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链森》序曲-雨雾
浩瀚深空,漫漫长夜,无数星火交错。 某片空域上,两枚星火相撞,摩擦出一片激昂的火花,而后,片刻化为虚影。 意义的先驱者们,有一方拾起了这片于烈火中残存的产物,敬畏地将其置于文明的舱室中央。星火的残骸在更高的领域上切开了室内这片狭隘的空间,在其中开辟了一片能使调控者得以窥见广袤宇宙一角的窗口。窗口不及十尺,却广纳一方宇宙。 随着设备的相继启动,贯穿了整艘航行体的,凝结了调控者故乡众多顶尖技术的,被誉为“界际月光”的一个模块逐渐开始运行。伴着模块启动时的各种动静,一个个体逐渐于模块的投影区中显现。 “YQ,你这次解译的是什么载体?”她望着悬浮在舱室中央的黑块发问。 被称为YQ的调控者暂时停下了手头上的操作:“
异空碎片
。模块算是第一次接触这类信息媒介吧?” “你只要知道模块解译得了就行。” 尽管是第一次解译这类媒介,YQ也并没有感到多少新意。异空碎片一般无法使用其自带的波记录信息,如果像这种表面独立的异空碎片能够传递信息,那其附近一定都会有几个隐藏在
副层
上的物体。 YQ调用了一盏强光灯,将其强烈的光亮射向舱室中央的那块“异空碎片”。光照射在那个黑块上,在其附近的
副空间
上产生了强烈的
影波
。YQ看到,在那个黑块附近,一块形似电子元件的物体逐渐显现,它的表面上系有一根线状物体连接着中央的黑块。 ……明显是个用于承载信息的智慧造物。 在投影演绎模块先进的技术加持下,YQ没必要得知这个信息载体的解译原理,他只需要把这个信息载体送入检测区中,随后全部交给模块的机载实体意识,也就是后方那个个体就行了。他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学者,他只是一名主管投影演绎模块运行的调控者而已。 在解译的过程中,他内心难得的产生了滴点兴趣。换作EY的话,他一定会极度期待每一个来自异文明的信物和它们的内容。但YQ毕竟不是EY,他与那位至今对其而言还是一个未知的存在不同。 “一段……算是比较特殊的信息,要我直接传给你吗?”一直在与模块主脑信息连通的她双眼略带迷惑,但又些许放光。 “特殊?”YQ的眼神难得起了一丝波澜。 “原信息的编辑者似乎并不特意让来自天外的存在了解他们世界的大背景,而是想让接收者能有沉浸感地体验着其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历程。”她闭上双眼作沉思状,而后补充上一句:“由于是非己文明的信息,尽管解释过也对你来说可能不方便理解,需要我帮你修改下吗?” “……拐弯抹角不像是你平日里的风格啊。”YQ看着她。 “因为这段信息,它的性质比较特殊。”她的眼神又恢复了往日的漠然。 “……行吧,要多久?” “很快。” 微观投影区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图像,随后,它在二人的眼中,以比当前时间流速快上百倍的速度将原信息转换为投影进行修改。YQ看着那块投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缠成一团。不到一分钟,她所说的为方便信息理解而进行的投影演绎就结束了。 “去片稳定些的场所吧,我好把信息发给你。”她说。 “是模块改造后的信息吗?” “对。” “直接发就行,不然……你亲自讲述一遍?” 她冷了YQ一眼,没有说话。 ■序曲 雨雾■ 天蒙蒙亮,空气很潮,地面也很湿,一切都包裹在阴冷的雨雾中。 本该不存在的破晓被天弧上的一颗星光唤起,重新赐予了这片本已失去希望的土地上又一次生机。 光穿入茂密的林叶,惊醒了沉睡着的万物,也唤醒了一个梦中人内心处最深层的、早该被遗忘的记忆。 古老的灵魂寄居在这位梦中人的意识深处,而随着曙光的临近,这个灵魂也无法沉默下去了,它渴望地驱使着这个尚未从混沌中苏醒的存在前行,残破的身驱穿过浓密的雨雾,它正向着前方的高崖走去。 他记着,这是他最后一次观赏这里的星空了。 在这里的每一个夜晚,每当他浪迹在重林之间,每当他奔波于夜空之下时,陪伴他的除了一名随行者外,还有漫天的繁星。无论他在森林的哪一角,星星都会在空中永远的挂着,永远地照出他的身影。 森林一如既往的茂密,正如天空一如既往的广阔。 但茂密的森林阻挡不了一个浪子迅疾的脚步,他如同一阵风,一阵先行的风,孤注一掷的扎入林中,后面随行的飓风伴随着他呼啸而来,正凶狠的撕碎着一切试图阻挡他的事物。 但飓风无法撕裂时空的桎梏,它在无形之中掌管着这个世界,它是比皇权更有力的存在。在它所触及到的地方,空间限制着万物的自由,时间使其逐渐凋亡。 在第四星这片不稳定的星空中,几只刺眼的焰光透过云层,闪烁于群星和云层的罅隙中,时间默默刻下了它们的痕迹。身后是始终伴他左右的随行者,和一棵隐于黑暗的参天大树。 树木随着陡崖的接近而逐渐稀疏,地面上的光斑也从无到有越来越密集。 古老的灵魂驱使着他来到悬崖边,面对着脚边的悬崖峭壁,古老的灵魂毫无顾忌地坐在了崖边,接受着光的洗礼。 光源隐匿在重重的雨雾之中,仅有些许微光被流放到了这个世界上,本就单薄的光经过了雨雾的散射后,病怏怏了耷拉在它身旁的崖面上,无尽的雨雾剥夺了它仅存的热量。 在这初生的破晓和雨雾间,灵魂和微光无言的相互倾诉着。 他没见过这个星球的全貌,或者说见过,但记载着那些信息的记忆早被他在长期的奔走中遗忘了。 他不记得这个星球上分布着什么样的海洋和陆地,但他至少知道,在浩瀚宇宙中的这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上,一定会有一片名为“诺希恩”的森林,一旦他殒命于此,这个名字就是其他生命在他大脑所遗留的记忆中所能读取到的最后一个地名。 他不记得他曾经辗转在这片森林的目的,但他还能记得,他曾疾驰于深林之间,万物对他的到来俯首帖耳,他穿过的地方留下了一阵阵风浪。他如同风一般呼啸于山林之间。 但现在,他可以从他的视野中看到:他和他的那名随行者,正倚靠在一棵参天大树旁的土坡上,他记得,那棵树是有名字的,尽管这个名字似乎平平无奇,但他还是想出了那棵树的名字:迹渊树。 迹渊树植根在这个森林边缘地带的一小块原野上。传闻说,如果能爬上那棵树的一根枝干,那这个攀爬者就能俯瞰到这一整片森林的全景,如果是在几十年前的田园时代,他还能往离森林边缘最近的方向看到一大片草原和半隐于远处的山脉,从那条山脉间流下来了一条擦着这片森林的边缘而过的河,据说在星球的这块大陆上,那条河是最长的,它从雪山之间浩浩荡荡的流来,沿途滋养了一座在这个星球上空前繁荣的城镇,而这个城镇是它所属的国家繁荣的代表,也是这个星球上的两个大陆贸易来往的一个重要关口。如果是在夜晚,这颗树会高到让人产生与星海齐平的错觉。而这棵树,也成为了这一小片原野甚至包裹它的一整片森林的一个显著的地标。 在当年,这棵树下一定有着许多来膜拜森林之神的教徒们,在那些教徒的眼中,这颗树是由这片森林的创造者所种下的众多树木中最令其满意的一颗树,于是祂为这棵树注入了神的精华,使其能生长得这般高大,而森林之神也将这里作为自己巡游森林的行宫。尽管经过科学证实这只是一棵与常规树木不同的树种而已,但这并不妨碍教徒们相信这棵树是由尊贵的神明所创造的,因而更加崇拜这棵异种之树。 而如今,这棵曾盛极一时的树下,似乎却只有两位存在。而他在树下观望这片因云层而模糊的天空时,一滴水点默默滴在他的身上。 在那尚在一丝光亮的天空中悄然落下了一滴毫不起眼的水滴,在那滴水钻入枝叶的沟壑,发出一两声清脆的打叶声后,无数的水点开始接踵而来。 在迹渊树下,他和随行者都看见了,在那墨色的天弧中,几抹虚无的阴影开始隐隐约约地呈现了出来。 下雨了,这是尚存的第四星在其临来末日前的最后一场雨。 “我来自于你们头顶上的那颗星星,星星说我是星星的使者,那颗星星就高悬在你们所行走的这片大地上,向着四周播撒着无数与我一样的光辉。但现在,我们所照耀的天空被有形的黑夜所遮蔽,它划定了我们不可照亮的区域,而无尽的雨雾剥去了我们仅存的光热!”在无尽的雨雾中,光向世间痛苦地倾诉着。 “……你们曾经的世界已经在一次末日中荡然无存了,这里是神为世间所能留下的最后一片净土。要想生存,你们必须适应。”古老的灵魂替世间回应了光。 “我们必须存在,世间留下的这最后一片净土即是给予我们的最后一方生存之地,而我们,也因此而背负着照亮世界的使命。可你抛去了你的形体,却以灵魂的形态去依附在他人历经艰苦才得以保留的存在中,你不必因为自己无法适应这个世界而消失。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是不公平的!” “可我的所想所望,都无法被宿主得知。我无法使宿主随着我的意愿而行,我相对于你们而言,失去的可是所谓的自由啊!”灵魂长叹着,“而且,世界原本就是公平的,只不过在狭义的视角上,些许由世界所赋予的弊端被弱化了而已。毕竟公平的维度,可是整个世界。” 光在听完灵魂的这番话后便静息了下来,唯有一束光幽幽照在他的身旁。 灵魂也静息了下来,它看向了远方,在距离这个悬崖不远的一个边境处,一顶翠绿的穹顶矗立在参差不齐的林海之上,那里曾是世间于末日中所守护下的最后一片净土。 在深蓝的天空中,几抹纯黑的色彩开始扩散开来,沿途吞噬着一颗又一颗于群星和云层的罅隙中闪烁的焰光,形成了一大片无光的黑幕。在深蓝色的天空背景下,这抹黑色很难受人察觉,但他却可以清楚地辨认着天空中那片愈来愈广的黑幕。这片黑幕似乎并不能容忍任何光芒的存在,它狂啸地吞噬了近半的天空,并开始逐渐向地面袭来,意欲一举吞并地表的光亮。 失去了夜光的照耀,原本附在地面上的薄光逐渐消失,他在地面上的身影轮廓逐渐模糊。他试图回想现在的处境,但他的记忆大都被混沌占据。 身边似乎空了下来,他知道随行者已离他远去,仅剩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似乎在无边的雨雾中轻声说诉:长夜将至。 灵魂拖动着那副残破的身躯,踽踽独行在漫天树荫之下。在这里,一方土就是一方天地,每片林叶皆是生命的爪牙,这片森林就在这百千万的生命涌动下,在日与月的共舞中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传承至太阳陨灭的尽头,传承至大地崩裂的终末,它们不像在森林外生活的那种智慧生物那般在乎终焉毁灭的到来,但它们却能苟活在太阳陨灭后的夜色里。 到了。灵魂停下脚步。 如果树木也分头领的话,那它面前的这棵树绝对可以冠冕整片森林的首领。需要十几个人才可合抱的树干上,支撑着有好几个正常树木大小的林冠,一棵树就遮蔽了这附近一大片的日光,粗大的根系源源不断地汲取着大地中的精华。现在,这棵树正隐于雨雾之后,地面和空气中残存的雨露成为了它在新的一天的水分来源。光在雾中勾勒出巨树的影子,庞大的轮廓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它的每一片树叶都在微风的飘荡中低吟地歌唱着,歌唱着森林的新生,亦或是星空的陨灭。 在不久前的过去,这里曾聚集着一大批信徒们,他们曾在这棵大树前用森林、用日月、或用群星,来歌颂他们心中的造物主,赞扬祂的神圣,就连时间都不可使其凋亡。他们恳求祂赐予他们恩惠,一丝阳光、一片甘露、一次收获……直至末日前夕,他们开始向祂祈求文明的延续,这次祂就再也没有回应祂子民们的心愿,直至末日来临。 而今,代表祂的化身就静静矗立在灵魂的面前,树叶的沙沙声仿佛在招引它过去。树下空荡荡的,似乎早已没有了信徒。 一道极强的光亮突然在远处的山林间绽放,刺破了深夜应有的宁静。一束光芒冲天而上,随后穿击在天空中那片渐渐下压的黑幕。他发现,被强光穿击过的那片黑幕似乎停止了下垂。紧接着,又有三道强光从不同方向的山谷中迸发而出,接连穿击在天空中的黑幕上。光似乎并不能阻挡所有向下侵蚀着的黑幕,只能禁锢穿击点附近的黑幕,而在其范围之外的黑幕仍然在不断的下压着。 他向周围望了眼,发现光束所能控制的区域并没有延伸到他所在地的上空。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 他与那棵神树顶上的那片黑幕仍然在马不停蹄地向下侵蚀着。 人民祈求神树能赐于他们以救赎,可在末日来临时,神连祂自己也拯救不了。 树的枝条被雨点击得颤动,仿佛因为永夜的逼近而颤抖着。 “每个文明在其幼年都有被自然迷惑之时,而神则是他们对世间万物的解释,神是每个文明幼年的足迹之一。祂自豪地向人们炫耀自然的宏大,却促使着人们去探索自然,并在一次次的发现中使他们逐渐摆脱神的阴影之下,并于最终否决祂的存在。而祂的痕迹,也终将被时间抚平。” 灵魂来到了树下,盯着树干上历经岁月沧桑的表皮,突然有了种孤独感。它想与神叙旧,向祂诉说自己的苦难,但他知道神并不在这儿。 灵魂来自一个神已经覆灭的国度。在那里,神被科学所取代,一切事物的根源都似乎昭然若揭。那里找不到一丝神曾留下的痕迹,那里到处洋溢着科学与理性的气氛。而如今灵魂站在这棵树下时,一股时光回溯的感觉涌上它的心头。 “神只是活在子民的心中罢了,祂只不过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所滋生的产物。终有一日,当最终的自然奥秘公众于世时,当祂的最后一位信徒将其彻底忘却时,神就迎来了祂的归宿。” “谁说时间不可以使神凋亡的?” 灵魂的手抚摸着这棵大树粗糙的躯干,万千沟壑在他的掌间摩挲着,孤独感一瞬漫上他的全身。之前,这里是神为世间无数与灵魂相似的生命所保留下的一片净土。不久后,祂与生命的一个个体再度重逢——一方是仅剩灵魂的人,一方是已被遗忘的神。 在这劫后的相遇中,人想起了其存在被抹去的那一刻,神想起了其为世间降下启明的那一刻。他们的思想交织在一起,逐渐编织出了这个世界于末日前的最后一刻。 他步入了神树的阴影之下,在因失去夜光照耀而显得极度黑暗的环境中,他看不到那名随行者的身影。随着他的深入,一切都似乎离他远去,他逐渐迷失了方向,唯有以他目前所朝着的方向前进。不知不觉间,他向前摸索着的手突然触及到了冰冷而又潮湿的树干。雨势逐渐褪去,他靠着这个唯一可依偎的存在,转过身,望着以隐于黑暗的来路。 ……直至黑暗被一丝梦幻般的火光刺破。 那是一个微小的火把,被一只有力的手握着。一位感觉上是远道而来的信徒,正辗转于迷雾之间。他艰难地迈过泥泞的土地,他的微薄的身躯一度被黑暗吞噬,他所燃起的火光也在雨雾中摇摇欲坠,但火光总是没有熄灭。 一丝冥冥中的话语,越过空间的阻隔,于他的意识深处响起: “那是一名信徒,与成百上千的信徒们一样,他们都曾在末日前夕向神明祷告。 “信徒们的忠诚和信仰都汇聚在神明之上,尽管是虚幻的,也能支持他们继续走下去。 “因为他们冥冥中相信,神会拯救他们。 “而神,也会在他们的忠诚和信仰中存在着。 “所以在真正终焉之时,信仰的崩塌比末日本身更摧残人心。 “一旦信徒给予了其信仰以绝对的忠诚,他就不可能舍弃它,舍弃信仰,与否认自己无异。 “对于有些信徒而言,在信仰崩塌之时,如能随着信仰一同逝去,便是其最好的归宿。因为他们不必感受到信仰崩塌的惨痛。 “所以他们即使在末日到来时,也仍就前来膜拜他们的神明,以延续他们那名存实亡的信仰。” 迷雾中的火苗微微闪烁,他回过身,却似乎觉得一股莫名的暖流涌来。 “森林,永远是个遵循适者生存的世界。 “而文明的猎火,总是穿行于林间。 “生命的火焰不息,文明的开拓不止。 “而猎火一旦受困于林,聚火共生,或是掷火传承,皆是文明的两种智慧。 “汇聚的火焰固然宏烈,而掷出之火并不汇聚于烈火之中,其将注定渺小。但在聚集的火焰于林中消散时,掷出的星火便是其唯一的光。 “神明是信徒内心中的点滴希望所汇聚的凝结体。尽管是虚幻的,但在终焉之日来临时,祂即是文明一角于精神上所聚成的火焰。这团无形之火,会使祂的子民们聚火相向。 “并非所有的危机都会使猎火止步,如果将文明的猎火聚在一起,其之光或将驱散危机,使文明得以迎来继续开阔的机会。而使子民们能聚火共生,便是神明在冥冥之中所能降下的些许庇护。” 霎时,幻影褪去,一丝光芒迸发。 在他目之所及之处,真实显现。 在他身前,迹渊树的躯干上,逐渐迸发光芒,汇成一片亮丽的景色。流光随着树干向上攀升,并在枝末缓缓流出,挥散在湿冷的空气中。刹那间,一切都被流光所充实,光芒铺满他的身躯。先前于迷雾中奄奄一息的火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地透亮的光,漫天的希望。 他透过树枝间的狭缝, 瞥见了苍穹上的黑幕,后者此刻似乎凝聚在了天边,不再下垂。 这是属于森林和它的子民们的第一支救赎曲。 “但‘神’终究是文明造物,其不将获得永生,也无法保持汇聚之火永恒地陪伴文明全程。当二度的灾难降临时,当文明聚起的猎火再也无法照亮前路时,掷出星火,或将是延续猎火的唯一途径。” 在人们劫后余生的长叹中,唯有一人,其溶解在了这片由“神”所创作的光辉乐章中。 灵魂希望,这能是它与神的最后一次相遇。不久后,它将与它的宿主一起,踏遍森林的每一处角落,游历森林的每一处山崖与泉水,见证森林的每一次日出与日暮。 但灵魂会继承神的遗愿,它必将继续奔走于重林之间,去庇护所有值得庇护的事物。必要时,他将以自己的名义,重新唤醒被遗忘的神,为众生再降一次救赎。那个时候,它会告别那个伴随了它许久的躯体,与神同行。 在梦的落幕前,他的记忆回到了黑幕降下以前的某一天,那一天,璀璨的群星还尚未被迷云遮住,他就坐在这琳琅满目的星空之下,身旁仍是他的随行者,只不过他们的身后没有了那棵顶天立地的神树。 他的随行者曾对他说,每每观望星空,他都会回想起他的一位朋友向他分享的一段关于那位朋友故乡星空的描述。那位朋友说,他故乡上的天空是紫红色的,同样是在夜晚,那里的星空会在紫红色的渲染下增添几分无懈可击的魅力,和那里的星空相比,现在这里的星空则更为通透、深邃一点。 那位朋友说,他最后一次看到故乡的星空是在几十年前,那时,星空和现在一样,散布着几粒自由移动的、闪烁于群星和云层罅隙中的游星,那些游星时不时地跃迁在天空上,所释放的引力波轻轻荡漾着漂浮于夜空中的群星,让这片星空外加了一丝活力。以后,他口中的那位朋友就再也没见过故乡的天空了。 他静静地倚在一方小土坡上,仰望着满天的星辰,听着随行者讲述故乡的星空,突然感到了释然。这是他游历世间许久以来,第一次喜欢上了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如果可以,他想一直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直至自己随着时间流逝殆尽。 但下一秒,梦乡的星空破碎了,他沉入了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