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颠覆性技术, 中国人造淀粉亮相,1米机器产5亩地的淀粉

最近,从中国传来喜讯,一项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这项技术就是中国用人工合成的淀粉,为了实现这项壮举,中国科学家耗费了6年时间进行研究以及技术攻关,最终成功用二氧化碳合成出了淀粉,据专家表示,一旦该技术步入工业化量产,今后占地约1米的机器就可产5亩地的淀粉,而在中国人造淀粉亮相后,不少国家还表示中国这项科技,可为解决世界农业问题探明方向。淀粉,指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碳水化合物,主要用于食品,医疗,制药等行业。

人工淀粉的合成成功,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淀粉是人类饮食中最主要的能量能源,它广泛存在于土豆,玉米,大米等主食中,人体每天都要摄入250-400克左右的淀粉,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运转以及补充每日消耗掉的能量,除此之外,淀粉在工业领域也同样大有用途,包括造纸业,纺织业在内的多个行业,都需要使用淀粉来作为工业原料,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塑料产品,其中的原料就包括淀粉。
以往淀粉都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各类作物而获取,人体摄取淀粉也是食用含有淀粉的各种食物,这种方法虽然高度成熟,但在这种方法下,淀粉的获取量直接与农业水平挂钩,但在世界各国中,并非每个国家都有着大量可耕地面积,事实上,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各国的可用耕地面积正逐步减少,再加上气候条件,农业机械成本高昂以及农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国家的农业发展已经到了离开政府补贴就难以为继,或者直接就是停滞的情况。

在可用耕地面积上,中国算不上富裕,虽然国土辽阔,但其中的耕地面积却只有140多万平方公里,只占据全球耕地面积的7%,但中国却负担了全球近20%的人口,一旦农业发展出了问题,大量人口就会遭遇饥饿问题,而人工合成淀粉的出现,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能够采取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人工合成的淀粉可以任何气候,任何时间以及任何地点下大规模生产,并满足大量人口的吃饭需求,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将不再局限于耕地面积的大小,而是在于人工合成淀粉的年产量有多少。
除了能够解决耕地面积不足所带来的农业问题外,人工合成淀粉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其原料,使用二氧化碳来作为生产原料,这也使得人工合成的淀粉存在先天优势,目前大气层内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这也导致了诸如全球变暖,极端气候增加等现象的发生,世界各国都在向减排这一新目标努力,而人工合成淀粉可直接消耗掉二氧化碳,考虑到人体对淀粉的巨大需求量,未来随着人工合成淀粉的产量不断拔高,中国也能在减排上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能够实现人工合成淀粉,不仅是为本国民众,同时也是为全人类作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在最近5年内,世界饥饿人口从10亿人暴增至13亿人,如果中国能够实现人工合成淀粉的工业化量产,将对解决世界贫困地区饥饿问题起到关键作用,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