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AI种草莓到百亿搞农研,拼多多掀起科技下沉?

2021-08-27 23:21 作者:深眸财经  | 我要投稿

作者:易牟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如果说拼多多蹲到田间地头,埋头搞起了科研,你会惊讶吗?

 

8月24日,拼多多披露了2021年中报,显示二季度营收230亿元,同比增长89%,截至2021年6月30日,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8.499亿,单季新增2610万,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385亿。

 

这样的体量,可以说拼多多已经成了一个国民电商购物平台。

 

大体量,也意味着大责任、大担当。就在财报发布同时,拼多多又宣布专门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百亿农研”专项希望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普惠,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

 

很显然,拼多多这回是铁了心,决定要蹲在田间地头搞科研了。

 

1,蹲田头做农研,拼多多开启科技下沉?


实际上,拼多多在农研上的布局,早就已经开始了。

 

2020年7月,拼多多发起了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并打响第一届草莓“人机大战”,四支AI队伍利用数字设备、AI远程种植草莓,与有丰富经验的四支传统农人队,在草莓产量、品质、产出比等指标上展开比拼。

 


而在今年的第二届大赛上,又开始了用AI种番茄……

 

这一次,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更是进一步将农研拔到了战略高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百亿农研”是拼多多继“百亿补贴”之后的又一次百亿级的大投入,并宣布今后的利润优先投入这个计划。

 

第二,董事长兼CEO陈磊将担任一号位,公司一把手为项目掌舵,可见在公司中的战略也高。

 

第三,二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了40%,加大科研和技术投入已经是一个大方向,而且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上也进步明显,已经初步打造出了一套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直连超过1000个农产区,并带动超1600万农户参与到数字经济之中。

 

很显然,如果只是小打小闹,不可能有这样“海陆空”全面的投入。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知道,农业和农产品触及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但在中国却一直存在“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人地矛盾紧张”等痛点。近几年中国各行各业都经历了数字化改造的洗礼,降本增效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农业领域的数字化程序却一直相对较低。

 

拼多多这一次,等于是主动将科技优势下沉,对农业领域实施“先富带动后富“,帮助农业建立起数字化体系。


2,新方式产生新成果,赋能产业价值初显


那么,拼多多科技下沉搞农研,具体有哪些“操作”呢?


相信大家听过很多关于“智利车厘子”的故事。智利的水果行业都是大公司模式,种植基地附近就是分选包装厂和冷链设施,把水果当成工业产品生产。通过长期种植的数据监测,预测水果的生产周期,以及生产的产量及质量,从而进行相应的市场开发、控制成本,使整个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

 

同样的故事也出现在的油桃、李子、奇异果等产品上,比如葡萄修穗技术、滴灌与肥水一体化、机械化喷药、中南部的机械防霜、采收标准、果实分选包装、熏蒸杀菌除虫、冷藏与冷链储运等,这些都是一个国家水果产业成功的基础。

 

我们今天吃的很多进口水果之所以好看又好吃,与国外的育种技术、栽培技术上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随着政策的倾斜、扶贫工作的推进、互联网技术公司的参与,也在逐渐缩小这种差距,并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比如,“2020全球农创客大赛”就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浙江大学联合主办,拼多多支持的。在大赛上,有中国陕西、湖南等地,有团队部署智能蜂箱,用手机追踪蜜蜂轨迹;有来自西班牙的团队,利用远程数字遥控系统,在集装箱内种植草莓;有美国的青年人研发的智慧集装箱,为非洲提供水产养殖的数字化服务。

 


这些技术,都要依靠农研的投入。


也许这样还不够立体,我们可以拿AI种草莓的例子来具体呈现一下。


AI草莓种植管理系统首先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水肥等数据,再基于设定的草莓生长模型,向控制草莓生长的外部设备输出决策,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动态、实时的跟踪,用精准且标准化的方式种植草莓。


最终,AI种植的草莓,在产量上平均值高于传统农人组平均值196.32%,在投入产出比上,平均值高出传统农人组平均值75.51%。

 

当然,目前AI种植还是初级阶段,以此为研究基础,未来将更快探索出一批适用于小农生产模式的、低成本、可复制的AI农业应用。通过将人工经验数字化,为农产区提供植物AI种植模型,提升农业效率的同时,也产生巨额经济效益,这对于整个农业领域来说,都将是革命性的颠覆。


这也说明,科技不仅是存在于领域电子领域,在农业方向也大有可为,科技赋能农业是一个大方向。


而且,拼多多这种电商平台赋能农业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研销结合”。


比如,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农货节”中,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先后覆盖400多个优质农产区,首批上线的精选农(副)产品即突破1000款。据悉,自“百亿补贴”上线以来,优质涉农商家已突破1万家,并累计上线超2万款农产品。

 


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431%,单品销量超过10万单的农(副)产品超过4000款,同比增长超过490%,单品销量超过100万单的农(副)产品达到30余款。

 

拼多多一边搞科研,一边将研发成果与农产品市场化,等于是一手托两边,既是一个赋能平台,又是一个交易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免除了上游生产的后顾之忧,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农产品。

 

另一个角度,在这种长期思维下,农产品也更容易形成C2M模式,如果进一步将科研成果市场化,便能形成一个健康有活力的良性循环。


3,科技为媒,点燃乡村振兴新方式


8月9日,拼多多刚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启动了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这届大赛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邀约全球青年农业科研团队,利用前沿的营养科学、精准农业等技术,在6个月内挑战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番茄,并将邀请专家团队,在关键营养元素指标上进行考核。

 


持续的重投入,就像拼多多CEO陈磊说的那样:“拼多多起始于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一个个农产品。对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我们感到自豪,但同时,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当然,100个亿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不是轻描淡写,拼多多在做时代下赋能者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大的公司价值。

 

一方面,对农业的付出也必然带来产业的回馈,新兴的业务拓展也将给公司未来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拼多多也从一个独立的商业实体,发展成为一个为经济和社会提供基础设施的公众平台,正从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找到了平衡。

 

以科技为媒,点燃乡村振兴烟火气,装配乡村振兴新引擎,在获取商业回报的同时,这何尝不是在践行社会责任呢?

 

这种社会价值,也在此次河南水灾中得到了充分显现。

 

比如为了驰援河南洪灾,拼多多首期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并紧急联合近2万个多多买菜门店、网点向受灾群众提供了救灾物资。同时,为保证供货充足,多多买菜紧急开辟绿色通道,将河南、山东和安徽等省份的库存全部打通,短时间内向受灾地区输送了超4倍救援物资。

 

再进一步看,伴随着拼多多在农业领域上的科研重投入,这已经不止于一家企业的事了。

 

过去一百多年,中国农业错失了机械化时代,只能艰难地完成小农经济向市场化的过渡,而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下,中国在AI等前沿技术上已经是世界领先,必然要有一番作为。

 

拼多多推出的“百亿农研”,既巩固了乡村扶贫成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也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研发与生产,帮助中国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中国标准,帮助全球农民完善全产业链,寻找更优的农业发展方案,履行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4,结语


回溯历史,我们发现,凡是积极拥抱时代的公司,终将获得时代的褒奖。

 

拉长周期看,AI种草莓只是一个开始,“百亿农研”专项也绝不是结束,新时代互联网企业已经找到了发展的“正确姿势”,拼多多的价值才刚刚开篇。


从AI种草莓到百亿搞农研,拼多多掀起科技下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