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前提)2
2021-01-19 00:58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2,科学前提
下面我们再谈一下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这方面,也处在一个转型期当中,这种转型期可以概括为零星分散的学科之间开始产生联系的这么一种转变。以前的自然科学,是我们通常讲的“博物学”,就是什么都知道,天上地下,植物生物,什么都知道,但是都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科学。但是这种零碎的科学在德国古典哲学发生前,已经有这么一种系统化的倾向了,比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科学原理》,就是把整个自然哲学看成了一个系统来研究和分析,但是这种体系只在力学里面,像光学啊,电学,磁学,这些都还是一门门的学科,不像我们现在说到电学都是电磁学,物理,化学都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学科都还是一门门的单独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在转型后期才开始探讨的,这也就为哲学能将整个自然界作为一个统一对象来研究做了铺垫。
在社会科学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孟德斯鸠和卢梭的社会政治理论。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中总结了英国政治革命的经验,提出了司法,行政,立法的“三权分立”思想,它的基本理念至今也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则打出了“主权在民”的 旗帜,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养料。《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异化本质规律,《爱弥儿》将人道主义精神全面贯彻到一种教育体制当中,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法国启蒙运动波及整个欧洲,也使封闭的德意志大开眼界。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德国古典哲学看做是法国和德国启蒙运动的深化,从康德到黑格尔到费尔巴哈,他们的思想中都可以看出启蒙运动的影子。即使他们对启蒙运动有批判,但是这种批判是建立在启蒙运动的原则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