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只是“痛”,4大致命风险,不容忽视,需提早防范
很多人提到痛风,就会皱起眉头,喊一声“痛”。事实上,痛风可不只是“痛”这么简单,还有不少危害呢。

痛风不只是“痛”,4大致命风险,不容忽视,需提早防范
1、 诱发痛风石
痛风患者一直不注重治疗,则会出现高尿酸血症,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引发痛风石。
痛风石会沉积在关节囊,影响关节的活动,也可使骨骼受到凿孔样的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骨折。
2、 关节残疾
如果痛风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患者体内的尿酸含量则会越来越高,当超出人体承受范围的时候,则会以结晶的形式出现在关节内部、皮肤以及血管等地方,很容易导致炎症的出现。
当关节部位沉积的尿酸盐结晶不断增多的时候,痛风则会反复发作,疼痛感也会不断加剧,最终会使关节部位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出现畸形,最终导致关节残疾。

3、 使肾脏受到损伤
痛风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体内的尿酸含量则会变得越来越高,促使大量的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内部,使肾脏发生病变。
据统计发现有1/4的痛风患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转变为尿毒症。
4、 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并发症
高血脂患者大多都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不仅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出现,还可能会引发糖代谢异常,最终引发糖尿病,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更高,比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当甘油三酯、尿酸以及糖代谢同时发生异常的时候,人体产生的不适感则会更加严重,痛风引发的症状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夏天来临,记住这“4多3少”,痛风不打扰
夏天马上就要到了,而夏天是痛风的高发期,不想痛风缠身,要提前做好准备。

多补充水分——
补充充足的水分,可以制造大量的尿液,有利于促进尿酸排出体外。也可避免痛风引起的肾结石等并发症。
除了白开水之外,也可以尝试用硕参根泡水喝。
有研究显示,硕参根提取物有效组分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并高尿酸或高血糖血症动物血清甘油三酯 、尿酸和血糖水平, 同时对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有降低作用 ,且作用持久稳定。
如果有痛风的患者,可以每天5g左右的硕参根用开水浸泡,连续喝半个月左右就能显著改善尿酸水平。
多活动关节——
没事常活动一下关节,做做伸展运动,这样可减少尿酸结晶停留在关节处,且活动关节简单易操作,随时随地都能活动一下手关节、脚关节。

多临睡前泡脚——
睡前泡脚不仅可助眠,还能加速尿酸的溶解,促使将其排出体外。
但如果想要通过泡脚来远离痛风,则需注意每次泡脚的时间不能低于半个小时,同时还应注意水温。
多吃富含维C的果蔬——
最近有研究说,多摄入维C对痛风有益,并有促进尿酸排出的作用。吃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对身体都是健康的,同时可以起到减轻痛风发作的作用。
但有些水果果糖含量较高,一次吃太多会提高血尿酸甚至诱发痛风,建议痛风患者每天吃200~400 g水果即可。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有花椰菜,辣椒,木瓜等。

少饮酒——
夏天的冰镇啤酒是必不可少的快乐源泉,但是痛风患者千万要管住嘴。
啤酒是最容易导致痛风发病的酒类,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啤酒由麦芽发酵酿制而成,每天饮用2听以上可显著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
结果显示,烈性酒如白酒会增加血尿酸,导致痛风发作的风险,但少量喝红葡萄酒(50毫升)对痛风发病风险影响不大。建议痛风病友不要喝啤酒、黄酒、白酒。红酒建议不喝,如果实在嘴馋,少喝一点,保证每天50毫升(2-3小杯)以内。
少吹空调——
在低温环境下,尿酸性物质易析出晶体并且沉积在关节周围,从而导致关节炎发作。
因此,痛风患者夏季应尽量少吹空调,特别是夜间。与此同时,注意不要直接吹向空调冷风。

少吃海鲜、烧烤——
海产品中的一部分属于高嘌呤、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会使人体处于酸性环境,从而促进尿酸回结晶。由于海味中含有丰富的嘌呤,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嘌呤分解产生尿酸,再随尿液排出体外。
如经常食用海鲜,会使血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形成沉淀盐,最终导致痛风。
烧烤中的肉类大多属于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还有如“腰子”等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