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子发动机的神经巴士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马自达就紧跟当时的社会潮流开始做Microbus,他们的产品有着前卫的造型,性能也不错,所以还挺受欢迎的。



一直到1972年,马自达推出了他们的新型号小巴Parkway,基于这款车型,马自达做了一个没有违背祖宗的决定——塞一个转子发动机进去,变成了我们今天的主角,Parkway Rotary 26(名字有点长,下文就叫26好了)。


看这个名字你可能也知道,相对于普通的Parkway,这台车的最大特点就是那个转子发动机。这个13B-AP(anti-pollution)源自同期的Luce/Cosmo AP,变速箱来源于中型卡车Titan,不过从5波变成了4波,齿比自然也有所调整了。


13B-AP安装在驾驶席附近。发动机与4MT之间有一个被称作“扭矩滑动”的液力耦合器,以改善低转速时抖动、失速熄火的问题,但它并没有AT的变矩器般将扭矩放大的功能。因此作为一台4MT车,26却给了你一个P挡。虽然你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开上这台车,但还是请您记住,停好车拔钥匙前一定要入P挡,不然它的警报器会一直搁这叫叫叫。

上图的RE公害对策车(或者称作AP车)到底是个啥呢?60-7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一些国家/地区甚至开始实施严苛法例限制排放,譬如马斯基法。各家车厂对此绞尽脑汁,这当中也包括马自达。为此他们开发出了 rotary engine anti-pollution system(简称REAPS),用于减少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的排放。广泛安装在出口到美国的转子车当中,也有一部分面向日本销售的车型安装有REAPS,26也是其中之一。

REAPS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热反应器,将废气再燃烧。至于氮氧化物怎么处理?因为转子发动机本身的燃烧温度低于传统往复式发动机,所以排放中的氮氧化物相对更小,同时马自达会控制REAPS的温度,防止再燃烧时温度过高生成额外的氮氧化物。这个装置的缺点其实也很明显,将废气再燃烧,意味着它需要额外的混合气,导致油耗更加高……最终REAPS发展了5代,工程师基本都是为了优化燃油经济性在做工作了。

既然都装了13B,那么一切的不合理都可以用“转子”的方式去解释。654ccX2,输出135hp,179Nm的扭矩到4000rpm才全部派发,表底8000rpm。虽然转子发动机以运转顺滑以及低噪音著称,但其天生发动机制动力比较弱,又没有柴油发动机那种排气制动,想想你载着二十多条鲜活生命下连环夺命坡……
不说了,司机听到都要硬了(拳头)。


除了这些东西,26还有一个非常烦人的问题:油耗。虽然羊没有查到具体的官方油耗数据,但毕竟是个转子发动机,在26活跃的期间刚好又是石油危机…

不仅如此,当年马自达还推出过附带空调的26。彼时的大型车(譬如一些路线巴士)车载空调大多需要一个副发动机供能,马自达就给26弄来了一副代号PB的发动机,安置在车体后方。作为代价,26的载客人数减少4个(13座版不受影响),车体后方也采用了与同期Bongo一致的设计。

为了旅途的一时凉快,这台车不得不额外负载超过300kg的空调相关设施,参考相关数据,坐满22人的空调版本26,总质量将达到4420kg…




毕竟消费者的脑瓜子还是比较正常的,所以最终,Parkway Rotary 生产到1977年,只做了44台。自此之后,马自达再也没(不)有(敢)将转子放到Parkway以及它的后代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