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天使-第二十四章 天使与恒星风暴
第二十四章 天使与恒星风暴
10月1日,经历了两天的飞行后,我们抵达了3480星系。这个星系有一个我军的燃料补给站,我们即将在这里和3797完工的另一艘太空支援舰HXX-101绿色泉眼号汇合,在此完成装载后,开往6944基地做演习的各项准备。但就在我们等候HXX-101号抵达前,父亲又收到了一份急电:
“第十八集团军军事委员会紧急命令:
HXX-101,HXX-102变更目的地,停止前往6944基地,由7002星系补给后,前往7532星系,经过7397星系抵达8172星系,在10月7日前抵达。
鉴于时间紧迫,命令你们两舰在3480汇合后,在3480星系和HLC-503号汇合,加挂补给舱,直接飞往7002星系。
标记出的航道图见附件。
第十八集团军军事委员会 司令 陈泰大将
201A年10月1日”
收到这份急电后,父亲眉头顿时紧锁。“看来,这不单单是一次演习,很可能是一次老大突然安排的军事行动。”
我们天使们顿时吓了一跳,倒是主人们还算平静。副舰长李晓飞少校苦笑着说:“那条老龙,真的不知道又想拿哪个家伙试刀。”
“八成是克鲁克-3星系的事情吧。”父亲叹了口气,对我说道:
“说来你还不太了解克鲁克内战的事情吧?那就简单和你说几句。在3年前的201X年年初,克鲁克——一个拥有五个定居星球的政教合一的王权制外星文明,因为教义和不断离心化的经济活动而发生了分裂,他们向我们求援后,经过两年大战,他们国家母星被空间扭曲武器毁灭了,现在只剩下4个星球,由多个势力控制。其中克鲁克-2星系支持他们原先的宗教领袖克鲁克圣女,克鲁克-3由多个派系混合的‘克鲁克全国解放力量’控制,克鲁克-5属于多个异端教派形成的‘克鲁克神圣同盟’控制,克鲁克-4则在几轮战火后,变成了无政府状态,人民大部分被其他三个派系收编,星系则成了军阀、海盗和恐怖分子的滋生地。”
“感觉和中东这两年内乱很像啊。”
“没错。”父亲苦笑着说:“他们虽然表面上是‘一神教政教合一’,但是在他们进入宇航时代后,各个星球独立倾向也越来越多。这次宗教危机只是一个引子,其实背后的资本家、宗教门阀、旧贵族和野心的军官早就想割据一方了,毕竟太空资源极为充沛,智能化也让人口的需求降到很低,大部分的舰船和我们一样绝大多数都是机器人操作,所以一旦割裂成了独立的军阀,就很难扑灭他们。”
“某种程度上,我们天界比他们还早就进入了这个阶段呢。”火控长栗大海苦笑着说:“天界有27个一级飞行十字得主,换句话就是有27个主权国家。这些独立的军团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科研、人事和军事能力,只有外交方面需要协调一致。只不过,我们天界人由于经历了地球上几千年的内战,早就对人类之间的战斗没有兴趣,所以不像他们互相攻讦而已。”
“……果然是AI扩散后的‘后工业时代’生产能力大幅增加啊。”我想到了无人化飞船生产线,以及109基地巨大的太空“农场”,真的是在太空只要有核聚变和超空间技术,养活自己一两万人都不成问题。而这样一来,随着联系日益减少,发生独立的事情也是可以预想吧……
“真让我想起美国独立啊,大量的欧洲移民去了美国,第一代,第二代移民可能还记得祖国,之后土生白人就不怎么惦念欧洲故土了,而是觉得英国政府管制过于严苛,最终发生了美国独立战争。那么这一看,克鲁克人也似乎是这种问题?”
“没错。但是毕竟我们还是克鲁克原政府的盟友啊,也不能坐视不管。”父亲叹道:“我当年回到地球前就在内战中和陈泰司令连续战斗了一年,亲眼目睹击溃他们武装力量的事情。但是,就算叛军主力被摧毁,派系也四分五裂,战争仍然没有停歇的样子……而且虽然看似破坏很大,但除了遭受轰炸的平民损失几千万外,真正的各个武装派系死亡的兵马不过万人……凭借AI技术,大量的军舰和机器人舰员可以无人化生产,大部分的军队都没到伤筋动骨的份。”
“但是,那么多AI控制的武器,就不怕被黑客攻击吗?”
“黑客攻击可没你想的那么容易呢。”父亲敲了敲我的头,“你想想,你们这些机器人上飞船以来,还能每天刷BBS玩手机游戏吗?”
“不,这里没网啊。就连知识库都被迫依赖这里的离线数据包了啊。”
“所以,你想想在浩瀚的太空中,连光都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才能抵达目标,那么微弱的信号还想夺取飞船里的AI控制权,有多难呢?”
“……您说的不假。但一般的机器人也怕EMP吧……尽管我们天使这种魔法机器人不怕这玩意……”
“再强的人造EMP赶得上恒星风暴和银河系喷流吗?”
“……”
仿佛这句话立下了FLAG。就在半小时后,负责瞭望的光学观测台的天使张雪丽突然汇报道:
“3480星系的恒星表面有异常强烈闪光,推测是耀斑爆发。根据计算,以光速三分之二速度喷出的恒星风将在20分钟后抵达。”
与此同时,中微子探测器也显示出了异常的中微子增加。因为光速和中微子速度比太阳风要快,所以我们得到了安全预警。但是,这颗恒星并不像太阳是一颗金色主序星,而是一颗蓝巨星,它的喷流很可能危及到距离他有1小时光程的我们飞船。
“……真是一语中的。不过,这地方也没法超空间跳跃离开,我们6小时后还得和绿色泉眼号汇合。”父亲叹了口气,“传令,封锁所有的观测设备窗口,调转航向,把最坚固的舰艏指向喷流来源。启动电磁防御场。关闭发动机尾部的挡焰板,不要让高能粒子破坏我们的飞船电子结构和离子流推进器和离子流火炮。”
我们立即根据父亲的命令操作起来。不到一分钟,主炮的电源全部切断,炮口的屏蔽罩关闭,高射炮和激光炮缩回到武器环内,光学,红外等传感器也全部关闭,只留下一套紧急可见光传感器继续遥测。雷达系统也全部关闭,只保留中微子和引力场探测器。同时,飞船主机提升了输出功率,位于舯部的巨型电磁场发生器开始发出1000T的超强磁场,以阻挡蓝巨星的恒星风直击。我们所有的航天员和机器人都在紧张地注视着高能粒子计数器,到了第20分钟,计数器开始了剧烈升高,我们保留的可见光传感器也看到了飞船防御磁场顶端闪烁的火花。
“恒星风到来了!!”
和地面上看到的太阳风不同,蓝巨星的恒星风非常强烈。由于蓝巨星每年质量损失可达太阳的万分之一,因此它的耀斑爆发时释放的强烈恒星风产生的离子流也是以万吨位数量级的。就算我们距离它足有一个小时光程,但由于耀斑爆发点正对我们,我们相当于正面承受了几乎十万分之一的离子流的正面冲击,就算有超强电磁防御场自卫,强烈的离子流产生的洛伦兹力的反作用力,仍然打得我们飞船轨道开始抖动起来,进而带动飞船强烈的震动。
“检查龙骨结构!检查各舱室形变量!检查气密性和EMP数值!快!”
“龙骨安全!”
“磁场反向电流非常强!已启动电弧放电模式!”
“气密性良好!!”
“姿态控制器开机!!维持轨道!!”
……
随着一道道指令下达,我们的飞船逐渐在这太空的“狂风巨浪”稳定下来。这也是我第一次把新闻中“太阳风让航天器轨道下降”和现实中恒星风暴联系在一起。而且,考虑到离子流武器就是人造的小型定向恒星风暴,这种恒星风暴的破坏性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被一股持续的离子流武器击中了。
“看来,定向能武器不仅仅是烧出个洞那么简单啊……”
“那当然,地球上的定向能武器威力毕竟还是太小了,对于我们天界而言,我们衡量离子流武器通常都以万吨级TNT当量的动能水平衡量,驱逐舰的SMK式轴线离子炮甚至一次就能喷出2吨的高能等离子体,足够把一艘3000万公里外的飞船拦腰打断。就算是有防御场,被正面干一下也相当于核潜艇吃了一枚500公斤的深水炸弹,结构都会损伤。”
“……太可怕了。”
“不过,”父亲转动着应急可见光传感器,看向了不远的氢捕获站,“得益于这次爆发,我们的太空氢捕捉系统又能够收集一大批啊……”
我听了这句话,顿时问出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太空船是怎么在太空中不断收集以千吨计算的液氢啊?我在数据库只看到了‘透过恒星和行星风捕捉氢核’的内容啊。”
“其实就是咱们这种磁能防御场的变形。”父亲笑道,“你看到上面粒子撞击的极光了吗?氢捕获站就是差不多的原理,通过球型磁场,如同地球那种磁场样式,不断把离子流向两级聚拢,然后用磁场导入内部的回收罐,降温液化后储存起来。我们之所以在有蓝巨星或者有类似木星那种大直径气体行星的星系设置补给站,就是因为它们会不断向外释放成吨计算的氢原子。这样的补给站,一小时就能捕捉2000吨的液氢,多设置几个就能为我们战舰不断地补充燃料了。”
“……原来是如同捕鸟网一样捕捉氢原子啊……”
6小时后,HXX-101号和我们汇合成功,同时一路来还有搭载着我们液氢外挂模块的HLC-503号运输舰。父亲和两位舰长问好后,便开始了补给工作。
“李晓飞,准备出动飞船工作艇。”
“好的。”
飞船侧面的舱门打开,李晓飞副舰长指挥2艘太空工作艇开出了飞船。HLC-503,HXX-101也派出了自己的工作艇,首先他们把8个液氢模块从HLC-503的货舱移出,再分别推送到我们和HXX-101号的桁架上,和对接口连接起来。我们内部的船员检查完对接口后,便接上液氢管道,同时把飞船对外接收液氢的舱门打开。接下来,我们的飞船启动侧向推进器,开始向着补给站挪动,而HXX-101号则向着另一个补给站挪动。
“操舵手,每隔100米汇报一次距离。”
“明白,目前距离航天站3000米,开始对接,速度每秒10米。”
500米长的巨舰缓缓向3000米外的目标挪动, 一直到剩下500米时,巨大的氢收集站便出现在我们眼前了。它是一个如同洋葱圈的环形结构,周围的外壳既是它的磁场发生器,又是容纳储备的液氢的燃料罐。氢补给站是无人站,我们在500米时停下飞船,用激光通讯系统遥控它的控制系统转为输送模式,它便伸出了一个补给栈桥。我们的工作艇立即开过去,从上面拉过管道,向着我们飞船燃料补给口飞过来,这样可以避免两个巨大的航天器直接对接的风险。架上栈桥后,随着父亲下令开始补给燃料,飞船后部顿时一震,巨大流量的液氢立即灌了进来。
“这艘船能装102000吨液氢。我们还剩下10000吨液氢,剩下的需要加注9小时。”父亲对操作员说:“保持严密监控,维持输送压力和轨道稳定。”
“明白。”
10月1日晚23点,补给工作结束。我们和HXX-101号,正式向着4000光年外的战场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