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现实!高雅的艺术家也得吃饭 ,坚持梦想可笑又可贵。【VaLead️️ ️× 归途】

采访
Q:您在歌剧里面是扮演什么角色?
歌剧里有女高音、女中音、男中音、男高音。像巴洛克时期的歌剧还会有假声男高音,我是女中音,女中音通常扮演的角色为大配角或者反派,例如主角的朋友、仆人、奶妈。
Q:关于美声大家会有什么误解吗?
国际上认可的美声,不是大家脑海里认为(唱)的声音,我们在自然状态下音色发出来的声音,才是真正的美声。
Q:您当时是为什么选择出国?
高考后我进入音乐学院,我的启蒙老师和本科老师提升了我的认知,他们告诉我什么是歌剧、什么是真正的美声、以及美声的审美...也谈到了在国外演歌剧的经历,我特别向往,所以本科毕业后,我就特别想要出国看一看。
Q:当时去到国外学习歌剧有什么想法?
坦白讲,给我的冲击非常大。我发现好多课程没有接触过。其中有一门叫做Alexander technique(亚历山大技巧),我当时心里说亚历山大不是人名吗?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课程创始人叫亚历山大。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很懵,每个人站在那里做一些很奇怪的肢体动作,原来是为了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以便于在表演时呈现最佳状态。
我特别高兴能够接触到这门课程,世界上最顶级的歌唱家也经常做练习,让自己身体更加协调。

Q:学歌剧一定要出国吗?
其实也不尽然,近些年我们国家培养出非常多的优秀的歌剧演员,但是本土培养的人才确实欠了那么一点点带引号的洋气,其中有一位歌剧表演艺术家叫迪里拜尔老师,他获奖以后去了国外培训。如果你想要到世界最顶尖的歌剧院或者想开阔视野,我认为还是需要去国外熏陶一下。
Q:你最喜欢的中国歌剧是什么?
近些年出现了非常多优秀的歌剧,像《西施》、《赵氏孤儿》、《骆驼祥子》等等,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部中国歌剧叫《沂蒙山》,根据中国真实故事改编的,旋律优美,故事感人,我当时眼睛哭肿了。
Q:讲讲国内的歌剧课程?
我曾代教过一门语音课,就是我们的diction 课,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学这个干嘛,然后歌剧系的学生说,要学会拼读,唱歌的时候会拼就可以,但会拼的同时,还要学习如何在歌唱里运用到。然后还有一门歌剧表演实践课首先要进行戏剧表演培训,把我们当演员一样去培训,例如演员相关的台词、肢体、舞蹈等等一系列的培训。然后老师教我们如何去设计、如何去摆道具、排道具,然后还要去画设计稿、写各种舞台的道具图、舞台的小模型,动手的小模型,做完之后我们要做presentation,最后一步选演员,万事俱备后开始排动作了。
Q: 国内高校哪个方面硬性条件不足?
在歌剧里面,服化道、榻榻米等场景是至关重要的,我读书的时候是有这些道具的,但在国内的很多高校音乐学院是没有的。
Q:国内歌剧发展离不开海归建设吗?
我认为中国歌剧及中国古典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海外归来的人才。大部分的高校音乐教师都有过海外学习的经历或者是海归,甚至有些高校还会聘请国外专家。院校也希望这些人把一些新鲜的思想、理论带到学校来。
Q:为什么国际上很少有中国歌剧家得奖呢?
其实我们中国的歌手声音并不差,但整体的音乐修养、diction、语音的发音不够好,这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所产生的问题,我们没有学这些东西,也就意味着对方没有听懂我们在唱什么,也没有给观众表达出真正的情感,这也是在国际比赛上无法拔得头筹的原因之一。

Q:您认为中国歌剧和西方歌剧有融合的可能性吗?
我认为是可以的,而且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事情。有一部歌剧叫《茶》,然后我也很荣幸参与过这部歌剧的演出和排练,由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谭盾老师所写,它是以佛家思想启发创作的,然后加入了很多中国音乐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像茶道文化与思想。同时也运用加入了一些非传统乐器和表演方式,例如:水乐。为了能够更好的让西方知道中国歌剧,剧本是英语,首演在美国,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化是很神秘、向往的,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中西方融合。
Q:您觉得国内歌剧是什么样一个状态?
国内想要洋学中用,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我们会急于求成,例如今年要完成几部歌剧,但是如果你专心一致做好一部歌剧,潜心研究西方歌剧的精髓,同时与中国的音乐特点相结合。也许效果会事半功倍。当然这需要我们去沉淀,不能浮躁。
Q:国内观众对歌剧不太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能大家对于古典音乐的那种精神层次还没有到那个高度,然后像大剧院最贵的票达到了1000一张票,另外一般剧院的地点虽然不算偏远,但是遇到交通拥堵,那付出的时间就比较长了。虽然说我们现在的经济日益变好,但是每个人还是在为自己的生计奔波,那么谁会愿意花一晚上的时间去听一部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歌剧,讲什么故事的音乐。
Q:目前国内把歌剧做成了商业化,例如前段时间的《声入人心》,您作为专业人士怎么看呢?
我其实对于《声入人心》是推崇和支持的。虽然商业化,但是以古典、唱歌剧为前提,把它变得娱乐化,大众接受度非常高。年轻观众喜欢,市场一打开,很多人就有兴趣听一听歌剧了。

Q:您觉得这个算是一个叫降低门槛?
对于老一辈的艺术家可能会觉得降低了,但是对于时代我觉得不算降低,只要观众喜欢,你就走得下去,观众都不喜欢你,没有人去接受你,没有人去听,artist到哪里去表演,艺术不是给自己看的,所以艺术家有的时候也需要去食人间烟火,也要接地气。
Q:您能简单讲一讲现在中国歌剧演员的现状吗?
坦白来说中国歌剧演员的现状比较辛苦,首先演出机会不多,而且排练时间大概四、五个月,在这期间没有办法做别的工作了,并且是无收入的。最后就算收到了排练费和演出费,但那也远远不够生活的,付出多回报小,这就是歌剧演员的一个现状。
Q: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也是我的老师的一个座右铭,他说当坚持成为了唯一的选择,那么命运将会给予你无限的恩泽,给你无限的光彩。坚持是一种选择,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选择放弃,但是每一位坚持下来的人,命运都会给你回馈的。

Q:您对未来想学歌剧的孩子们说些什么?
第一,如果没有音乐天赋,尽量不要去碰触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有天赋的人太多了,但即便这些有天赋的人,他们也不可能到达金字塔的塔尖,金字塔的塔尖只能站下几个人,在金字塔底层甚至是下面的人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美好。
第二如果你不是努力的人,那么也请放弃这个行业,这个行业非常苦,那种苦是对你精神上折磨的一种苦。
第三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尽量不要去碰触了,因为这个要经济财力做支撑。
最后胆子不够大的也不要学。我非常建议大家在有限的条件下去接触音乐,但是职业化道路请三思而后行。
Q:您自己的个人规划是什么样的?
我现在是一名高校教师,但同时也是一名歌剧演员,我希望在两者之间平衡,精力放些在教育上,把演出实践的经验带给学生,告诉他们在舞台上如何去演绎歌剧、修补信息差来缩短与外国人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