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路亚钓鱼中的“物理学原理”

2022-12-26 13:15 作者:美国奥基路亚  | 我要投稿


在路亚运动中,你的抛投,控饵和刺鱼,都涉及到速度,力量,角度和频率这些我们在物理学中才会听到的名词。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讲一讲这些原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动作,钓到更多的鱼。

刺鱼

在我们钓鱼的过程中,刺鱼是很重要的一环。很多朋友的跑鱼,多半是在刺鱼和回鱼过程中,不恰当的力量,速度和角度造成的。

这里有个概念就是:行程。我们在障碍作钓的时候,为什么要用高速比轮子加较长的竿子,因为高速比轮子收线快,较长的竿子,你扬起同样的角度,它带出来的线多,同时你在刺鱼的时候相比较垂直往上抬竿子,和斜向后45度抬竿子(左手摇轮就左45度,右手摇轮就右45度),显然这个45度的刺鱼行程大,带出来的线多,如果你还后撤一步,那就进一步增加了行程。

所有的这些增加行程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线不松,让鱼不要绕障碍,让鱼更快速地回来。鱼多一秒在水里,就多一秒跑鱼的可能。

针对不同的饵型,对力量和速度的要求也不同。用细钩条的单钩或者三本钩作钓,你用的相对软的竿子,相对细的线,不需要大的发力,有侧身,有斜向后45度甚至水平地转动身体90度,就能保持线的紧绷,打穿鱼嘴了。而如果你说玩较粗钩条的Jig或者曲柄钩,你的发力要大,斜向后45度,有时候一定要辅助后撤一步,才会刺得很成功。

握竿的力量

我们可以做个试验,让你的朋友在离开你40米的地方抓住你的饵。你先用力握紧你的竿子和轮子,保持线的紧绷。再放松地拿住竿子,拇指轻轻地带着你的线杯,也将将地保持线的紧绷。回头你问问你的朋友,这两种方式对他来说,感受到的线上的拉力是否一样。

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是不同的,试想这还是你100多斤的好基友,如果是一条一斤多的鲈鱼,它难道感受不到么,它可能对此更敏感。所以只要你的饵抛出去,你就尽量要让它自由地下落,让线将将好保持紧绷,这样不仅能让鱼更好地吸入你的饵,而且能让它降低警惕性,减少吐饵脱钩的几率。

操控饵的力量

当我们操控钓底的Jig或者钓中间水层的Lipless(VIB),经常会有一个跳底,或者跳动的概念。我们抬动竿尖的幅度越大,饵跳动的幅度也越大。

Lipless的作钓,除非你要抓到自然下落过程中的咬口,你是不需要大幅度的跳动的,特别是钓水下草线的顶端,你需要的是它将将好蹭着草线前进,稍微有点挂就挑一下让它出来。所以针对不同水深的草,需要选择不同克重的Lipless,轻的作钓较浅的草线,重一点的作钓较深的草线。

德州作钓,你的咬口主要来自下落过程中的截口,如果没有截口,你也不需要大跳。因为有可能鱼已经跟着你的饵往下走,正盯着饵观察呢,你的饵落底之后,只需要轻轻地跳起来一点,它就咬了。如果是幅度很大的跳动,这不是硬生生把饵从鱼的眼前带走么,如果鱼的活性不高,它就不会追了。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如果你作钓的障碍区域有水面的浮萍,你在饵落底,小跳几下之后,还有最后的一个机会,就是饵收上来敲击浮萍的那个瞬间,如果再没有咬口,你就收回来抛下一个点吧。

有很多钓底的饵,比如说橄榄头Jig,卡罗莱纳钓组等。这些饵我们经常提到的是拖底,而不是跳底,这也是意味着你的跳动幅度不要太大,要让饵与底部接触的时间长一些,更多机会去敲击水底的泥沙,石头和其他障碍,这会更大概率地激发鱼的咬口。

路亚钓鱼中的“物理学原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