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传爱情故事 | 爱你 从年少到白头

2018-06-30 17:56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 我要投稿


在中传

有好多既是同事又是夫妻的人

他们的爱情 

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 没有鲜花和承诺

感情简单而悠长 平淡而真挚

青丝到白发

他们相扶相携 相濡以沫

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我们采访到三对老教师夫妇

他们的婚龄超过了40年、50年、60年

度过了红宝石婚、金婚、钻石婚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



相爱四十载:最美、最好的仍是你 

红宝石婚


冯宋彻:原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社科系教授,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首届感动中传十佳教师 

梁燕飞: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退休干部 


从西北到华北,四十载风雨,他们携手走过。时间带走了他们的青春,爱意却依然如初。


1975年夏天,冯宋彻和梁燕飞经人介绍相识。那一年,梁燕飞21岁,冯宋彻28岁。“他很有才华,知识渊博,看第一眼我就很喜欢。”“她性格内敛,不大爱说话,接触下来发现她很温柔、善良。”多年后,谈到对方,两人笑得很灿烂,就像年轻时候。

同在革命家庭成长,共同的信仰和家庭教育让二人有很多话题。刚认识那会儿,冯宋彻还在西宁市第七中学任教,住单身宿舍。梁燕飞常常来帮他打扫屋子,边干活边聊青春、谈理想。周末冯宋彻会到梁家拜访,与梁父交流。“他们俩经常讨论历史话题,对这个年轻、有修养的小伙子,我父母很欣赏。”梁燕飞跟记者说。


那个年代的爱情,朴素而真实。1976年8月4日,在梁燕飞生日的第二天,他们登记结婚了。1977年恢复高考,读书学习一直没落下的冯宋彻顺利考取青海师范学院。1988年二人调到北京工作,他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1年——2009年,近二十年,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下同)承载了他们太多的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们特别有感情。他们不仅收获了事业,爱情也在这里成长。

那时,冯老师是政法学院教授,梁老师是图书馆管理员。“冯老师博学,深受他父母影响,自小喜欢文史哲,大学又学习了物理专业,可以说是文理兼修,他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得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说这话时,梁老师眼中透着欣赏与爱慕,“我还去听过几次他的课呢。”

谈到在广院最喜欢的地方,两人不约而同地说:“图书馆”。冯宋彻他笑着说,“那时,我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书籍,中午和她一起吃饭。”在他心中,妻子依旧温柔,贤淑,与同事相处和谐,“我最喜欢她同事送的手工饰品,那是我们两个的属相,一只小猪一匹小马,至今我们都珍藏着。”

谈到彼此眼中的对方,梁老师告诉记者,“冯老师知识渊博、特别爱书,把书当成自己的宝贝,家里就像一个小型图书馆,书柜里摆满了书,我挺敬佩他。冯老师心特别细有时我在外时间久了,或是遇上阴雨天气,不管多忙,冯老师总会给我电话,第一时间前去接我。”“梁老师特别善良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我和孩子都特别照顾。”冯老师跟记者说。生活、工作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内向的梁老师一言不发,默默做事,而善解人意的冯老师都能看在眼里,主动开导、交流。“只要他一回来,不管分享什么,家里的气氛都不一样了。”梁老师脸上满满的幸福。

平淡的生活并没有让爱意褪去,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2009年,夫妻俩双双退休,在一起的时间也多了起来,但两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虽然退休了,但读书学习不能间断。”冯老师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了解时政,偶尔回学校给学生们做讲座,他还参加了教授合唱团的活动,生活特别丰富。梁老师喜欢文学,临摹大师作品,不亦乐乎。平时,两人一起散步、打球、游泳,强身健体。每年,他们都会前往南京看望梁老师的母亲,顺带江南小游。形影不离间,生活依旧充实,感情一如当初。

无论何时,只要走在一起,冯老师都会习惯性牵着爱人的手,美好的感情如醇香的酒,时光越久越显浓厚。在他们的眼神中,我们感受到了爱的芬芳。

 

相伴五十载:与你吟唱岁月的歌 


金婚

康来宾:1957年调干到中央广播技术人员训练班(北京广播学院前身)学习,1958年参与人民大会堂建设, 1959年毕业留校,先后在无线系、电视系工作,1999年退休

张丽云:1975年调入北京广播学院工作,先后在党校办、老干部处、留学生公寓工作,1999年退休

相爱相 ‘拌’ 半个世纪,我最牵挂的,依然是你。

茫茫人海中,本来没有交集的两人因“上山下乡”大潮得以相遇。一个人性格外向,略显倔强,有些“得理不饶人”;一个人性格内向,但脾气很急。性格迥异的两人在满含爱意的争争吵吵中一路走来,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五十年。

两人笑提当年,他们的爱情不怎么浪漫,朴实无华。没有收到情书,也没收到过精心制作的礼物,大概乡间夜空中闪耀的繁星,晚风下舞动的芦苇,就是他们曾相识相知的见证。1968年两人结婚,婚后他们总是聚少离多,两地分隔,几乎只有春节才能团聚,直到1975年张丽云调入北京广播学院工作,从此两人再也没有分开,也再没有离开广院。两个人深感学校的发展变化,印象比较深的是主楼门前的那一片松树,那是1981年栽下的,当年的小树苗,今已亭亭如盖也。

(👆摄于北京广播学院老图书馆)

在学校的日子里,夫妻两人工作辛勤,但内心却充满着快乐。他们两人事业心比较强,性格相对独立。张丽云跟记者说,“好多同事都不知道我们俩是夫妻,各自忙自己的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他们之间的爱情,大概就是“斗嘴”二字了。“她爱说话,得理不饶人。她爱吃素,口轻”“他性子闷,脾气还急。爱吃肉、口重。”都说夫妻在一起总会慢慢磨合,越来越像对方。可是一起生活五十余载,他们的生活习惯仍旧不同,但和谐的令人艳羡,虽然常常斗嘴,心里最挂念的还是对方。


1998年张丽云身患癌症,其后二十年间,大小手术先后经历了七次。“有一年我要做一台重大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康老师握着笔的手一直颤抖着,犹豫半晌才下笔,听女儿说他回去就病倒了。”张丽云说,家人们看在眼里,既心疼,又感动。“乐观、坚强,这是我最佩服她的一点,”康老师说道。而康老师因病住院的时候,平日不爱做饭的张老师会特地下厨。“他一住院,我是真着急呀!他不爱吃医院的饭,我就做他爱吃的给他送过去。”

退休后的两个人,生活丰富多彩。两个人喜欢旅行,从“新马泰”到澳大利亚,再到欧洲十二国、日本、韩国,累积的照片足有数百册。每到一个地方,康来宾总会给张丽云拍照留念,记录走过的足迹。平时康老师喜欢在家中画画写字、侍弄花草,天气好时出去钓鱼踏青。张老师喜欢唱歌,退休后一直参加着夕阳红合唱团。

(👆康来宾写的书法)

傍晚,二老该散步了。“他老是嫌我慢,不等我。”张老师又开始了抱怨,而康老师笑笑没说话。他们的爱情在平淡中细水长流,今后,希望还有更多时间去品味生活的醇香。

 

 相依六十载:携手度芳华

钻石婚

田晶: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1981年到北京广播学院任职,文艺系系主任兼总支书记,1991年离休 

唐永香: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83年到北京广播学院附属幼儿园任园长,1991年离休 

那是整整一个甲子的爱情啊!从战火硝烟中结伴走来的他们,为爱也曾翻山越岭,在动荡年代诠释了不离不弃。如今,他们用陪伴来诉说这人世间最长情的告白。

两个人是战友,是同事,更是相濡以沫的夫妻。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见证了时代变迁与改革开放,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一路走来,二人十指相扣,六十余载不曾放开。

1954年,同为部队文工团成员的田晶与唐永香在一次慰问演出排练中熟识,相同的理想和信仰让他们走到一起。“他是个好同志,人很正直,业务特棒,我就崇拜这样的人物,另外,他长得比较好看。”“她这个人比较稳重,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学习,有上进心。”说起老伴,两人难掩喜悦。

(👆两人珍藏的勋章)
(👆两人于朝鲜拍摄的结婚照)

最初的日子里,聚少离多。恋爱时,两人不在一个驻地,为了见对方一面,唐老师都要翻山越岭,虽然相处的时间很短,她依然很满足。青春、理想、未来是两人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1956年,田晶和唐永香正式结婚。

本应1958年随志愿军回国,但业务出色的田晶被总政选中,于1957年提前回国,留在总政军乐团,唐永香则在军事博物馆工作。他们的感情生活,朴素而甜蜜。虽然依旧在不同单位工作,但只要有机会,田晶总要骑着自行车,陪爱人到单位,下班时,再早早等在路口。形影不离间,他们诠释着属于自己的浪漫。

两人的感情坚定而深厚,尤其在**时的动荡岁月,二人相互陪伴,彼此信任,不离不弃。面对外界“田晶不是真党员”的声音,唐永香老师挺身替爱人辩护,与孩子一起,守在他身边。她经常开导身在困境的丈夫,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抄写检查、汇报……提起那段日子,两人眼中都泛着泪花,说到妻子的付出与相守,田晶特别感动。

(👆金婚时田晶作的诗句)

1981年,田晶来到北京广播学院任职,两年后,唐永香也调至北京广播学院附属幼儿园担任园长。在一个单位工作,给了两人更多照顾彼此的机会。唐老师工作的幼儿园处于初创阶段,为了全力支持爱人工作,年长的田晶主动承担起了家中的大小杂活。同时,对田晶老师的工作,唐永香也尽己所能给予了支持。他们是广院人眼中的模范夫妻、幸福夫妻

 退休后两人也没闲着,在夕阳红合唱团里,田老师是指挥,唐老师则帮助指导大家发声。书法、绘画、音乐都是他们的爱好,伴着田老师的美妙旋律妙笔丹青,唐老师十分享受。面对电脑、手机等新生事物,两人相互指导,一起学习。如今,他们也能玩转微信、朋友圈,获得最新资讯。在战火中锤炼的坚定信仰,让夫妻二人尤其关注国家的发展和学校的未来。

“少年夫妻老来伴”,这句话用在二位老人身上再合适不过。唐老师听力退化,田老师便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她大声复述、解释;田老师腿脚不便,唐老师一边鼓励一边搀扶。谈及六十年的爱情生涯,唐老师深有感触:我们是战友,是同事,更是夫妻。虽然没有玫瑰和礼物,但是关心对方永远比关心自己更多,这就是鲜花,这就是祝福。”

我们没有看到鲜花做饰、绿叶为衬,也没有听到海誓山盟、甜言蜜语,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风雨兼程的六十载,他们向我们诠释了爱情的力量。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一起在钢琴湖畔回忆青春

当你老了 步履蹒跚

手牵手漫步中传校园

眼神交汇 默契犹在

时光虽逝 感觉一如当初

这就是爱情与浪漫

这便是稳稳的幸福

你是否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你心中最浪漫的爱情又是什么样子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转自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指导老师 | 尚新英 王丹瑛

视频  |  余佳玮  郭越千 韩煜馨 吴梦妮 王雷亭 李若琳 张晨 程晨

文字  |  郭会 鲍思维 车卉暇 王雷亭 高翀 

摄影  |  张楠 李若琳 张晨 余佳玮

编辑  |  张晨

责编  |  王丹瑛 尚新英


中传爱情故事 | 爱你 从年少到白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