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对乙游(恋与)的偏见:乙游是肤浅的玛丽苏吗?

真没想到我的视频不是靠实力吸引人,而是靠争议引来了流量,太违背初衷了。 那个恋与的退坑感言完全是我自己的偏见。 本来如果没有人注意到它,没有人因为反对它而做视频or到处传播or在哪儿挂人,它就只是个个人情绪化的树洞性质的产物,只会躺在我自己的收藏夹里吃灰罢了。 好在流量就只是流量,一段时间后就不会有人再关注了。就像情绪就只是情绪而已,错误的是它发酵得比较厉害。 能坚持玩下去一款游戏的人自然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以及,很深很深的情感(尤其是情感游戏)。所以会发自内心地维护它。 对其他人来说,不玩的人有不玩的看法,玩不下去的有玩不下去的看法。 就像当我试图和朋友解释什么是乙游时,她和我说了一句她不明白李泽言不过是个霸总,为什么有30万人喜欢。她对乙游的认知还停留在五年前最早的手游恋与制作人。 但是她作为一个耽美小说受众+非游戏玩家,几乎永远不会打开这类游戏,我给她写了再多,她不进去体验,最终她也只会把国乙归结为“恋爱+革命”式的“恋爱+事业”,并且把未定归结成“恋爱+事业+推理”。她不会真正地理解到恋与的科幻感带给人的反转,未定的情理法带给人的深刻,光夜的社会痛点带给人的反思,绘旅人的时空旅行带给人的震撼。 当她把乙游理解为简单的概念化的恋爱,而不理解这个恋爱的实质是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奇妙地重叠,并产生了深度的联结,带来了深刻的体验时,我觉得我的喜爱被很深地误解了。乙游从来不是肤浅的偶像剧和简单的玛丽苏。回过头来,我才终于明白恋与的玩家对我那个视频的反应。其实就是因为这种被误解的感觉啊。 我和朋友最初讨论的由头就是“抽象”、“具体”和“概念化”,可是如果没有切肤的体验与体会,最后她得到的依然是“抽象”“概念化”的东西。 我依然会和她说恋与一开始的剧情是真的玛丽苏。但到后面才会揭晓,每个男主接近女主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然后就开始虐。每个男主都虐了一遍,所有男主都因为自己的事情或者立场不同而离开了女主。也有时候是为了保护女主而离开她。过程充斥着受伤流血或者悲伤流泪。这种时候,乙游会让人怀疑不是来恋爱的,而是来吃刀子的。 那时候我看过了第一季的第17章,终于在退坑之后被刀得连云游戏都看不下去了。恋与这个游戏带给我的痛苦远甚于快乐。 到现在我终于不感到痛苦了,才能稍微正视所有关于它的声音。 我永远不会成为恋与的五年老玩家,就像那些五年老玩家永远不会成为它的新玩家一样。在我们目前这个纬度里,时间不可能推翻重来。所以,不同的经历、立场、观点,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情感,导致我和她们几乎不可能同频共振。 更何况对于这个游戏的四个男主,我不喜欢他们任何人。 其实不是我有多看不惯恋与的玛丽苏,而是我的情感已经接受不了这个游戏不端水了。它的每一个不足都会被我无限放大。 很怪,我依然保持“玛丽苏”的看法,但是又认同说它不“玛丽苏”的看法。每个人的语言体系都不太一样,有人认定“玛丽苏”是贬义词。 而在我的语言体系里,它是我最早百度时看到的“自恋幻想”“追求完美”“欲望的虚拟满足”,几乎所有乙游都能达成以上条件。不过区别在于大多乙游是高级玛丽苏文,在幻想空间里给人带来苏爽感的同时,基本编得合情合理。加上它完全不只是停留于苏爽感,而是糖和刀并存,发刀还特别多,因为沉思和悲悯同样是甜蜜和快乐以外的重要情感价值。但这并不影响这些男人都是幻想与欲望的虚拟满足。他们太完美了,那些纯真的、不掺杂质的、一心一意的饱满情感和浪漫至死的诗意情怀,在这个贫瘠而苍白的现实世界里,能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对于玩家而言,他们才弥足珍贵。没有人能和他们一样。 当然,更重要的依然是情感。因为我当时说恋与(古早)玛丽苏时,是真的极度厌恶它的,还加了“智障”和“离谱”两个词。那就是我的初次印象,充满了傲慢与偏见的初次印象(奥斯汀果然是天才)。直到跳出这个情绪来时,我才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才会愿意理解它为什么如此。 不过就是卡关一个多月还没在主线里见到自推,结果过年前发现他不是男主,攒了70多张的许愿券直接白费,被骗了几滴眼泪并顺利退坑的蠢事。 因为当时的情感爆发彻底厌恶了这个游戏,所以不可能考虑说它什么好话。非理性主导的言语不带有任何求生欲的意思,没有说明那是个人的主观视频,想说什么就说了,不考虑后果也是真的。 其实后果也无非就是偏见引来新的偏见,厌恶引来厌恶的循环链。 理性是肤浅的,感性是深刻的。我不后悔我当时的感性。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感性上的厌恶,才会有那些争议和误解。最深刻的不是误解,而是我伤害了她们的感情。好在她们把这个被伤害的感情直接转化为对我的抨击和对那个视频的厌恶,出了那一口不舒服的气,不然我现在回过头来反思我的情绪化时,如果看到的是她们对我的包容与善意,我会充满罪恶感和歉意。 事实上,当时真的有一两个可爱的玩家给我认真科普恋与初遇的剧情背后的原因,我感到了歉意,所以补充了一条长评。可惜我当时不能平淡地对待那些并非如此可爱的评论,能做到的容忍只是不删评,然后还在长评里进行了反击。真是一个恶性循环啊。(后来把弹幕删了一些,也拉黑了两三个人,因为戾气太重了容忍不了。) 老玩家能坚持下去,和退坑玩家坚持不下去,各有其情感倾向和个人原因所致。一款游戏本就有不同的声音。 到头来都是坚持得久才会真香,真切的了解与体谅才能打破偏见。人是感性动物,恋与我体验不下去,所以退坑感言注定充满感性的偏见,那个视频本就没什么值得看的。当时只是想找到一点点的情感共鸣。也很幸运地找到了。 不幸的是,它也传达了部分戾气与偏激的偏见。 前天和朋友介绍乙游时只能说“除了我看过的部分,我对恋与没啥发言权”。 要真的了解一样事物、一个人是很难很难的,除了有各种条件,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和恋与的关系就到那儿了。 当我想对人解释清楚什么是乙游,而刚好恋与又是她对这类游戏的主要印象时,我才感到,我当时的片面与偏激实在是太不合理了。我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和接受,而不是因为个人情感一味诋毁。 我想起来当年看《南京大屠杀》看到一百多页,愤怒得用笔把书都戳破了,笔头还直接坏掉了。 不是因为这本书的过错,而是我的个人情感接受不了。 我接受不了战争中的无辜妇孺受到那样的非人对待。完全不能。 当我喜欢凌肖的时候,我接受不了作为刚入坑的萌新玩家,已经有了感情了才了解到他其实不是男主。哪怕我事实上接受了才因此退坑,情感上依然不能接受。 真正去了解国乙玩家都在吵些什么以后,才后知后觉地深刻领会国乙圈子的风气混乱至此。而多坑玩家被直接打成光解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何况我当时的名字还是萧逸,头像还是齐司礼。 当时真是毫无意识地踩了很多雷啊。发视频的时候连叠解和光解这种名词都不知道。为了降低讨论热度,索性把“萧逸哥哥眼里全都是我”这种中二ID改了。 加上我喜欢的纸片人太多了。ID带任何人都有标签成分在,还是改成属于我自己的名字好了。 毕竟我最爱的还是自己啊。不然也不会自己感到受伤就退坑。因为我不够爱凌肖,没有爱到无论怎样都能坚持下去的地步。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凌推在坚持,我连最后的云游戏也不可能了。 只有愿意倾听和有共情力与包容力的人才有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和更多面的可能性。但各自还是保持各自的偏见与偏爱吧,有偏见的人才可爱(嗯,不包括恶意的偏见——所以我那个视频才会被人觉得不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