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流通

2023-01-04 07:48 作者:宇文红星  | 我要投稿

流通(circulation)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是把产生剩余价值的生产领域同买卖商品和筹集资金的交换领域明显加以区别的。在积累资本过程中,这两个领域之间不断运动,从而构成资本的流通。如果说“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是《资本论》第1卷的主题,那末“资本的流通过程”就是《资本论》第2卷的主题(虽然《资本论》第3卷也综合了分配的各种关系并冠以“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副标题)。 资本的流通可以从单个资本家的角度来进行考察,正是这种流通导致产业资本的循环:M—C…P…Cˊ—Mˊ。货币资本M,是预付用以购买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C的。然后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开始了生产过程,并构成生产资本的要素P。商品资本Cˊ是劳动过程的结果,它包含着剩余价值。出卖或变卖这些商品又使循环回到货币形态,但它在数量上已扩大为包括利润在内的Mˊ。这种循环只有周而复始,才能不断提供积累。…P…构成生产领域,而且它将引起资本流通中的交换领域的中断,正如交换领域将引起生产领域中断一样,因为要使循环继续就必须买卖商品和生产商品。 就资本的总体而言,流通把上述许多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结合在一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多种不同的经济平衡。从使用价值方面来说,必须生产出适当比例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并加以交换,以便在不同的经济部门能从事生产和雇佣劳动力。从交换价值方面来说,则应确立价格和得到货币和信贷,以使资本家和工人能按适当的比例获得适当的商品和所需要的利润。资产阶级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的某些用阶级观点来看待上述流通关系的经济学家,常把这些平衡中的这种或那种平衡当作分析的重点,把它的崩溃看作是产生危机和萧条的原因。可以认为马克思在强调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时虽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但他还指出必须建立第三种平衡,这是把其它两种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平衡结合起来的一种平衡。这是作为价值关系一种平衡的流通。只有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种矛盾才会在分析流通过程中呈现出来。 这可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所证实的结果中推断出来。马克思揭示说,随着价值关系的形成,这种关系也就受到资本积累的改变,因为资本的积累通过采用机器、提高生产能力将减少价值。如果从生产的角度抽象地考察流通,那末只有在一定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或价值关系的基础上才可能理解经济危机。经济关系危机的必然性只能来自资本的流通,因为它通过交换协调着积累过程。马克思在论述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时就是以这一点为指导的。 在马克思主义内部,由于理解流通过程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政治经济学派,尽管这些学派的认识并不总是很明确。在消费不足论看来,资本的流通取决于需求水平,并明显地处于交换关系的运动之中。对新李嘉图学派来说,流通取决于分配关系,而分配关系则被看作是工资和利润之间逆关系的体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资本逻辑学派,虽用生产来决定流通,但却把矛盾仅局限于生产领域,而不是把矛盾看作是整个流通及作为决定因素的生产的结果。 (BF)

参考书目

① 本·法恩:《马克思的〈资本论〉》,1975年英文版,第7章。 ② 同上作者:《经济理论与意识形态》,1980年英文版,第2章。 ③ 本·法恩和劳伦斯·哈里斯:《重谈〈资本论〉》,1979年英文版,第1章。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流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