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希望之罪
希望之罪
雫井脩介
20个想法
◆ 1
>> 您说得一点没错,自己热爱的东西,希望您可以继续热爱下去。不提倡为了房子而改变爱好。如果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去迎合房子,就跟住那些事先定好了结构的商品房没什么两样了。
>> 打造住宅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夫妻二人乃至整个家庭会如何生活,以及将来的人生计划是怎样的。
>> 定制住宅,说白了,就是让房子成为家庭形态的实体。看到房子,就知道生活在里面的家庭成员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兴趣和性格。
>> 它是建筑师的作品,但实际上又不是。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 3
>> 那时候眼前所能见的世界是那样狭隘,世间的真相也全然不懂,毫无理由地畏惧每一个陌生人。
>>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学习,单凭自己根本做不出任何成绩。俗话说“半大小子”,人少年时真就是那种不上不下的感觉。
>> 而且,一点琐碎的细节就可以让他们感情激动,产生攻击性。对于不了解的人就更是敌视的态度。就算是对有所了解的人,前一天和后一天的态度也可以判若两人。
>> 生存在一个狭隘的世界,竭力压抑心中暴力和性的冲动,这就是一登对于初高中这一多愁善感的时期所持有的负面想法。
>> 当然,完全的压抑很难做到,无论是在态度还是在语言上,或者是在大人们看不见的背地里,那些冲动都在蠢蠢欲动。
>> 归根结底,既为父母,便只有像父母那样去苦口婆心地劝导,这看似平庸,却已是最好的方法。一登就是这样想的。
>> 对照自己年少时的心情,他又觉得,父母的话听在孩子耳里招致反感是很正常的事。说到底,只能等孩子自己发现道理,自己去改变。
◆ 11
>> 人的想法会随着成长而改变。步入成年之后,不可能只靠那些漂亮话生存下去。
>> 不,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猛兽即便在幼年时被人驯服,成年后仍会流淌野性的血液,眨眼间即可向人亮出獠牙。这些都是本能层面的问题。
>> 但是她的话里带有一种暗示——暴力事件永远伴随着以牙还牙的行事规则,人一旦被卷进纠纷,就既可能成为加害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 15
>> 即便是孩子的世界,也有这种当着人面说坏话的角色。他们凭借本能感觉到,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使自己在对方面前处于优势地位。
◆ 17
>> 可笑的是,一旦以扭曲的方式去看待现实,周边的事物总会附和着追随至面前。这样一来,扭曲的思考便越发顽固起来。
◆ 19
>> 人不能全凭道理做出判断。无论你多么相信一个人,都有可能遭到背叛。
>> 他觉得,家人真是一种特别又复杂的存在。他们不是自己,又不是他人。他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分身,也常常感觉自己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但又不能拿“他人”这个词去形容他们。一旦出了什么问题,身为父亲的一登自不必说,就连作为妹妹的雅也难说毫无干系。
◆ 21
>> “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是爸妈的错,是我不好。”——这是他通过把刀放回自己的抽屉,给一登他们留下的信息。
◆ 译后记 无情的旁观者,有情的推理
>> 这正是旁观者的可怕之处——“旁观者清”是一个对置身事中者并不友好的词,因为很多时候,“清”就意味着摒弃个人情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以最纯粹的利弊关系做出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