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游戏外挂黑色产业链
游戏外挂为何屡禁不止 真是国区玩家素质太低?
为什么刚出的游戏就面临外挂作弊者的洗礼呢,这就要从“利益”“金钱”说起。
比如前几年大火的“绝地求生(PUBG)”,“使命召唤:战区(COD)”等游戏,包括现在的“
VALORANT”拳头内测游戏都能被查出作弊者!真的就是国区玩家素质太低了嘛?
不!而是外挂黑色产业链

集外挂作者、卡盟平台、盗号者、一级代理销售商、二级代理销售商等多个环节为一体的网络黑色产业链

外挂作者
顾名思义就是制作游戏外挂,售卖卡密给卡盟平台,卡盟平台进行售卖!
卡盟平台
顾名思义就是帮助付费软件售卖卡密,从此被“外挂作者”盯上而利用售卖,卡密平台也是非常积极地反对外挂卡密,但还是有不良商家同意售卖或者伪装成谐音词进行售卖!比如 :某和平xx(谐音词:核平xx)伪装售卖!
盗号者
顾名思义就是帮助作弊者给予账号,盗号方式一般为钓鱼网站,篡改客户端,伪装网站,网吧服务器终端,囊虫病毒,等盗号方式达到黑色产业链!
一级代理销售商
协助售卖外挂!
如何断绝外挂?还是是否考虑游戏作弊入刑还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因为这样才能挽回最后一丝绿色游戏/网络环境!
游戏行业的火热,催生出外挂市场的疯狂。在一个个开挂的游戏账号背后,隐藏着一条从外挂制作者、代理商到销售平台、卖家的灰色产业链。各个环节隐匿在游戏中,攫取高额的灰色收入。根据新京报记者的深入报道,起底了游戏外挂这条灰色产业链的黑产。
2017年年底,为某游戏提供反作弊系统的BattlEye官方宣布2017年对外挂封禁的人数达到150万,近日BattlEye再次公布了2018年1月份对外挂的封禁人数,仅在今年1月份就封禁外挂104万人,超过去年总封禁人数的三分之二。
外挂即通过欺骗或修改游戏以牟取利益的作弊程序,尤其是恶性外挂通过辅助脚本破坏游戏公平,被视为游戏界的“毒瘤”。对外挂的打击由来已经,但屡禁不止,伴随游戏热度的提升,外挂也日渐猖獗,并催生出一条暴利的外挂黑色产业链。
以“吃鸡”、“辅助”为关键词在QQ中进行搜索,系统弹出数十个相关QQ群,记者加入其中一个交流群时发现,该QQ群处于“用户禁言”模式,除了群公告里显示着外挂购买链接,以及管理员不时发布的使用教学外,再无任何人能说话。
外挂暴利 利润约一半,代理商称“轻松上万元”

中国的外挂产业到底发达到了什么程度?
随便打开QQ群聊搜索一个游戏,结果多半都是和外挂销售有关。
在淘宝上搜索“Apex原力”(外挂的别称),随手向下一拉,就有数十间标注着透视、自瞄的外挂销售店铺。
这些店铺中,部分销量不错的甚至可以达到每个月两千份左右,按每份外挂6-25元不等的价格,一个单一游戏的外挂就可以轻松为店家带来过万的收入。
这还是在Apex英雄在国内已经热度大减的情况下。
另一边,国内的外挂已经自主实现了产业升级,甚至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产业链条。
在这一产业链条中,外挂作者是产业链上游和核心,他们外挂的核心代码的撰写,然后是各式各样的分销商,他们拿到不同作者的源码后包装成不同的外挂,再转交给渠道商。
最后再由渠道商联系各个经销商进行售卖,而这些经销商,往往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外挂贩子。
在这些层层相扣的环节中,外挂贩子和外挂作者的利润并没有多少,大部分的利润都进了中间的分销商和渠道商的口袋,他们是这一黑灰产业里“隐藏在帷幕下”的人。

2018年,腾讯联合警方破获各类外挂制作销售和游戏诈骗盗号等案件33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0余人,其涉案金额更是达到了夸张的1.51亿元。
1.51亿元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作为世界游戏产业巨头之一的暴雪公司,整整起诉了做他们游戏外挂的一个公司八年的时间,才让后者付出了区区800万美元的赔偿。
此外,种种迹象表明,拥有者完整产业闭环的外挂工作室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为一些火爆的游戏制作辅助软件了,他们之中最厉害的那部分,甚至已经开始和一些上市的游戏公司合作,玩起了资本的布局。
此前钛媒体就曾报道过,来自各大工作室的刷榜类作弊软件已经彻底占领了IOS商店的榜单。在2015年A股市场疯狂并购游戏公司的时候,很多A股公司甚至还一度要求标的公司通过刷榜的手段提升营业额。
尽管这部分自己充给自己的钱都要被苹果公司截留30%,但由于营业收入对应被收购或者借壳上市的市值,往往可以实现10-15倍刷榜金额的市值扩大,加之二级股票市场的变现,这怎么看这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与此同时,伴随着公司的成功上市,它们中的一部分仍然要频繁依靠刷榜这一作弊手段维持自己的营业额,从而保证自己股价的稳定。
01
与此同时,依然留守在游戏产业中的那部分外挂工作室,也开始不再简简单单的满足于寻常外挂的制作。
他们高举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发扬自力更生的宝贵精神,自发的对自己旗下的外挂产品进行着更新换代。
普通的自动瞄准外挂因为使用起来过于简单,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屠戮的快感,在此基础上,来自遥远东方的创造力再度震惊了世界。
前一段时间,一段关于Apex外挂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网站上广为流传,视频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叶问传奇”的中国玩家,在这款以枪械射击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游戏里,他击杀对手的方式也很特别:用脚踢。

于是,全球各地的游戏爱好者们得以目睹了这一场人类视觉史巅峰盛宴,这位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叶问”兄弟高速行进在地图每一个有人躲藏的角落,并且以6秒钟14脚的速度踢爆了那些手执着重机枪玩家的脑袋。
另一边,来自腾讯的手游《刺激战场》(现名和平精英)中,那些外挂的制作者们已经不再通过大喇叭喊话的方式兜售他们的外挂了,他们选择了一种更为狂野的方式。
在游戏的部分对局中,外挂制作者们随心所欲的从天上降下一座座的“五指山”,将玩家困入其中,或者通过一些加速的辅助软件,以100km/h的步行速度追上一辆行进中的吉普车,隔着车窗询问那些正在专心开车的玩家:“你们需要买外挂吗?”
显然,如果得到答复是否定的,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补上一发子弹。
除此以外,他们还为各大直播平台的主播,游戏视频的博主和普通的游戏玩家设置了不同版本不同功能的外挂产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私人定制。
而面对这一情景,许多玩家除了日常吐槽游戏公司反外挂能力的低下之外,也只好抱团当起了阿Q。

当然,也有不少玩家不甘于自己的游戏体验被外挂残忍地剥夺,他们组成了各个反外挂的团体,活跃在各大作弊现象猖獗,而反外挂能力低下的游戏之中。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配备了价格最为高昂、性能最为顶尖的外挂,而他们的任务也很简单,在一场游戏最开始的时候,“杀死”一切“可疑的”作弊玩家,然后退出这局游戏,让剩下的玩家们展开一场公平的竞技。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方式收效甚微,因为被另一个更强的开挂者制裁这一反外挂的方式,并不会让外挂使用者感觉到心灵的忏悔和宗教意义上的威慑,只会变相的告诉他们:“你的外挂还不够强(太老套了),快去升级最新款式的吧。”
另一边,许多人都曾经把国内外挂的泛滥看作一种玩家平均素质低下的表现,为此他们选择了去购买诸如《守望先锋》、《全境封锁》这样动辄二三百元人民币的昂贵游戏产品,他们希望借助价格这一门槛,淘汰掉大批素质低下的玩家。
然而现实很残酷,他们那批活跃于游戏中的“神仙”同胞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事实:一个人的游戏素质和他的经济收入之间,似乎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
最终,一部分崩溃的玩家选择了加入外挂的阵营,用同样的作弊方式为他们失去的游戏体验和时间完成复仇。
此前,瞄准了这一商机的外挂工作室甚至一度在直播平台举办了一场“诸神之战”的游戏比赛,参赛者的要求也很简单,必须要开启外挂。
他们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为外挂的客户完成了各品牌外挂质量的评级,如果没有腾讯和直播平台的介入叫停,他们或许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细分的市场。
02
行文至此,我们不禁想要问一个问题,遍布中国游戏行业的外挂真的无法制止吗?
很抱歉,我们不得不遗憾的表明,截至目前,要做到这一点仍然是极为困难的。
因为外挂盛行的背后,除了经济利益的诱惑,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原因。
以暴雪公司为例,事实上,除了明目张胆的使用外挂软件,他们对于玩家之间互相借用账号,或者是寻找高手代打这一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在英雄联盟的制作方拳头公司的管理制度里,更是直接将使用不属于自己的账号定义为一种违反游戏道德的举措。
然而反观国内的游戏环境,猖獗的不只是外挂的制作者,一些代打代刷代练的工作室收入甚至还要远远高于单纯的外挂制作。
不少著名的游戏玩家都有自己的账号运营团队,包括王思聪在内的这批游戏富豪们并不缺乏金钱,相比之下,时间和精力就成了更为宝贵的东西。
例如直播行业的顶级主播PDD(刘谋)就曾经爆料过,自己在玩逆水寒的时候,一直都养着一个代练的团队,每天三班倒的为自己完成日常任务,强化游戏装备,自己的账号通常是“时刻在线”的。
这并不是某些游戏的个例,而是游戏行业里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土豪们这样玩游戏是“无可厚非”的。

另一边,关于游戏作弊产业的种种探讨之中,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文章篇首所谈到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延申。
在外挂行业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如果你能打得过一个外挂,那并不是因为你足够强,而是那款外挂太弱了。”
套用到现实里,如果你发现了一种作弊方式,那并不一定是现实进步了,很可能只是这种作弊方式太老套了。
前年的时候,由纳塔吾·彭皮里亚执导的电影《天才枪手》,借助校园作弊的故事展示了另一种维度下的青春,上映当期即豪取东南亚不少国家的票房冠军。
与此同时,电影里所传达的那句“考试可以作弊,人生却不能”的至理格言,也伴随着电影的火爆广为流传。
然而电影之外,人生真的毫无作弊的可能吗?
远的不说,仅仅是在十几年前,各类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的作弊、代考产业还曾经被各大媒体广为报道,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现象也在逐渐的销声匿迹,然而没等人们高兴多久,前段时间爆出的美国高校招生舞弊事件,又再次让人们的情绪跌落谷底。
考试的作弊变少了,并不仅仅意味着作弊的人数减少了,很有可能只是说明除了考试以外,人们开始拥有了更为稳妥的作弊手段。
借助游戏领域的一句话来说,一切没有被系统检测出来的作弊软件都是合理的。
而生活之中,那些没被制度“检测”出来的作弊行为,还有多少呢?
而在这之外,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在游戏中作弊,或许借用 Reddit论坛上一位高赞的回答可以解释清楚:
在这个国家,结果永远比过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