ton”。

无独有偶,清代《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里记载了一种同名的准噶尔统治区回部服饰 “托恩(急读曰吞)即袍也制畧同于内地领无扣䄂平不镶四围连纫贵者用锦绣冬用貂余服縀罽绸褐不等冬用羊毛又一种旁无袵当胸扣五行行必以二常时服之若见尊长则以托恩为重普塔即帯也又名库尔全幅绸绫或布为之其末下垂斜压小刀于左”


《Царский титулярник》1672

《俄国使者戈罗霍夫出访土尔扈特汗国日记》 1660 

“在书库尔岱青营帐 (小木房)之前设立了一个大厅,大厅里面围坐着二百多人,小木房门边,站着十五个身着花绸子和缎子男长衣的人, 两个佩宝剑的人在走动。 只要走进小木房, 就可以看到书库尔岱青, 坐在对面自己的座位上。 他的座位离地一俄尺多, 四周有一俄丈,铺着红地毯,一端放着枕头, 座位旁边放着中国制的彩绘箱子。他的膝上盖着貂皮外套, 身上穿着绿色的印花长衣,手捻念珠。就在小木房里,在他旁边,约有二十个身穿皮袄和花缎长衣的亲信、 领主坐在地毯上, 还有十个人站着。”

注:1660年俄国使者记录的土尔扈特服饰汗王书库尔岱青, 侍卫和领主们的服饰与1672年俄国《主权大书》上描绘的朋楚克汗类似。 汗王身穿中国产的绿缎印花/妆花布料,侍卫与大臣领主皆如此穿着。 文中还提到了土尔扈特汗王穿着的貂皮袄子。 这点同样和元代蒙古人的皮袄“答忽”以及清人 的裘衣“端罩”(满语Dahu)类似。

《异域录》1723 

阿玉奇汗曰:“我虽系外夷,然衣帽服饰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冠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天使返旆时,查看俄罗斯情形,凡目击者须当留意, 奏知大皇帝作何区处, 悉听大皇帝睿鉴。至遣使往来人数若多,恐彼惮烦, 断绝道途,我遂无路请安朝觐进贡矣。

注:在《异域录》一书中记载了一段出使伏尔加土尔扈特汗国的清使图里琛与汗王岱青阿尤喜的一段对话,土尔扈特汗对图里琛说虽然土尔扈特人是外夷离中国非常远, 但土尔扈特人的服饰衣冠却与当时的中国(清朝) 相似。与俄罗斯人的服饰语言没有任何共同点。




清 《皇清职贡图》

清 《皇清职贡图》


清 《皇清职贡图》
《Histoire générale des voyages》1760
《A collection of the dresses of different nations: antient [sic] and modern》1757-1772
清 乾隆《万法归一图》中的东归土尔扈特首领

清 乾隆《万法归一图》中的东归土尔扈特首领

《卫拉特法典》1640 第75条

“揪妇女帽子的缨子或发髻的人,罚牲畜九头”。 

《四卫拉特史》1819 

"自被命名为红缨卡尔梅克 ·卫拉特·额鲁特至今土卯年已 三百八十二年"。 土卯年是成书的1819年。从1819年减去382年,被命名为红缨卫拉特的时间恰好是绰罗斯部脱欢太师杀四十万蒙古阿岱·汗的1437年。”

明嘉靖《译语》

“兀良哈甚骁勇,负瀚海而居,虏中呼为黄毛。”

“西北一部亦曰兀良哈,性质并同,但戴红帽为号。” 

“或曰别有阿骄 一部落,虏中呼为红帽达子, 其多寡与居处未详”

注:根据卫拉特史料在1819年的记载,卫拉特人在382年前也就是明朝宣德时期就被命名为“红缨卫拉特” 而明朝嘉靖时期也同样有记载佩戴红帽/ 红缨的蒙古部落。现代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的卡尔梅克人和中国境内的卫拉特人也自称“乌兰扎拉特”意为“红缨卫拉特- 红缨蒙古”

《大黄册》17世纪中期以及《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清代雍正时期著

均有记载满都海彻辰在击败卫拉特人后,对卫拉特人帽子上的红缨进行长度规定。 “嗣后,房舍不得称殿宇, 冠缨长不得过四指

清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1783 

哈尔邦氊即冠也与内地暖帽畧同其顶髙其邉平以白氊为里外饰以皮贫者无皮饰氊或染紫绿色无冬夏之别但以毛质厚薄为差上缀缨名扎拉止及其㡌之半妇人冠与男子同辫髪双垂约髪用红帛在辫之腰帛间缀以好珠瑟瑟之属望若繁星”

注:清代《钦定皇舆 西域图志》里记载了清中期中国新疆地区的准噶尔人服饰中提到了一种名为“哈尔邦”的帽子,其型制于清代中原使用的官制暖帽没有区别。 哈尔邦帽上缀红缨帽缨长度到帽子一半的地方。帽子型制不分冬夏区别只是材质上的不同。 这种哈尔邦帽在清后期 记载的土尔扈特人服饰上也有提到。 文中提到的准噶尔妇人留双辫也和明代记载的蒙古妇人发型类似。

清 《西陲要略》 1808 

冠无冬夏之别,但以毛质厚薄为差,自毡为里,外饰 以皮,贵者饰以毡或染紫绿色。其顶高,其檐平, 谓之‘哈尔邦’,略如内地暖帽,而缀缨止及其帽之半。 妇人冠与男子同,带以丝为之,端垂流苏,其长委地”


«Описание всех обитающих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 народов» 1799

《Костюмы народов России》1803

《Костюмы народов России》1803

《Изображение народов под управлением Императора Александра I》1803

《Изображение народов под управлением Императора Александра I》180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VIAGGI IN DIVERSE PROVINCE DELL'IMPERIO RUSSO SINO AI CONFINI DELLA CHINA.》1812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蒙古历史资料汇编\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 1776-1801 

卡尔梅克男人一般穿一件上衣(Labtschik)、一件或若干件内衣(Beschmet) 和一条长裤。上衣的下摆一直垂到下腹,袖子又长又宽,但在两手处变得非常紧窄,多以织物或棉布做成。内衣有时重叠地穿在身上,质地轻薄,也用棉布制成,富人穿着的内衣多以锦缎或其他丝绸织物 为原料。内衣的卜摆长至胭窝处,衣袖窄小, 胸部用小纽扣连结,多用腹带或腰带将内衣单独或与上衣一同扎在身上。这些衣服的式样有一个特色, 即脖颈四周的衣边或称窄领几乎一直下垂到肚脐那里。 富裕的人还喜欢在上面和内衣里面穿上一件短衬衣 (Kielek)。 这种衬衣前面敞胸,下面小及臀部,穿着时前胸两襟对叠。长裤用亚麻布或棉布制成,又肥又大,下至靴子中央。穷人们多穿皮裤, 不着衬衣,直接将毛皮外衣贴肉穿,冬夏一般无异; 但如遇天气炎热,他们会把外衣翻过来穿,址毛糙的一面露在外边。  富人们喜欢用冬季死亡的羊羔或其他珍贵的兽皮制作毛皮外衣(Dabel),裁剪的方法跟制作上衣时一样,成衣的外面常套上一层用娄似材料做成的罩衫。 僧侣们最喜欢用狐狸皮毛做衣服, 因为狐狸及其黄色的毛发是神圣的。 普通人多以粗糙廉价的羊皮当衣料。 卡尔梅克人还用幼驹的皮毛制作大衣(Dacha)。用娇嫩的兽皮制成的大衣, 如是清一色的黑色或深褐色就最珍贵, 可以卖到50卢布一件, 有时甚至在50卢布以上。大衣的肩部和臂部常饰有鬃毛。外出时,人们喜欢穿上大衣,皮毛向外, 下雨时可以挡雨。普通人一般用夏季的山羊皮做大衣料。在冬天和多雨的秋天,卡尔梅克人喜穿宽大的外套(Oermogo), 衣料是粗糙的布,呈灰色; 还喜穿肥大的外裤, 裤脚直垂到脚跟,腰身肥硕,上衣或轻薄些的衣服都可塞进裤腰。男子穿着的衣服中,以黄、红、深蓝或灰色为主。 僧侣偏爱穿黄褐色、 紫褐色和红色的服装, 对它们的特点,以下还要谈到。在妇女服装中,长裤跟男用的一样,又宽又大,衬衣与男用的有所不同,即颈部不敞开,用纽扣扣紧,上衣比男用的长袍, 衣料细巧些,做得漂亮得体,衣袖尤为精巧。衣领也不像男人的上衣一样一直开到胸前,而是在脖颈处就扣紧了。衣服的胸襟也不是上下垂叠的, 而是用纽扣扣起来, 但右边自肚脐处有附衬, 一直垂到下身。妇女们喜欢在上衣的外面 穿一种无领无袖的坎肩(Zegodik Dabel)。 这种坎肩用最好的衣料做成,衣边上多镶有各色各样的饰物。坎肩背面自上而下至臀部是敞开的,前面用纽扣将衣襟扣住。 妇女们外出时尤其喜欢穿上这种坎肩,一般不用腰带固定衣服。上等人穿的坎肩用金银饰物镶嵌在贴边上,冬季为了炫耀摆阔,常在肩上披一件用轻薄珍贵的毛皮制成的外衣,外面套一层丝绸罩衫, 衣身很长,但没有衣袖。 外出游玩时,妇女们除了着上述上衣和坎肩外, 还披一件样式和男人 一样的外套或毛皮外套, 并用腰带扎紧。

注:

文中提到的卡尔梅克“短衬衣 Kielek”及蒙语中的“Kiling” 指内衣。 

卡尔梅克“皮毛大衣Dabel” 及是蒙语中的“Deel, Debel, Degel”意为长袍。 

卡尔梅克“大衣Dacha”及 蒙语中的“Daqu, Daha,Dah”指袄子,在元代“答忽”一词 就指皮袄在清代满语中“Dahu-打呼”也是指皮袄。 

卡尔梅克“外套Oermogo” 则是蒙语中的“Ormugu”意为外衣,在清代满语中的“Ergume”则是指朝服/朝衣。

文中提到的卡尔梅克 女装“无领无袖坎肩 Zegodik Dabel” 在其他卫拉特方言 以及北亚突厥如 阿尔泰和哈卡斯语也是“Tsegdg”或“Chegdek”同样也是指无袖对襟坎肩。

在东蒙古以及布里亚特方言中这类无袖坎肩叫 “Uuj, Uja, Uuji” 在清代妇女穿的“无袖对襟女朝褂”满语同样也叫“Ojin”


«ДОВЕРШИТЬ ПОРАЖЕНИЕ НЕПРИЯТЕЛЯ...»
Заграничный поход Российской армии 1813 года и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Германии

《Калмыцкий всадник в момент наступления его неожиданной смерти 》1814

《The Russian Army in 1805 - 1807: the Uniform Plates of Johann Voltz》
《》

《The Costume of the Allied Armies in Paris in the Year 1815》
《Подробные сведения о волжских калмыках》1833

《蒙古历史资料汇编\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1776-1801

(卡尔梅克)男人的头发一般都是剃光的,仅在头顶部位稍后处留处圆形的地方 ,上面长满长发,通常扎成辫子,一般人扎一条辫,上等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扎成两条或三条辫。这种发式也见于满洲和通古斯诸部, 满族征服中围以后,中国人也接受了这一发式。年轻的卡尔梅克人一般还喜欢在发辫四周留些柞把长的散发,不扎成辫子男孩子自幼就剃光头,女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则要精心护理头发。 女孩到12或14岁时就已及笄,因此这时要把发路以下的青丝扎成一根大发辫, 头路两边的头发扎成无数的小发辫。一般这些辫子都悬于身后或两肩,很少盘绕在头上。姑娘出嫁时把这雌发辫尽数解开, 尔后在脑后处两耳的后面扎成两根硕大无比的辫子,有的人还用他人的乌发掺杂其间,以使其变得更大更粗。


《Vollstä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 aller Nationen der Erde》1835-1840

《Vollstä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 aller Nationen der Erde》1835-1840


《Vollstä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 aller Nationen der Erde》1835-1840


《Vollstä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 aller Nationen der Erde》1835-1840

《Vollstä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 aller Nationen der Erde》1835-1840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Les Steppes de La Mer
Caspienne V1: Le Caucase,
 La Crimee Et La Russie Meridionale》1843-1845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human
 species; its typical forms, primaeval
distribution, filiations, and migrations》1859
《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писание народов России》1862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1877
《La Russie historique,
monumentale et pittoresque.》1879
《СООБЩЕНИЕ О
НАРОДАХ РОССИИ》1890
《Gravure XIX – Cosaques –
 Russie – Cavalier – Guerres
Napoléoniennes – 1812 – Napoléon
I – Borodino – Kalmücken》19世纪
《Gravure XIX – Cosaques –
 Russie – Cavalier – Guerres
Napoléoniennes – 1812 – Napoléon
I – Borodino – Kalmücken》19世纪
年代不详 出处不详

年代不详 出处不详

《蒙古历史资料汇编\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 1776-1801 

卡尔梅克人戴的帽了种类很多,有的男女通用。有的则受男人或女几的偏爱。帽子的隔层一般都用黄布做成。有钱人喜欢戴大的宽边帽,帽顶上系有用红丝捻成的线条制作的缨子(Salla)。卡尔梅克姑娘都掌握制作缨子的技巧,做得既灵巧又利索干净她们一般总足把自己最好的针钱活绣在帽子上,无法在帽顶上系缨了的,至少要在帽顶中央缝上一小块红色布料。 帽子上的这个红色标记(或者那个缨子)以及帽子所用的黄颜色,构成了东方喇嘛教徒的标志。就是处在中国统治下的布哈拉人也佩戴这种标记,为的是不受蒙古人的伤害,顺利地通过他们控制的区域。卡尔梅克男女除了冬无,在其余季节都戴一种普遍流行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Chatschilga Malachai),通常饰有优美的缨子。帽顶为圆环状,内塞羊毛,略隆起,外面用优质黑色鬈曲的小羊皮包紧。帽子约五指深,仅盖得住头顶,帽顶平坦,呈四角形,用黄布制成, 顶上饰有缨子。普通的冬帽多用毛皮做衬里, 男女通用,能护住头部很多的地方。帽子两边有两翼或两耳,可遮住两腮, 亦可用带子缚在脑后。上等的男子和僧侣在夏天还戴一圆形的太阳帽(Sierzik), 帽顶极其平坦。这种帽子或用毡布做成,或将丝绸或棉布重叠起来,然后用铁丝圈绷紧即可。帽子的下层多为红色, 上层多为黄色。由于帽顶平坦,帽子只能盖住头顶,因此通常用线或带系住帽沿, 固定于下额。还有一种帽子叫 Chalbung=Malachai, 通常是上层僧侣和 富裕的妇女们戴的。 它的帽顶与Chatschilga=Malachai一样呈圆状,但帽边镶有上等的狐皮或貂皮,顶部也用丝绸料子精工绣成。最后一种帽于叫Sakalur=Malachai这种帽子也是圆的, 很小,用平滑的兽皮或绒布制成,不挚衬里, 前后开启,或前面开一个大口,以便戴上或摘下,外面则是黄色的布料或棉布。如果这种帽子的平边是缝合的, 帽子因此无法站立, 这种帽子就叫做 Channaga=Malachai, 主要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戴这两种帽子。由于所有的帽子上都带着圣色,所以卡尔梅克人从来不把帽子置于地上总是放在膝盖上。非从手中放下不可时,也至少要在帽子下面垫上衣服或其他干净的东西。帽子一般都要戴到耳根, 耳朵受到压迫,因此,卡尔梅克人多为招风耳。 加上他们的耳朵生来就大,其大耳朵的特征更显突出。在大小方面, 中国人的帽子与蒙古诸部的很相似。

注:文中提到的卡尔梅克帽子上的“缨子Salla”在蒙语中是“Jalaha”指穗子/缨子在现代卡尔梅克方言中则是“Zala 缨子”同样卡尔梅克人和中国的土尔扈特人也会自称为 “Ulan Zalat Halmgud”或“Ulan Zalata Eörad”意为“红缨民族/红缨卫拉特”。 文中卡尔梅克人的冬帽 “Chatschilgamalachai” 由两个词组成,Chatschilga在蒙语是“Hajilgha”指衣服的卷边, Malachai在蒙语中是“Malgai/ Malagai”指帽子。 这种卡尔梅克冬帽是一种卷边三片式的帽子。 文中提到的另一种卡尔梅克帽子“太阳帽 Sierzik”就是蒙语中的 “Sirchik”意为凉帽。

清《新疆礼俗志》 

“(土尔扈特)妇人冠金纯毡帽,顶橘红绒或丝长穗小帧” “童子冠式不一,制与满汉同,其貂皮冠谓之窝尔图(其式如官帽, 顶缀红绒,毪后檐开缝缀绸带四),汉人多仿效之者。”

民国《蒙藏状况》 

“男子之礼帽即官帽,有冬,夏之分。夏帽即圆锥形之红缨凉帽,冬帽即卷边之红缨暖帽, 暖帽开岔,可以放下盖前后, 亦所以蔽寒。

注:清代新疆史料《新疆 礼俗志》里就有记载土尔扈特(卡尔梅克) 妇女戴红缨毡帽,儿童 所戴的红缨暖帽于 同时期满汉用的官制暖帽型制类似。 甚至还引起了新疆汉人模仿这种帽子佩戴。 书中同样也记载了土尔扈特人佩戴 “开檐飘带帽” 民国时期的史书 《蒙藏现状》中同样 也记载了蒙古人佩戴 的一种开檐红缨帽, 帽檐前后可以折返在冬天保暖。

布里亚特蒙古服饰形象汇总


《Описание всех обитающих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
народов》1799

《Описание всех обитающих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
народов》1799

《Описание всех обитающих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
народов》1799

《Описание всех обитающих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
народов》1799

《Описание всех обитающих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
народов》1799

《Костюмы народов России》180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ил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и костюмов
различных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1812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ил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и костюмов
различных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1812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Описание нравов,
обычаев, костюмов и др.》1812-1813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 Рисунки Е. М. Корнеева》1818

《Vollstae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1835-1840

《Vollstae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1835-1840


《Vollstae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1835-1840


《Vollstae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1835-1840


《Vollstaendige Völkergallerie
in getreuen Abbildungen》1835-1840

《Puteshestviye po Vostochnoy
Sibiri I. Bulychova. Chast' 1-ya.
Poyezdka v Kamchatku》1856
《Le Monde Histoire Pittoresque
de Tous Les Peuples》1859

《Le Monde Histoire Pittoresque
de Tous Les Peuples》1859

《Le Monde Histoire Pittoresque
de Tous Les Peuples》1859
《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писание
народов России》1862
《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писание
народов России》1862
《Народы России.》1877

本章完结


[16-19世纪东北亚历史服饰图鉴] Vol2:18-19世纪卫拉特-布里亚特蒙古服饰图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