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馆暴动——走向战争(5)
本专栏内容无任何反动内容与个人观点
1923年,德国处于动荡状态。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实行民主的第一次尝试,但却被认为是软弱无能的,期间已经换了好几个不同的总理和九届内阁。
作为工业中心的鲁尔区被法国人占领,他们想以此确保获得一战的赔款。
整个德国,左右pie都在进行斗争。
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十分愤怒,认为凡尔赛条约是一群混蛋施加给他们的。魏玛政府接受了许多凡尔赛条约的条款,深深刺痛了德国人,这使得许多德国人对魏玛共和国怀有敌意。
1923年的经济崩溃为纳粹党之类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提供了完美的温床。

元首等人都认为,现在是时候来一场革命推翻魏玛政府了。
元首从某个意大利光头和1815年拿破仑进军巴黎获得灵感,他计划胁迫几位巴伐利亚的主要政治家加入自己,然后向柏林进军。
巴伐利亚正处于反对共和政府的“三巨头”:
国务委员古斯塔夫 冯 卡尔

巴伐利亚国防军司令奥托 冯 洛索夫将军
巴伐利亚州警察局长汉斯 冯 塞赛尔
的控制之下。
这三人都敢于直接拒绝中央政府的命令。
计划被称为“啤酒馆政变”,但这个计划并没有一个好开端。
行动的日期原本定在11月10日至11日,但在7号,元首发现卡尔将在慕尼黑的一个啤酒馆发表演讲,而且发现塞赛尔也在啤酒馆喝酒,不能错过这个一次将三人全部抓获的机会,计划被提前到11月8日。
元首带着他的部下,包括几个高级nazi比如戈林(1921年,戈林进入慕尼黑大学进修,正巧这时候元首在此演讲,结果戈林被完全征服了,不仅把元首视若神明,还当即表示加入),前去包围啤酒馆,闯进啤酒馆,并威胁卡尔、洛索夫和塞赛尔支持元首。

当这项工作完成后,他们发送信号给恩斯特 罗姆,他正带着更多的人在另外一个啤酒馆等着。收到信号后,他的人迅速占领慕尼黑的几个战略要地。

对元首来说,事情并不顺利。
晚上八点半左右,元首从一辆红色奔驰上走下来,来到会场。
戈林带着二十五名士兵包围了啤酒馆,他们拿着手枪和机关枪火速控制住了局面。

元首打断了正在进行的演讲,跳到桌子上,朝空中开了一枪,并向目瞪口呆的围观者宣布“全国革命已经开始!”(开枪的原因是因为压根儿没人理他)
元首夸张的说:这座大楼已经被600人包围了,门口就架着一挺重机枪,警察和军队的营房已经被占领,政府也已经倒台了。

在前慕尼黑警察局长波纳的协助下,希特勒已经说服了仍在警察局工作的一个官员弗立克,要他打电话给在大厅的警官不要干预,如果发生什么情况只须报告就行了。
卡尔、洛索夫和塞赛尔被用枪指着带进另一间侧屋,元首在那里向他们解释自己的意图。
元首还告诉他们,枪里有四颗子弹,如果他们不答应的话,每人一颗子弹,第四颗给自己。
但让元首没想到的是,卡尔直接拒绝了,并说,如果元首愿意的话,现在就可以打死自己。
赛塞尔也说了话,他谴责元首没有遵守他保证不对警察举行政变的诺言。
与此同时,啤酒馆里的人开始躁动起来,元首在当时并不是一个知名的人,他们对元首和他的政党也没有当回事。
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我们没有恶意。因此,你们没有不满的理由,喝你们的啤酒吧!
——戈林
在四人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元首回到主厅朝天开了一枪,使人群安静下来,然后自己走上讲台。
巴伐利亚政府已经撤换,十一月罪人的政府和总统也已经被宣布撤换。新政府将在今天在慕尼黑这个地方宣布成立。德国国防军将立刻组成。我建议,在同十一月罪人算清总账以前,由我接管全国政府的政策指导工作。鲁登道夫将担任德国国防军的领导工作。德国全国临时政府的任务是组织对罪恶的渊薮柏林的进军和拯救德国人民。要是明天还不能成立一个德国全国政府,我们就都杀身成仁!
这当然是一个谎言,然而这个谎言像元首的所有谎言一样,非常奏效。
元首用短短几句话就把群众的情绪从嘲笑转变为热烈支持。

他就是通过这样做,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精神。
与此同时,一位高级领袖:路德维希 冯 施勃纳 里希特和另一位参与事件策划的关键人物离开了啤酒馆,去接鲁登道夫将军。

鲁登道夫抵达后,卡尔、洛索夫和塞赛尔勉强同意了这个计划。
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转机让元首喜不自胜。

会议至此宣告散会。
在出口处,赫斯(于1920年7月1日加入,第16名党员)扣留了一些企图混在人群里溜出去的巴伐利亚内阁阁员。

这时消息传来,与正规军发生了冲突。
元首决定驱车前往出事地点,亲自解决争端,把啤酒馆里的事交给鲁登道夫处理。
这个决定后来证明是个致命的错误。
洛索夫是第一个想溜走的人。
洛索夫:我必须到陆军司令部去,发出必要的命令。
施勃纳 里希特:不行!
鲁登道夫:我不许你怀疑一个德国军官的话。
接着,卡尔和赛塞尔也一个个溜了。
当元首回来时,眼前只剩下了鲁登道夫,“三巨头”随后都声明放弃支持该计划。
现在,只占领了舒恩菲尔德街陆军部的办公处,除此之外,任何战略要地都没有占领,甚至连电报局也没有占领。
政变的消息从电报局传到了柏林,冯·西克特将军命令正规军镇压政变的消息也经过这里发了回来。

没有三巨头的帮助,元首知道自己的行动注定要失败,但他还是让鲁登道夫制定了一个进军慕尼黑并接管城市的计划。
第二天中午,元首带着约2000人出发了,准备与罗姆汇合。
他们安然无恙地通过了第一道警察封锁线,但却没有通过第二道。

随着一声枪响,双方持续交火半分钟。
谢布娜 里克塔当时正和元首手挽手,他的肺部被击中,当场死亡倒地,元首也在倒地时肩膀脱臼了。
在这之后,行动一片混乱,戈林腿部中弹,元首趁机溜走了。
鲁登道夫试图鼓起勇气带人前进,但军队没有跟上,他一越界就被逮捕了。
枪声静下来时,已经有18人死亡。
在这次行动之后,受伤的戈林和一些人逃到了奥地利,元首在慕尼黑郊外的朋友家里寻求庇护。
这是一家老实巴交普普通通的农民,见到元首后,“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他们虔诚地亲吻着元首的手,问这问那,并时刻怀着不灭的革命热情。”
用不了多久警察就可以找到他,他在两天后被逮捕了。
元首和他的同伙被告犯有叛国罪,应当长期监禁,而且元首不是德国公民,这意味着他可以被驱逐出境,但是,富有同情心的法官给了4个小时首次发言的时间。
元首的演讲结束时,有人听到一位法官说,他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家伙啊。
首席法官乔治内哈德让法庭程序只有部分公开,一部分不公开,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让被告来决定哪些应该公开。
除了德国各大报以外,世界各国的报纸都派了记者前来慕尼黑采访这次审判,这使得元首有了一定的公众形象。
在审判结束时,元首已经转败为胜,毁了卡尔、洛索夫和赛塞尔的前程,使他们在公众的心目中同他一样有罪,以他的滔滔雄辩和热情打动了德国人民,使得世界各国报纸都在第一版上登载了他的大名。
审判发生在1924年2月大选前夕,这也帮助nazi成为巴伐利亚州的第三大势力。
元首和他的同伙被判处最低的刑罚,即在兰德斯伯格堡监狱服刑五年,事实上,他只服刑了九个月。
1924年的那个夏天,在俯瞰列赫河的兰德斯堡监狱中,元首得到贵宾待遇,独处一室,窗外景色动人。
他婉辞了源源不断来向他问候致敬、馈送礼物的访客,召来了最后终于回到慕尼黑而被判处徒刑的忠实的鲁道夫·赫斯,一章接着一章开始口授一本书。
他后来将这段监禁期称为“国家出资的免费教育”。
也许啤酒馆暴动给元首最大的教训是:取得德国政权要通过合法手段,而不是暴力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