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普:侦察步枪(Recce Rifle)——美军特种作战狙击手武器(一)

【注】:本系列专栏文章基于作者本人的实际作战经验(阿富汗、叙利亚)、多部队交流经验与文献调研结果形成,旨在分享军事枪械知识,如读者对本文抱有歧义,或希望交流分享相关知识,欢迎开展友好讨论。另,本文介绍的为美军装备的轻武器,无任何保密涉密内容。
什么是侦察步枪?
侦察步枪,英语中成为“Recon Rifle”或“Recce Rifle”(这里不要和“Scout Rifle”混淆,它们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概念),是美军多军种的侦察与特种作战部队人员对多种5.56毫米口径基于M16/AR-15或HK416步枪的统称。该类型步枪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序列,并在未来的30年中迅速普及。
其实,我个人感觉对侦察步枪是无法进行精确定义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部队的侦察步枪大相径庭,“侦察步枪”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从用途上来定义的。一定程度上,侦察步枪是精确射手步枪(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的变体,具备比美军常见特种作战用紧凑型突击步枪更长的枪管与更好的瞄具,但又比精确射手步枪或狙击步枪更加紧凑灵活,且大多数保留了全自动射击模式,既能够提供相对较好的射击精准度,又具备火力上的优势,非常适合特种作战环境下使用。
如果,硬要给个定义,并且能让没接触过这个概念的人快速形成画面,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枪管长度在14.5-18英寸之间,配备高倍或LPVO瞄具的5.56毫米口径的基于M16/AR-15武器平台的步枪,就可以理解为侦察步枪。
侦察步枪的历史
起源
现代侦察步枪的前世,可以追溯到越南战争。美军在20世纪60-70年代,还没有采纳精确射手步枪的概念,栓动式的M40、温彻斯特70、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没错,美国陆军在越战初期依然装备了老春田枪)和半自动的M21都被定义为狙击步枪,只配发给专职狙击手,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狙击手也装备这些武器;而且不管是栓动还是半自动,上述这些武器在经常短兵相接的丛林战中,都会让特战狙击手处于被动与劣势。因此,美军特战人员的狙击手开始尝试其它类型的武器,来弥补狙击步枪的不足,包括安装光学瞄具的M16A1步枪与XM177E1/E2卡宾枪,甚至还有杠杆式连珠步枪。根据作者本人接触过的MACV-SOG与陆战队Force Recon老兵回忆,这类步枪被他们戏称为“Recondo Rifles”,既能够提供相对较好的射击精准度,又具备火力上的优势,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做是现代侦察步枪的鼻祖。

尽管美军当时在役的狙击步枪,已经暴露出无法满足特种作战狙击人员需求的缺点,但是越战结束后,美军也没有入役合适新武器。特种作战单位的狙击手,需要执行先导侦察、建立敌后观察战、侧翼掩护、精确火力支援等任务,也会进行近距离战斗,而美军大多数狙击步枪又无法满足任务需求,因此,美军不同的特种作战单位开始根据各单位自身情况,“制作”自己的特战狙击/侦察步枪,这些包括加装光学瞄具、更换竞赛级枪管的5.56毫米M16A1、CAR-15与7.62毫米M14步枪。

时间进入90年代,美国陆军、海军与海军陆战队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战狙击武器”体系,其中陆军与海军的选择非常接近,都是14.5-16英寸枪管的CAR-15(M4入役前柯尔特各类型AR卡宾枪的统称,越战后常见的型号包括柯尔特723与727),并装配了光学瞄具或浮动式护木。每个单位甚至每个队员使用的这类步枪都有些许差异,但是大体概念接近。1990年代初在前南斯拉夫境内(波黑、科索沃)的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以及参与1993年因后来的电影《黑鹰坠落》而闻名的摩加迪休战斗的美海军海豹部队,都使用了早期的侦察步枪。而比较追求射击精度与距离的海军陆战队FR,则选择了发射7.62毫米北约弹的M14步枪。

这些早期的侦察步枪在前南联盟、索马里的表现非常突出,也让美军更多的特种作战单位开始为单位内的狙击分队装备该类型步枪,并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其中,在M4/M4A1卡宾枪入役后,美国海军特种战争司令部(Naval Special Warfare Command,NAVSPECWAR)通过海军的Crane Divison开始在海豹部队各单位内对侦察步枪进行制式化统一,并且逐步形成了“Recon Rifle”这个说法。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入侵阿富汗,在随后长达二十年的所谓“反恐”战争中,侦察步枪也越发著名,并经历了不断的演化。
在下一期的《军事科普:侦察步枪(Recce Rifle)——美军特种作战狙击手武器(二)》中,将为大家介绍侦察步枪在美国“全球反恐战争”中的演化。