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62 伊利卡拉空中要塞

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62
伊利卡拉空中要塞

一.基本数据
价格: $3000
速度: 5(飞行)
耐久度: 1600
护甲类型: 重型飞行器
生产前提: 厄普西隆战争工厂 + 基因研究组件
作用: 区域控制
武器: 溶解射线(x6) / “超新星”内爆弹 (x3)
射程: 11 / 11
二.基本介绍
在厄普西隆空军建设的第三批次中,明确提出了“走向深空”的规划。即为未来的大范围的太空活动做好准备。因此,第三批次研发的装备明显带有“海军”特色与“太空”特色。而作为第三批次的重点建设项目,伊利卡拉空中要塞则将这种风格展现到了极致。
在厄普西隆最初的规划中,伊利卡拉是一种扩大并异化版本的入侵飞碟,能够实行运输和临时基地的职责。但在获悉盟军正在建设某种“方舟”之后,厄普西隆迅速在第三批次的建设计划中做出修正,把“走向深空”的具体建设纲要从“移动空间站—通勤飞船”构成改为“指挥节点—太空舰艇”构成。而原本作为“移动空间站”作用的伊利卡拉,将会承担指挥中枢的作用。
在“移动空间站”的设计版本中,伊利卡拉将会是一种拥有厚重装甲和强劲火力的空中单位,可以在其内部装载大量的人员装备和物资,当它降落之后,亦可以作为临时建造场从而可以拓展一个小型基地。安装在机体上的多重溶解射线和“超新星”内爆弹将会对任何靠近的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坚固的复合装甲与动能屏障的综合防护系统可以抵挡重型破甲战斗部反舰导弹的直接打击,更不用说那些使用破片战斗部和连续杆战斗部的防空导弹了。这样的设计最直接的缺陷就是极其糟糕的机动性和适航性。好在反重力引擎的优秀性能,还是让沉重的机体达到了飞行器应有的最低速度。
当第三批次的修正方案传达下来之后,设计团队立刻就做出了相应的修改:首先取消了其运输和机动建设能力,空余的空间安装通讯和指挥系统;其次取消了动能屏障发生器,整体装甲防护也大幅削减;但是武器系统并没有任何改动,甚至还增加了两套综合火控系统。在这样的改动下,伊利卡拉的机动性大幅增加,相应的,其防护也大大缩水。在向上级呈报的建设报告中,总设计师强调到:“作为指挥型飞行舰艇……,防护被放到最后一位……不应作为进攻性作战……”。
最早的“移动空间站”原型机随后便进行了相应的改装工作,达到了“指挥节点”的基本设计标准(没有安装指挥系统和先进通讯模块)。这台原型机经过一系列测试之后,就投入到了闪击伦敦的作战任务之中。经过这次实战测试,伊利卡拉的作战效能得到了厄普西隆高层的肯定(要是没有悖论引擎,一台大碟子早就杀穿伦敦了),并同意继续生产,并赋予了它“伊利卡拉空中要塞”的绰号。

但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特别是悖论引擎升空、苏军反攻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原设计来建造的话,极少的数量根本无法对战局起到作用。因此,为了加快进度,正式生产型号再次进行了修改,削减了指挥系统和通讯系统,并进一步增强了护甲,龙骨材料从原定的复合材料换为了拉什迪的“高科技材料”等等。在这样的修改下,伊利卡拉的生产进度大大加快,只要几个战争工厂和相应设计图纸,就可以展开生产工作。(这样生产的型号被称为“预生产型”)
在盟军到达南极,苏军抵近莫斯科时,厄普西隆已经拥有大量的伊利卡拉,它们在南极纵深构成了厄普西隆的综合防线,在莫斯科成为迟滞敌人推进的“空中要塞”,为苏军和盟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起码让他们很烦)(除了那台部署在瑞典航天港的以外)。另有一批伊利卡拉则是在南极基地按照原设计生产的“标准型”,它们还安装了原本被去除的动能屏障以增强防护。这批伊利卡拉被直接部署在巴别塔附近,保护其安全。
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了,伊利卡拉的设计初衷是一种偏向于指挥型的空中战舰,并不适合一线作战。但为何在厄普西隆的作战部署中,这种“指挥节点”却不断作为战斗单位直接出现在前线作战?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原本作为“太空舰艇”的单位尚在测试之中,还未能投入大规模量产。只有极少数的原型机出现在拉美地区清剿当地反抗组织。紧急的战事刻不容缓,再加上伊利卡拉本身在伦敦就展示了其并不孱弱的战斗力,那临时作为一线作战单位使用也是能行的。总不能为了新式战车投入战场,而拖延数月时间让敌人挖好壕沟与工事枕戈待旦吧?
第二是伊利卡拉本身的就极其兼容当前厄普西隆的生产体系。对于厄普西隆而言,碟形武器的生产本来就轻车熟路,现在不过是一个大号碟子罢了,难度再高又能如何?而且“预生产型”还删减了大量赘余的设计,让生产过程再次简化。前文也提到过,只要有几座正常运转的战争工厂,就能在开展伊利卡拉“预生产型”的生产工作。在巨大产能优势下,先满足部队的数量需求才是第一要务,而量变自然可以引起质变,尽量弥补其先天的不足。

在战争结束之后,厄普西隆根据先前的战斗,重新审视了伊利卡拉的设计,并开始了新的修改和生产工作。这之后生产的型号被称为“正式生产型”。“正式生产型”在南极保卫战时期的“标准型”的基础上,增强了指挥系统和通讯系统,弱化了武器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机动性和操纵适应性。特别是在“太空舰艇”投入量产之后,伊利卡拉已经没有必要保留有过于强大的战斗能力,做好“指挥节点”的职责就行了。因此它如今仅仅保留有多重溶解射线作为自卫火力。
伊利卡拉空中要塞在厄普西隆的战争史上,绝对可以称作是传奇的单位之一了。它不像百夫长机甲、悖论引擎一样靠战斗力和花里胡哨的技能文明,而是依靠战斗和生产的综合实力和同等级的对手比肩。它在厄普西隆最危急的时刻,挡在南极防线最前端(虽然这个前线一直在向后退)。巨大而惨烈的牺牲(除了瑞典那一台)是伊利卡拉空中要塞在战争时期的主基调,但牺牲又何尝不是厄普西隆攀登真理的基石呢?而在战后,伊利卡拉作为厄普西隆空天部队的主力舰,将会在同新敌人的斗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让伊利卡拉支棱一次吧三蹦子啊啊啊啊啊啊啊)

三.原型及其改型
“移动空间站” 原始型号,仅有一台原型机,改装后被用于突袭伦敦
“指挥节点” 修正建设纲要的新设计概念,用于后续型号的设计生产之中
“预生产型” 心灵终结战争时期的生产型号,极尽简化,仅仅保留有作战能力和基本的通讯能力(战役版本)
“标准型” 沿用了“指挥节点”的初始设计,用于保护心灵终结仪(战役版本)
Block-I 战后正式生产型号,在“标准型”基础上升级了指挥系统(遭遇战版本)
Block-II 取消了“超新星”内爆弹,在原位置安装了近防炮系统
Block-IIA 在机体增设多普勒脉冲雷达系统,增强其探测能力
Block-IIB 换装新型反重力推进器,进一步升级指挥系统和通讯系统,优化飞控系统
Block-III 扩大机体,用以安装恶灵巢,尚在试验机阶段,据说厄普西隆新领袖评价过该型号“哪个人地嗪吸多了想出来这个贵物的”
Block-IIH 总部守卫改进型号,在Block-I的基础上,将溶解射线换为了基因突变射线

周末愉快!!!
记得三连支持谢谢啦!!!
由于考试不停,更新也断断续续的
装备鉴赏视频可能寒假再开始制作了,不过这段时间还会有(质量极低的)整活视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