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流过度解读
作为松厨(这说法在2021将至的现在真的怪羞耻的)看了这么多正篇、小说、漫画、公式书、drama等等,我以为我懂次男了,但看了pizza才知道其实我没懂。
松这部作品,三期演到现在松沼人可以说它烂,可以骂它胡搞,说它没梗了,但是真的很难不在荒诞中寻找真实,也很难纯粹地图一乐(当然,纯玩梗胡搞回和为搞笑而搞笑回还是不建议想太多,会过度解读的)随着一个个看似无关的小故事呈现,角色的多面性在不停地展开,观众刚固定了对角色的印象,下一步动画就用一个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推翻你的全部判断,这可能是一种嘲讽(你松内涵自己、业界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和diss視聴者还少吗)或者说是告诫:凭什么观众能以为自己弄懂了一个具体的人、在连剧中与其朝夕相处二十多年的人都还没能真正了解ta的情况下?在自己也未能完全了解自己身边人的情况下?
一个角色是可能被标签定义的,毕竟角色本质是作品的一部分,不一定要有侧面,不一定需要变化,不一定需要每个特质都有成因。短篇故事中,角色有时甚至不是作品的关键,情节才是。但人不同,狭隘的形容词概括不出来任何一个人的全部侧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职业性格评估的时候,分明只是个大面上的概括归类,却在十六型之余,每个人都还有所谓的“侧翼”属性,人人不同。当一个角色已经基本定型时,评判者判断为其绝对不会去做的事,ta做了,大家会觉得是OOC;但同样的情况,当一个真实的人做了先前他人认为不会做的事,他人会自然地意识到是“原来他会做这样的事啊”,意识到是自己先前不了解ta,进而发现这个人全新的侧面。而松,在一开始就模糊化对六子性格的描述,泛泛的语言给了松原秀发挥的空间,也使得六子的“人性”更真实。当次男火大地接受排他松的叫法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OOC,而是“原来他的不悯是这样的啊”的感觉。这足以证明松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它创造的是“人”,而不是相对扁平的“角色”。
披萨在个人看来是佳回,松这个战力、背景、世界观、主役都人品都可以胡来,不讲底线放飞自我的作品,却在人物性格际遇、事态发展等方面上异常注重因果逻辑以及其他时间顺序等内在关联(因为松是有想说点东西的野心的)
而这种逻辑性放到次男身上就是,不会有无缘由的“不悯”:次男确实不悯,但是在这样一个家里,六胞胎都是同卵的情况下,兄弟们怎么可能是一开始就毫无道理地忽视他?逻辑上完全说不通。而从他一直以来的痛发言和打扮也能隐约看出来,这次的直接披露则更明显,造成不合群结果的原因,其中多少也是他自己也并没有想合群。如果说自恋和特立独行是他自我安慰、缓解孤独的方式,那用一视同仁的温柔来待人也很可能除了他本身的善良心软,也确实含有和他人保持心灵上的距离的成分,松野カラ松会因为被冷落而苦恼的同时,本质上还是毫不犹豫选择孤独的,他有这种潜在可能性。大概就是,他的思考回路和其他松不同,其自身也有这方面的自知,因此既不愿意全然委屈自己与兄弟们一致、又不想脱离群体,很聪明地选择保持距离感地在自己底线之外尽量妥协,但同时也有因自己主动撤出的距离而焦虑和低落的成分在,所以又不敢拒绝,故意强化自恋自我夸耀来增强自己继续特立独行的信心
剧场版也一样,他虽然会很寂寞又后悔自责,但还是在一开始意识到问题时刻意用自己一贯的“痛”打消兄弟的好奇心,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大多数都还是对过去不和的逃避,但多少也能反映出他“独”的一面。这次的“排他松”,除了温柔被不分青红皂白冠以自私名义否认掉的生气以外(官方说法一直是他的温柔是自我陶醉的人设,但这里我选择相信他本人确实有温柔的一面,只是对自己温柔人设的追求使他盲目强化了这部分导致并非本意的有求必应无法拒绝),多少也有确实触到他的安全线的意思在,是兄弟们对他内心挖掘得太深、过界了。一个对话题不感兴趣的人随意附和迁就他人,却被要求做出一个对他不感兴趣领域的确定回答,也太难为人了。这时候的爆发才更显得他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没有被动画作品常用的官方钦点(一般包括公式人物介绍和借剧中人物台词对观众灌输特定词汇)的性格标签过度束缚的六子,他们被动画组呈现出来、再借由此被观众所认识的过程,就是观众通过剧情呈现的小事件积累,总结整合对他们印象的过程,这一点和一般动画的开宗明义的“下定义”不同,倒和我们认识真实的人的过程类似,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根据经验自行总结对方特征,在推翻错误认知和完善片面认知中增进了解。
而还有细节在于,即使是松这样自由的作品,也免不了会有明确的几个形容松性格的词语,比如长男的“奇迹的笨蛋”,但即使是这样看似表述明确的东西,也不是固化的。在不同的情景下也有着不同的诠释方法,有时是不比小学生级别的低能:比如家务回超市体验,有时候是真正的创造奇迹:比如职业体验占卜师里三十分钟成为地下国王,有时候是不符合常识的笨蛋生存法:比如なごみ探偵次次都能搅混水并自己安然脱身。这就好像是一题多解,在主基调一致的前提下挖掘更多可能性,这样的创造力很值得肯定。
松聪明就聪明在官方没有多加干涉观众的判断,就连cast和staff的看法彼此也有矛盾,而这种做法也就暗含着“以往大家的共识其实完全可能是片面和绝对的,不一定就是那个人的真实性格”的可能性。六子都在剧情发展中不断地被完善,有的特质和以往的表现甚至冲突,但很难去指摘松原秀ooc,人这种生物,本身就是在自身状态和客观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就会做出截然不同选择的,松里的角色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可以堂堂称为“人”了,作品里这种人性里的矛盾、复杂、多变很让人欣赏。
所以在真实感之余,每次细微的变化、人物的完善都给人不一样的新鲜感,也让人不时感觉到同人与之相对的狭窄,但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原作可以丰富角色,同人却是在原作已有的框框里写作,要让大家先意识到“这是那个角色”,以尊重原设为前提,限制太多,自然很难突破出完整的“人”。
不过是个人向过度解读,非常我流,完全的自意识rising,很多时候还是自我不要在虚拟世界过多寻找真实,不要对动画投入过多感情,不然在其整烂活炒冷饭,编剧没嗑药就上(松某些集数有这样的影子)的时候很难反应过来,可能被自我感动成为作品无脑吹,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很容易在人的多次重复中被夸大。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松的心境由起初的被有趣的单元剧吸引到现在即使无聊也因为能看到人物的完善、日常故事和松里角色们的相处而不在乎,这不得不说是松的成功:毕竟一直产出有趣的故事太困难,但完善创作中的角色却在某种意义上是基本素养。松通过由起初的故事先行吸引观众,到现在的角色先行培养巩固粘性的重心变化,悄悄处理掉了搞笑动画会有的“没稳定的好段子产出该怎么办”,从ギャグアニメ 成功转型,各种意义上都很高明。(松沼,就是粘性特别大,一进去就出不来的)
只要松还能给我这样的惊喜感,就还会继续看下去,在这种意义上,如果不是B站评分及格5 ⭐️的大环境,情怀加成大概是四星,但考虑这里的标准还是五星了。
真要说的话……其实一直有身为长男厨从来都摸不透长男的自觉,这也不失为一种真实。

所以结合最新一话(15话)就很明确了,松原秀把自我陶醉的表演型人格甩在了大家脸上,其实一直都有这种猜想,毕竟松官方一直强调次男喜欢的是温柔的自己。但那其实无什么所谓,还是说“没有一个人是经得起分析的”,单从行为上判断,他所做的奉献对其他五个来说是好的(或许对自我原则影响下不仅没有去拜托次男反被拖下水的三男不怎么好),就没有问题。不论出发点是帮助别人还是自我满足,于人于己做的都是好事,不去胁迫他人、帮兄弟做事、保护弟弟,其他松觉得方便,他获得了内心满足,那就是双赢。评判一个人不应该从想法而该从言行举止,他确实是一个温柔的人。倒不如说如果他是真心地自我牺牲式奉献才显得过于单薄、毫无道理,和人渣之名不匹配,甚至能说不太符合大松山想要讲人性的野心。
表演也好,真心也罢,最起码他在AI回挡在了三男前面,这就是很了不起的行为,就体现了兄长的高大和自愿奉献的勇气。就像塔防老师联动过、由三男音声演出(考哥.JPG)的齐木楠雄,他女朋友照桥心美,演完美美少女演得面面俱到,那她就是完美美少女。
真要说的话,这种自我陶醉不过是悦纳自我的极端化,所谓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全部,并设立更高目标为之努力。毕竟一期就看得出来他的自我意识球闪闪发光、个头也不小(
问题只在于他把握不好尺度,有的时候用力过猛反而让自己也得不到满足觉得吃亏,其他松也开始不自在,他还是需要找平衡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